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田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还具有明目、清热和利尿功能,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2016年3月-12月在台溪单晚稻田生态养殖田螺,试验面积5亩,平均亩产田螺238㎏、亩产干谷910kg、亩创产值5173元,亩纯利3095元。现将该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稻田选择。水质清新,水源丰富的半山区单晚稻田,面积1-2亩,铁、硫含量少,无污染的清洁水,要求溶氧在5mg/L以上,进排水方便。遇旱不干、遇涝不淹,  相似文献   

2.
<正>稻田养殖是水田集约经营、立体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2007年我们进行了双季稻田养殖田螺试验,试验面积16亩,共收获田螺2608kg,平均163kg/亩,双季稻谷产量平均1065kg/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在广西北流镇北流市海成水产泥鳅饲养场,成片的水田里,到处是大小不一的田螺、泥鳅等水产品养殖池。老板罗华是北流市北流镇中灵村人,2012年经过多地参观考察,罗华把水产养殖致富项目锁定在养殖田螺、泥鳅、鲟龙鱼等高效益水产品上。罗华以发展本地生态环保田螺为重点,重新培育本地田  相似文献   

4.
<正>田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既是人们上等的保健食品,也是畜、禽、鱼类喜食的动物性饲料。农户利用稻田养殖田螺,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为了既稳定种粮面积,又提高稻田产出、增加农户收益,绍兴市柯桥区农技部门开展了单季晚稻薄壳田螺复合种养试验,面积45亩。经过4年的试验,单季晚稻薄壳田螺复合种养技术日趋完善,2019年,实现亩均产值4158元、净利润1556元。现将单季晚稻薄壳田螺复合种养系列技术简述如下。一、田块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田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还具有明目、清热和利尿功能,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在稻草中养殖田螺,不仅能提高稻谷产量,还能生产岀大量的优质田螺,而且投入少,效益高,是适合农村建成小康的好门路。一、养殖条件1.稻田选择。水质清新,水源丰富的半山区,铁、硫含量少无污染清洁水,要求溶氧在5mg/L以上,进排水方便。遇  相似文献   

7.
中华圆田螺稻田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田螺生物学特性 中华圆田螺俗称田螺、螺蛳,广泛分布于稻田、湖泊、沼泽、河流、小溪等处,是淡水螺中较大型的食用螺。  相似文献   

8.
田螺,广泛分布我国各地,淡水湖泊、水库、池塘沟渠及稻田等处,可一年四季生产,田螺——稻田人工养殖,增产又增收,现将稻田人工养殖田螺技术,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养殖稻田的选择和准备 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源充足、旱季不干。大雨不淹,进排水方便的稻田作为养殖田。田里开—条宽30cm-50cm,深40cm-50cm的环形沟,或“十”字形的交叉沟,面积稍大的稻田,也可开“田”字形的沟,平均保持水位10cm-20cm,不漏水。以防止田螺逃走。稻田底泥以松软为好,稻田不施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多用有机肥,双季稻在插秧前,  相似文献   

9.
中华圆田螺属于软件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圆田螺属,广泛分布在江河湖泊,稻田之中,具有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特点。为了推广稻田养螺技术,我们在当地2亩山垄田进行养殖实验,现将养殖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后季稻田养殖不同水产品放养模式对养殖效果的影响,探讨出适合后季稻田养殖的优良水产品放养模式,我们于2002年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及条件课题组选择了本市搬经镇丁许村连片的后季稻田100亩,分成五个组,每组20亩,五组稻田进、排水条件相似,都由防渗渠供水,五组稻田的种养布局结构比相同,田间沟塘占大田面积的30%。2、试验设计将所选择的五组稻田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养操作模式,第一组采用“稻-鱼(育种)”模式,第二组采用“稻-鱼(养成)”模式,第三组采用“稻-鱼-虾”模式,第四组采用“稻-鱼-蟹…  相似文献   

11.
中华圆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圆田螺对养殖的场地要求不高,适合在稻田、浅水沟、低洼地、湿地等地方养殖,现将中华圆田螺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选择与消毒:要求选择面积3~5亩不等,池深1~1.5m,坡比1:3,池塘底质为砂质土较肥,但淤泥不能太深,池塘周围河道水体要求无工业污染。至于老池塘,由于滩脚少,而中华圆田螺喜欢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养殖池设施。养殖池应设在水源丰富,管理方便,且土质柔软及饲料丰富的池塘、沟渠等处,专养池内还适当间种一些水生植物,以充分利用空间和给田螺创造一个遮蔽的生态环境。全年不干涸的低洼地,浅塘水草丰富最适于田螺养殖,稻田的有机质肥料,已足够田螺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 稻田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淡水虾类的生长,利用稻虾共生关系,发展稻田养虾不仅增产增收,还能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下面介绍一下稻田养殖罗氏沼虾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质优、绿色无公害的中华鳖更受消费者青睐。为了摸索稻田仿野生中华鳖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笔者于2022-2023年在寿县沿瓦埠湖周边水稻种植区进行了稻田仿野生中华鳖生态综合种养试验,取得了亩产优质稻米425kg和中华鳖80kg,  相似文献   

15.
<正> 近来,水产品市场价格走低,鲢鱼、草鱼、鲫鱼、鳝鱼等主要水产品价格分别低于去年同期10%—20%。然而,来自江苏省水产局的一份资料表明:今年江苏省稻田养殖面积接近190万亩,比去年的145.1万亩增加了40多万亩。由此可见,农民从事稻田养殖的热情,不仅未受到水产品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反而变得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16.
<正>黔东南州的稻田养鱼是我国西南稻田宜渔重点区域,常年养鱼稻田在105~110万亩之间,鱼产量占全州水产品产量的70%以上,但是,长期以来养鱼农户使用的是粗放粗养的养鱼方法,养鱼科技含量低,单产在7~13公斤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17.
<正>稻田养鱼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  相似文献   

18.
<正>黔东南州位于贵州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总面积30337.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2.78%,在"十一五"期间,主要突出"健康与生态养殖、大力发展稻田生态渔业"为主题。一、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稻田生态渔业黔东南州稻田养鱼是西南稻田宜渔重点区域,稻田养鱼在105-110万亩之间,鱼产量占州内水产品产量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 稻田养殖可以综合利用稻田的土壤和水体,使水稻和养殖的动物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能够明显地提高稻田的综合产出率,因此很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当前稻田养殖在很多地方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发展很快。但是也确实有少部分农民朋友开发稻田养殖的效果并不理想,他们说:“我们养的水产品没有卖到  相似文献   

20.
<正> 传统的稻田养鱼只是一种狭义的概念,稻田养鱼发展到今天,其已变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单养鱼类,而且包括养殖甲壳类(蟹类、虾类)、两栖类(蛙类)、爬行类(甲鱼)、贝类(河蚌)等宜养的水产品种。我国稻田养鱼实践证明,稻田养鱼既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稻田养鱼是一项一举多得,利国富民,振兴农村经济的重大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