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6月13日至21日,第五届明斯基夏季研讨会(Hyman P.Minsky Summer Seminar)在美国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顺利举办。其时,笔者正在美国访学,有幸参与了这场学术盛会。在为期九天的会议里,来自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印度、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爱尔兰、希腊、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的70多位经济学者及研究生在阐释海曼·明斯基(Hyman P.Minsky,1919—1996)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就资本主义经济的现状、主流经济学的缺陷、金融不稳定性与经济危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联、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经济学的主流与非主流  相似文献   

2.
《经济》1999,(1)
“财政政策”,是英语fiscal policv的中文译词,指的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岁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与活动,其涵义主要有:(一)其作用对象仅为宏观经济,而不涉及微观经济。它是政府宏观经济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财政扩张是否有挤出效应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一、挤出效应发生的机制挤出效应的概念是: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支出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部分或全部被抵消。民间支出的减少主要是民间投资的减少,但也有消费支出和净出口的减少(F·S·米什金,1998,P544)。对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财政支出扩张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民间支出,特别是抑制民间投资。另一种解释是:政府向公众借款引起政府和民间部门在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减少了对民间部门的资…  相似文献   

4.
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应当由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支出转向政府消费支出,这也是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或者说是一个重要“抓手”。适度的政府投资和消费,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维护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扩大内需、调节景气周期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通常主要依靠政府消费支出履行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而政府投资支出则是相当次要的。从政府消费率(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看,20世纪90年代美国平均为16%,西欧和加拿大一般为20%左右,北欧福利国家通常更高,一些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5.
以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政府公共支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全的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是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以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OECD国家)政府公共治理的理念和原则为参照系,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基础和能力,试图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对中国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改造和整合,以期促进公共财政受托责任,优化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实现公共支出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于决定国有企业劳动力过剩和就业岗位的因素,人们所知甚少.这种知识上的差距使得决策者很难为中国劳动力冗员问题对症下药.该文运用1986-1996年中国各省的数据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的估计.我们发现:(1)释放所有剩余劳动力将会使城市平均失业率升至25%;(2)国有企业劳动力过剩被证明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障碍;(3)创造就业岗位绩效主要由诸如国有企业劳动力过剩、受教育程度、铁路里程、与港口的距离等结构性交量来解释;(4)相反地,诸如GDP增长率、贸易依存度、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等需求变量的解释力度则不强.  相似文献   

7.
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与支出结构优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改革并不彻底,尤其是在政府支出规模确定、政府支出结构调整以及政府支出责任划分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需要尽快进行实质性变革。本报告分别从政府支出规模、政府支出结构、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三个方面对我国现行政府支出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我国政府支出制度的思路和建议。关于科学确定我国政府支出规模,报告的主要论点有:(1)我国政府的职能范围,不仅要弥补市场不足,更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观;(2)科学确定我国政府支出规模,必须遵循财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政府职能范围为出发点,并将其作为衡量支出规模适度与否的判断标准;(3)合理确定我国政府收支规模,需要"量出为入"和"量入为出"两大原则的有机统一;(4)我国政府支出规模中长期应保持在40%左右的水平。关于合理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报告给出的建议为:(1)调整国防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使之与有关经济指标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2)把握性质与特点,科学调整文教科卫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3)强化政府支出责任,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4)增强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政府支持力度。关于明确划分政府...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最优消费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下,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中居民所特有的消费特点,将政府民生支出引入最优消费函数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政府民生支出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后,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倒V字形影响;(2)政府民生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3)投资性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远大于转移性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一方面采取措施对危机国家进行救助,一方面要求危机国家加强财政纪律,降低财政赤字,以此恢复政府公信力和投资者信心,制止危机蔓延.然而,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欧元区各国政府同时削减政府开支,无疑会使财政紧缩政策对GDP的紧缩效应放大.财政紧缩政策对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一是增加税收、冻结工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等紧缩措施将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导致居民储蓄倾向大于消费倾向,表现为个人消费支出下降;二是削减财政开支意味着政府消费支出下降,直接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三是税率的提高将增加企业成本,抑制投资的增加.此外,财政紧缩政策的社会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增加了低收入者的生活负担,导致欧洲社会骚乱频发,出现了“占领伦敦”、“占领欧洲央行”、“包围伦敦证交所”等社会抗议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理论诠释地方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传导机制下,通过建立地方政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运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7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而转移性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完整、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规模和政府重要职能活动,合理配置政府资源,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透明度,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统计体系最为重大的调整,也是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一项基础建设,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组成。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即政府究竟做了什么;支出经济分类明细反映政府支出的具体用途,即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的视角看。财政支出是调节短期总需求的主要政策之一,但从经济增长角度看,财政支出可以影响总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原则上,政府投资支出提高资本存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私人支出可公共部门支出的收益率相同,那么牺牲私人部门支出来增加公共部门支出,可能提高或降低经济增长率,结果取决于公共部门投资占支出的比例是高于还是低于私人部门投资占支出的比例。政府的支出必然通过税收、国债或货币创造的方式来融资,而这些手段所引起的财富分配效应会影响企业家的投资和生产决策。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的视角看,财政支出是调节短期总需求的主要政策之一,但从经济增长角度看,财政支出可以影响总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原则上,政府投资支出提高资本存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私人支出和公共部门支出的收益率相同,那么牺牲私人部门支出来增加公共部门支出,可能提高或降低经济增长率,结果取决于公共部门投资占支出的比例是高于还是低于私人部门投资占支出的比例。政府的支出必然通过税收、国债或货币创造的方式来融资,而这些手段所引起的财富分配效应会影响企业家的投资和生产决策。  相似文献   

