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品信号是生产商向消费者进行推销的重要手段,研究同时运用外显和内隐两种测量方法对消费者便利品产品信号偏好进行测量,结果说明:消费者对便利品产品信号的偏好程度没有太大差异,品牌、价格和包装偏好排列具有较好一致性;便利品不同产品信号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对便利品产品信号的外显偏好和内隐偏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2.
《企业研究报告》2008,(1):14-14
对品牌载体也就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进行不断创新,是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认知度、偏好度、忠诚度的基础条件,企业必须调动各个部门的资源(不只是品牌部或者市场部),企业要着眼于消费者基于直接需求的品牌体验,调动研发、生产、客服、销售、市场等多部门的资源,对产品基本性能、消费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为消费者提高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的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价格、品牌原产地及产品制造地对于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在许多行业存在,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是否存在,研究以在校女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价格、品牌原产地和产品制造地进行排列组合,通过联合分析得出这个群体在各种组合的化妆品选择中除价格外,品牌原产地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产品制造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影响该群体选择偏好的最大因素仍然是价格因素,该群体偏好中档组合的化妆品.研究对本土化妆品厂商如何开发和建设自己的产品系列和品牌系列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牌名是企业文化的缩影和体现.对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和亲近力.能够缩小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能区分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便于产品的广告实施和推销。牌名又是消费者选择心目中的质量、偏好和习惯产品的依据。因而可以说牌名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取一个既符合产品性能的特征又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名字,无疑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价格、品牌原产地及产品制造地对于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在许多行业存在。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是否存在,研究以在校女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价格、品牌原产地和产品制造地进行排列组合,通过联合分析得出这个群体在各种组合的化妆品选择中除价格外,品牌原产地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产品制造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影响该群体选择偏好的最大因素仍然是价格因素,该群体偏好中档组合的化妆品。研究对本土化妆品厂商如何开发和建设自己的产品系列和品牌系列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牌名是企业文化的缩影和体现,是区分不同企业之间产品的标志。品牌对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和亲近力,能够缩小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便于产品的广告实施与推销。牌名又是消费者心目中选择产品质量,对产品偏好和习惯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载体,通过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而形成的产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对诸如电影、图书等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繁盛,文化产业贸易成为一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中国文化产业贸易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中国文化产业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而就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贸易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7,(10):35-41
已有消费者动态度满意的研究大多以日用消费品为研究对象,较少关注耐用消费品。本文构建了一个耐用消费品产品属性偏好对消费者动态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218位大众汽车车主的消费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偏好功能属性的消费者动态满意度水平保持得较好;偏好象征属性的消费者的动态满意度水平随时间下降得较快;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对消费者动态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在产品属性偏好与消费者动态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本文建议:耐用消费品企业应该改变营销理念,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动态满意度,通过增强功能属性的变动性、正确引导消费者的产品属性偏好、建设同品牌消费者互动社区的方法来减缓消费者的享乐适应速度,从而增强消费者的动态满意度。研究结论不仅能为消费者理智消费提供正确指导,也为耐用消费品企业改变营销理念、制定恰当的营销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成都市的文化产业正处于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主产业层次不高、企业规模偏小、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缺乏在国内外文化市场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产品、项目,特别是缺乏高附加值、拥有知识产权且主导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文化创意产品。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对加快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寻求规模品牌与全面发展两者的对立统一,实现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包容性和复杂多样性 考察、研究文化产业发达城市走过的路程,我们发现,文化产业发展要在做大规模、塑造品牌上狠下功夫,同时不限制中小文化企业、个性文化产品的发展,做到两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消费需求出现多样化、复杂化。为了满足这样一种变化的需求,企业需要不断推出功能多样的新产品,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把握消费者对于产品属性的偏好、预测他们的选择行为,对于企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选择了消费类数码相机(以下简称数码相机)市场,采用联合分析方法,对于数码相机产品属性对消费者产品选择影响效应进行分析。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发现,消费者在选择数码相机时,他们最关心的属性是价格,其次是像素、颜色、变焦倍数和品牌,最后是LCD大小,消费者对于数码相机各个属性的不同水平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这一研究可以估计消费者对于不同属性组合的消费类数码相机的效用大小,从而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创意经济时代,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的物质层面。要发展陶瓷文化产业,更不能简单地将个人创意融合于陶瓷产品。要实现陶瓷文化产业的真正可持续发展,本质上还是要深入分析企业文化创新的精神内涵。由此,基于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的发展现状和兰卡斯特(Lancaster)模型,从产品特性"光谱"的角度去剖析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设计的对策,从而实现蕴藏在广大民众间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品牌文化是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定位于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使目标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文化产生认同,进而促进产品的销售。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体现,是企业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组织内部的会计岗位、销售岗位、采购岗位和技术岗位为对象,研究这四种职业的文化价值观及管理控制偏好.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249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1)不同岗位类型对分权、正规化和业绩基础财务报酬的偏好有显著差异;不同岗位类型对预算参与和预算基础业绩评价的偏好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岗位之间的权力距离指数和不确定回避指数有显著差异;不同岗位的个人主义指数和雄心指数没有显著差异;(3)个人主义和雄心对分权偏好、正规化、预算参与和预算基础业绩评价偏好没有显著影响;个人主义与业绩基础财务报酬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发现告诉我们,组织内部不同职业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和管理控制偏好在某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管理控制偏好的差异。所以,在设计管理控制系统时,要考虑这种职业差异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牌名是企业文化的缩影和体现,对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和亲近力,能够缩小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能区分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便于产品的广告实施和推销。牌名又是消费者选择心目中的质量、偏好和习惯产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明  薛云建 《企业研究》2012,(11):58-60
品牌文化战略是指在满足消费者缺乏性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产品的各种属性,创造出与客观文化环境相符的、用以满足消费者成长性需要的更多品牌衍生值,从而实现营销过程的最后完成。实施品牌文化战略能够有效的增强品牌的附加值,提高品牌美誉度和品牌的忠诚度,促进品牌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品牌文化战略的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品牌文化的定位、品牌文化的构建和品牌文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重视文化对营销的作用,解析消费者对产品的文化认知,有助于企业借助文化的力量发掘消费群体认同的文化价值.为此,需要对文化营销的本质、消费者对文化营销的需求及文化营销的操作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7,(4):98-104
全球消费者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对消费者的全球品牌行为产生影响,而消费者的本土情结却会引起其对全球品牌的抗拒。本文基于全球消费者文化敏感性(SGCC)和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CET)视角,对中国消费者购买韩国品牌的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者文化敏感性与全球品牌形象、国家形象及其购买意向有着显著正向关系。中国企业要想打造全球品牌,应在锁定SGCC的消费者、展开目标性营销、加强"汉风"引导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有效削弱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和产品的抵触情绪,以提升国家和产品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尝试性探究影响消费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非遗产品)购买的前因,利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消费者知识对文化认同与产品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并验证感知稀缺的中介效应。研究还阐明了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的消费与对工业化生产的产品的消费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和决策机制。本文研究不仅补充和拓展消费行为研究,也为非遗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结论能促进市场实践者理解非遗产品和传统手工技艺产品的消费心理机制,并最终有助于推动非遗产品和手工行业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祝天涛  陈堃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7):59-59,62
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作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品牌在营销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构建消费者品牌信任已成为企业家们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首先回顾了品牌信任理论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界定影响品牌信任构建的三大维度:品牌声誉、品牌认同度和品牌文化。重点探讨了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培育品牌文化的基本要素及品牌文化在构建品牌信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希望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构建品牌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