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疲劳驾驶是造成大多数交通事故的主要元凶之一,其中50%的交通安全事故起源于驾驶员意识不清醒从而酿成车祸,因此,防疲劳驾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通过采集安装在方向盘上的角位移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数据,判断驾驶员疲劳状况,并在驾驶员疲劳时进行报警处理,从而达到安全驾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其中的主要因素.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驾驶心理的主要过程和关键特征对交通安全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了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方式.驾驶员的驾驶风格、 人格因素、 驾驶习惯、 心理疲劳和情绪状态等,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重视心理测试,开展心理训练,加强心理追踪,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4):200-203
本文主要利用汽车驾驶仿真系统来模拟行驶条件,同时利用多通道生物生理仪测量驾驶员生理指标,从生理学角度给出饮酒的判断方法,通过对饮酒后驾驶员生理指标分析,得出驾驶员在酒后驾车时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合实际分析饮酒驾驶对安全驾驶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人身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研究表明:汽车事故的原因25%~30%是由于驾驶疲劳造成。驾驶疲劳可能影响驾驶员的警觉和安全驾驶能力。因此驾驶疲劳的测评显得至关重要,为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不断发展的公路运输需求,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以及状态也面临了新的挑战,驾驶员情绪作为影响驾驶员驾驶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当代研究的重点。文中设计出一种简单且最适合用于在驾驶过程中识别驾驶员情绪的系统,该系统结合dilb库和OpenCV技术,结合面部多指标识别驾驶员情绪。该系统在后续的真人实时情绪检测实验中表现良好,并且在后续的一组对比实验中也证明了多指标情绪识别方法相较于单一指标更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疲劳驾驶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更有效的对疲劳驾驶行为进行识别和监测,综合考虑方向盘转角、方向盘转速、前向目标车头视距、纵向加速度、速度五个驾驶行为指标,使用组合赋权的方法,将主观赋权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变异系数法相结合,以离差最大化为条件求得组合权重,得到综合指标。由于驾驶数据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没有明确的分布形式,并且分析驾驶数据发现,疲劳状态属于小漂移过程不断累积的过程,所以为了更有效的对疲劳驾驶行为进行识别与监测,考虑变量分布未知的情形,提出使用非参数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xponentiallyWeightedMoving Average, EWMA)控制图对综合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组合赋权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单指标情况下误报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非参数EWMA控制图对综合指标发生的小漂移具有良好的监测效果,在疲劳驾驶的识别与监测过程中拥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国汽车需求量不断增加,学车的势头不断高涨,驾驶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车辆驾驶对驾驶员的要求较高,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再结合实际操作,掌握开车的技能,并确保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驾驶。驾驶员除了要拥有较高心理素质之外,还须熟练驾驶过程中的技能,但在从目前情况看,一些驾驶员,尤其是多数在职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驾驶技能不娴熟,给安全驾驶埋下隐患。因而,须加强重视,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同时养成安全驾驶、节能驾驶的良好习惯。本文意在讨论在职驾驶员汽车驾驶技能的形成与驾驶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功能设计不足、用户误用和滥用等原因,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汽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保护车辆驾驶员和乘员的生命安全,成为当前迫切的需求。本文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技术特性、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的标准法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来降低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驾驶属于驾驶运输中的一种特殊工种,汽车驾驶,对驾驶员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是安全驾驶,其次是驾驶过程中的技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的大量增加,路上行驶车辆也在成倍的快速上升,在加上油价的居高不下。如何在驾驶过程中更好的保养车辆,降低油耗成为了每个驾驶员要考虑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简单的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少汽车驾驶员都知道有一种卫星定位设备,它记录了各条道路上摄像头和测速仪的位置,当汽车接近这些位置的时候就会进行报警,提醒驾驶员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这种设备令交管部门大伤脑筋,因为它的设计初衷使它不但不能敦促驾驶员遵守教规,反而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驾驶汽车。但是,天使与恶魔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同样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瑞典的一家公司则开发出一套“智能速度调节(ISA)”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汽车速度使车辆全程遵守限速规定。  相似文献   

11.
目前,GPS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监控运输中的物流车辆定位,但因为路况环境复杂,GPS系统传回的信息无法记录车辆运输途中的真实行驶行为。文章以运输车司机的行驶行为为研究对象,借助GPS系统传回的大量数据,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思想,通过对司机运行路线、使用燃油量与路径上的行驶行为、实际路线与计划路线的挖掘分析,提取评价测量行驶行为的指标体系,以实现对司机运输行为的激励,降低物流企业运作成本。  相似文献   

12.
王志刚 《价值工程》2014,(25):76-77
巡航控制系统就是无需驾驶员操纵油门踏板即可将汽车车速自动控制在驾驶员所设置的目标速度上,从而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感,以此提高行驶舒适性,使汽车工作在发动机有利转速范围内的汽车自动行驶装置。文章根据巡航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计算,编辑出巡航控制系统的主要程序,并通过多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主要部件做出了较为完整的设计,使巡航控制系统能在通型轿车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私家车也逐渐增多起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变得越来越多。据资料显示,80%-90%的交通事故都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疲劳驾驶、酒驾等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何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文中主要针对疲劳驾驶致交通事故特点及有效预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进一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主动稳定牵引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驾驶员意图、路面状态及汽车行使状况准确地控制车辆运动,达到预防危险状况发生的目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文章分析了三菱汽车主动稳定牵引控制系统(M-ASTC)的结构及原理,探讨了提高汽车主动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能见度情况下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分析,利用暗原色先验方法对路况图像进行清晰化,并以VC++为平台开发了一套辅助驾驶员清晰识别路况的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具备时时性,且能获得满意的清晰图像,从而可辅助驾驶员在低能见度情况下,清晰识别路况,避免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对特高压变电站巡检及运维的要求,进行了特高压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功能设计和软件设计,定义了系统的框架结构,对实现痕迹化管理的智能巡检业务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对系统软硬件选型及数据库建模设计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王树生 《价值工程》2014,(20):31-32
随着我国铁道事业的快速发展,铁道车辆的保有量持续增长,车辆的检修需求量也随之增长。轮对检修是在轨道车辆转向架检修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决定动车安全可靠舒适运行的核心环节之一。本文介绍了智能立体存储库首次应用于昆明北车辆段,可以满足各型货车轮轴(包括RD2.RE2A/RE2/RE2B型轮轴)的智能仓储、选配[1]支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于智能汽车而言,车辆道路图像的显示要求实时性高,处理器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因此我们以DSP_FPGA双模块实现高性能实时车辆道路图像处理。这种系统外围电路简单,功能强大,可以实现图像的识别、跟踪和匹配。本文对车辆道路图像处理平台的设计方法和硬件构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常丽君 《价值工程》2010,29(32):117-117
随着新一代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的出现,城市区域交通状态判别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已知各个子区交通状态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个子区在区域中所占的权重,然后用加权平均法得出区域的交通状态。最后利用VISSIM软件模拟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动物流车在市场上需求越来越广泛。而整车控制器是电动物流车的指挥协调控制中心,论文以K60芯片作为控制器的核心,设计了其传感信号输入模块、CAN通信模块、输出驱动模块等硬件电路。控制器主要采集驾驶员操作等信号,与电机控制系统、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通信,使车辆按驾驶员的意图行驶,达到整车控制行驶的目的。最后利用信号发生器、以及外部输入模拟信号,模拟电动物流车整车控制器的输入,对所设计的各个电路和软件进行调试。实验结果表明整车控制器工作正常,满足电动物流车基本行驶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