14.
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淑芳 《经济论坛》2004,(10):83-84
政府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一项主要构成,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当一国出现经济萎缩、有效需求不足时,其政府通常采用扩大支出等办法促进经济的发展;当一国出现经济发展过热、有效需求过剩时,其政府常采用降低支出等办法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但目前关于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政府支出组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政府支出引进效用函数之中,建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来研究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发现: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效应主要与消费者风险规避系数有关;中国的政府支出增加促进就业,技术进步抑制就业。同时利用中国的1978-2004年政府支出、技术水平以及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就业量与政府支出、生产技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政府支出对就业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最近这场肇始于2007年末的"大衰退"在学术圈内外引发了一股强劲的明斯基思潮。这股研究热潮主要集中于"明斯基时刻"的争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诠释、"基金经理资本主义"的解读以及"最后雇佣者计划"的构想。尽管这股思潮鼓舞人心,但不幸的是,明斯基的思想实际上却并没有真正为人们所理解。这一方面表现在,已有研究对明斯基的主要贡献"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诠释依然存在争议乃至错误;另一方面则在于,这些研究未能从整体上把握明斯基的理论图景,从而导致对明斯基思想的片面化和庸俗化解读。未来的研究亟需廓清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精髓,并构建一个包含明斯基完整图景要素的统一的理论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明斯基的洞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品供给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品的供给范围通常与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应该保持一致[1]。公共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履行其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分配活动,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贯彻公平收入的原则。提供公共品和服务是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手段,也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上,政府支出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或)单个要素产出效率。本文采用面板数据随机系数模型对政府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支出规模大的地区,政府支出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会降低单个要素效率;而政府支出规模较小的地区,其政府支出可改善单个要素效率,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总体上,政府支出规模越大,资本和劳动的产出效率越低,说明政府干预会降低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因此,前者可适当降低政府支出规模,同时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而后者由于市场竞争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主体的自觉行动,其技术进步不需要扩大政府支出的激励,政府支出应主要用于改善资本和劳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海曼·明斯基与当今主流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斯基的“金融凯恩斯主义”观点与1960、1970年代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对金融因素的忽视形成鲜明对比。1980年代初开始,主流经济学重新强调金融因素在投资决定和宏观经济波动中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明斯基理论的接受。实际上,在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明斯基理论与主流经济学的差别仍然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框架下,将政府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支付引入家庭部门,将政府投资性支出和服务性支出引入生产部门,并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分析政府消费性支出、转移支付、投资性支出和服务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消费率的影响与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在长期内不仅挤出居民消费,而且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2)增加政府转移支付能够有效刺激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并且在长期内促进居民消费率提高。(3)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在长期内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但在一段时期内会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4)增加政府服务性支出能有效挤入居民消费,并在长期内促进居民消费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