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企业间知识转移是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取决于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机会、知识转移的动机和知识转移能力。通过对74家进行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企业实证分析,证实了知识转移机会、知识转移动机、知识转移能力与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的相关关系。知识转移动机影响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机会和能力,并直接作用于知识转移效果。知识转移机会通过改变企业间知识转移能力影响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发生。企业间知识转移能力在企业间知识转移活动中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企业实践中知识转移难的现状,立足于组织内部上下级关系,对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员工对上级主管支持感的评价程度以及对组织内部主管的信任水平,影响了其知识转移的意愿和效果;而且,员工所认可的主管支持感还通过增强其对主管的信任,间接影响知识转移。这表明,只有当企业重视主管对员工的支持、建立好主管与员工的相互信任与支持关系时,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知识转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关系维度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4家企业关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企业间社会资本关系维度与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企业间社会资本关系维度对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途径,是通过影响知识转移机会、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转移动机来实现的。知识转移机会、动机、能力在社会资本关系维度和知识转移效果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之间的集聚形成了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性组织。集群组织内企业间有效的知识转移是集群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之源。文章基于集群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动因分析,提出了影响企业知识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之间的知识距离,企业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转移"巴",并从企业和集群两个角度分析了促进有效知识转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周杰 《技术经济》2012,31(3):48-52
分析了供应链联盟企业的知识转移管理能力(包括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联系能力)对知识转移效果(有用性、速度和经济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协调能力能够有效提高供应链联盟的知识转移速度、降低知识转移成本;沟通能力能够提高知识转移的有用性、降低知识转移成本、提高知识转移速度;联系能力以信任为中介,能够有效提高知识转移的有用性、速度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云环境下影响组织间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组织云能力的概念,认为组织云能力是主要由云技术应用能力和云思维能力组成的组织应用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能力,知识共享双方的综合云能力是影响云环境下组织间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之上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跨组织知识共享的动态行为和因果关系,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云环境下跨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过程,可为设计改进组织间知识转移行为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构建了知识特性、知识来源方与接收方特性、组织情境、知识转移机制与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的跨国企业为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知识特性对跨国企业知识转移机制和转移绩效均没有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机制在知识来源方与接收方特性和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组织情境与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绩效之间,知识转移机制作为完全中介作用。此外,研究还提出提升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绩效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并列出4类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知识提供方的资源和能力、知识接收方的资源和能力、知识属性和组织间的动态性。结合这些影响因素,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转移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
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基于互惠性企业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隐性知识转移是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互惠性企业环境为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而克服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互惠性偏好环境下个体间隐性知识的转移效率要显著高于理性经济环境下的知识转移效率,改善了知识转移主体的利益支付,同时也为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分析创造了条件。演化博弈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外部机制的激励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主体的总体存在着向互惠型知识转移主体演化的倾向,从而使互惠型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进入主导性的稳定状态,最终提高了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知识转移具有很强的情境信赖性。组织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将从多个维度对知识转移的效果产生影响。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情境因素与非情境因素两方面对影响大学—企业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大学—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两种主要模式;通过分析大学—企业知识转移的过程,构建了大学—企业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模型,并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对大学—企业知识转移各阶段的特点及发生动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悦  顾新  王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0):132-135
信任可以通过调节知识网络中各组织在知识转移活动中的行为与策略,进而影响组织间知识转移效率。通过分析知识网络中组织间信任关系演化过程,并据此作为时间维度,探讨了知识网络中组织间知识转移机理,构建了知识网络中组织间“信任演化—知识转移”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企业要想维持自身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复杂的动态环境中获取知识和资源,并对其加以转移和利用。文章以组织在其所处的网络环境中的关系资本为自变量,研究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同时还引入了知识整合能力,考察其在关系资本和知识转移中的中介作用。文章通过问卷发放和对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认为组织间关系资本能够对知识转移起到正向的影响;同时知识整合能力的提高对于组织在网络环境中对知识和资源的吸收与利用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自身特点与数据可得性,构建了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超效率DEA模型评价了2002-2011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纪多多 《经济师》2010,(9):14-15,17
战略联盟作为当代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然而,在战略联盟中组织间实现知识转移并非易事,影响战略联盟中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因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文章对战略联盟中组织间知识专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促进知识转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创新集群内知识转移的模式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创新集群的特点和组织间的关系划分,将创新集群的知识转移分为二元点式知识转移、链式知识转移和网络式知识转移3种模式。通过对创新集群内知识转移的模式进行分析,从其知识转移的内容和知识流的形态中总结出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的特点为:创新集群知识转移过程是集群知识价值增值的过程、创新集群知识转移是一种有保留的转移、创新集群知识转移受到网络特征因素和正式控制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加强对“网络组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界定网络组织、知识管理的含义,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组织动态能力内涵,以LB为例深入分析了其网络组织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知识转移视角下LB网络动态能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自身特点与数据可得性,构建了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超效率DEA模型评价了2002-2011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复杂产品本身是一个知识的集合,其研发过程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有效的知识管理是提高项目团队复杂产品研发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从项目团队层面出发,研究了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研发中项目团队间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准则。同时,在已有的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从净收益的角度提出了项目团队间知识转移有效性评价模型,从而对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研发过程中项目团队间知识转移的有效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就如何提高知识转移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跨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是当今管理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也是网络环境下组织提高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由于知识在组织间的流动会受到组织边界的制约,导致其与传统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具有不同的机制。跨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机制涉及知识搜寻的愿望和导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和知识转移的路径,而知识吸收能力则是衡量知识转移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基于ISM模型的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关键的要素和资源,已经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而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对于企业获得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有独特的意义。找寻出在整个隐性知识转移中最为潜在的结构与变量,成为企业知识管理中最为根本性的问题。本文运用ISM方法,对影响企业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规范合理的分析,对各因子在转移中的载荷做了恰当的评价,以此为企业提高隐性知识转移效率与知识创新能力,从而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措施来发展组织能力,并最终为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