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告界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中,一批华文广告人凭借自己特有的理念和运作方法,为品牌开辟道路,做出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他们已经开始吸引企业的目光,很多企业专门从他们那里寻求解决方案。在他们的创意中体现出很多明显不同于国外广告公司的中国韵味。他们已成为业界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谈创意趋势没有中国元素的加入,这个话题就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合作过的很多客户都疲于应付创意简报,他们将创意简报视为执行不当的罪魁祸首。很多创意简报中与客户相关的内容太少,而行业术语、无用信息太多,起不到指导工作的作用。当我和营销者谈起他们的创意简报时,他们有着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年轻的中国企业首先要厘清“机会与价值”这一类“并购为何”的根本命题。很多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并不是一种本质的优势,想把这种优势转移到并购的企业中,并不容易。他们后来往往发现,在欧美,受到当地法规、工会等等很多因素的限制,最后真的能够降低成本的部分比预想中要少很多。  相似文献   

4.
乔治 《中国电子商务》2012,(17):194-194
目前,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当今的热门。针对创意产业的研究也很多,但是还是主要集中在政府政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宏观层面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到微观层面的以企业组织为对象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以创意企业为对象,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在创意型企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简曰 《国际广告》2011,(6):79-82
很多人总认为,创意很奢侈,很华丽,很前卫,很时尚。实际上,创意很质朴。它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资源,渗透到不同领域。渗透到企业,企业会产生新的创新。——贾伟  相似文献   

6.
楚桥 《广告导报》2005,(11):87-89
关于广告创意,可供选择的话题太多,无论是从技术层面对于文案和美指关系的论证,还是创意本位意识在整个广告业发展中的变迁,或者创意在生意与客户的诸多暧昧场景下的变形……不管是从外延还是内涵上考量,创意都是一个意义宽广的语汇。策划本期选题的时候,正值“第二届中国广告风云榜”再次拉开评选序幕.,而在众多的评选项目中,我们观察的视角首先锁定的是“创意总监”。在一个似乎创意力量让位于经营意图的现实下,我们选择了曾经在专业杂志频频亮相,如今却稍显落寞的创意族群,借助对于他们的拜访,来重新获得对中国本土广告创意新的认识。这次选题的执行,让我们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从盲目崇拜4A模式到建立属于自己的本土操作系统,从狂热的创意至上到归位于创意的本体性,中国本土的广告创意界走到了一个标志成熟的阶段。也许,广告业的大起大落和变化曲折给了他们寂寞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沉淀思考和磨砺的机遇。当泡沫散去,无论是行业,还是行业赖以发展的人力,都获得了一种真实的位置和思想。而创意法则也有了最切乎实际和更符合本土作业环境的新的定义。旧元素,新组合,用一句广告创意中惯熟的话来概括本期4位中国本土创意总监的思想,不知道是否冒昧。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所代表的中国本土广告创意人群中,正潜藏着在中国诞生广告大师的无限可能性。因为时间和篇幅所限,无法囊括更多的优秀的创意总监,在此表示歉意;同时相信在“中国广告风云榜”评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实现“一览众山”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闫文 《中国广告》2008,(2):92-95
关于创意的产生在来之前我问过很多朋友,他们很喜欢这个广告,感觉很震撼。谈谈这个创意的产生吧。周锦祥:这个创意来源于一个很清楚的策略,就是希望创造一个运动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里面  相似文献   

8.
"头脑风暴"是绝佳创意的最佳来源吗?相信很多人会认同这一观点。然而,沃顿商学院运营和技术管理教授Christian Terwiesch和Karl Ulrich对此却提出了质疑,在他们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技术与运营管理教授Karan Girotra合著的题为《创意的产生以及最佳创意的质量》的论文中发现,"群体动力"是试图开发出独一无二的新产品、开辟节约资金的独特途径以及制订与众不同市场营销战略的企业的敌人。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迷信规模决定一切和技术万能的商业时代,当整个世界都把中国定义为“世界工厂”,一批新锐的中国商人相信.他们可以用创意挑战商业霸权,他们可以让中国变得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0.
谈起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最为人们熟悉的场景可能就是实验室和大学里的研究院,但不断演变的企业模式却正对这个传统的创新模式进行更新。现在,企业产品的创新开发越来越多地来自顾客的创意和参与。顾客不单是企业产品的购买者,他们还成为企业的市场研究人员、研发部主任和产品开发经理。2005年3月10日《经济学人》中《创意顾客的出现》一文描述的正是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刘玥 《国际广告》2011,(8):77-78
在今年的戛纳创意节中,中国大陆地区的广告作品突破性地获得平面类全场大奖,而这一来自JWT上海的创意,同时摘得户外类、平面类的多座金、银狮,成绩惊人。平面类评审团主席托尼·格兰杰的话证实了他们的想法:“这是一幅相当美妙的作品。不仅创意点精准,执行力也让人赞叹。”他说,  相似文献   

12.
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集群化,发达国家在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分析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加快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有一句名言:“创意创造生意,想象力创造利润。”但是“创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才会有“几家欢乐几家愁”。《商业怪杰——创意经营的制胜之道》一书中所讲述的就是一群具有创意经营理念的人,以及他们所领导的运作模式创新的企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家是赢钱或是赔钱,取决于他们的预测是否准确。他们搜寻有价值的商业创意,并对创意提出意见和投入资金,他们希望这些商业创意能成长为下一个“谷歌”。在沙山路林荫大道的两旁,棕榈树和红杉树背后隐匿着一座座办公楼,投资者正在他们的办公室里研究各种创意。受经济衰退影响,他们出手更为谨慎。  相似文献   

15.
王敬  刘恒涛 《创业家》2011,(8):94-94
做个有趣的企业又能赚钱,我觉得对黑马来说就挺好。我这组文化创意企业多,有两家设计企业给我印象挺深刻,一家是金汇通,一家是洛可可,都是不错的企业,相信他们肯定有很大的作为。金汇通主要是以包装设计为主,这是个很空白的领域,因为包装设计的落后导致中国的品牌能力都很低。他们走的这条道路也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平面设计、产品包装能力差的现象。他们的创始人也是非常稳重的,我认为这个企业应该是可以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5年来,汽车是最让观察家大跌眼镜的一个行业:它非但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反而在WTO的激活作用下发展迅猛,一举跃升到汽车制造业第三大国的位置。更出乎意料的是,中国汽车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长,2005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首次超过了进口量。这让很多人惊呼:中国汽车海外拓疆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的张小虞却说,中国汽车出口才刚刚起步,汽车企业要面临的困难还很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批企业已经开始冲到了最前面,像奇瑞、吉利等等,他们披荆斩棘,义无返顾。可以想象,跟随他们的,将是蓄势待发的中国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7.
邓广梼 《中国广告》2011,(6):112-113
当下中国的广告公司分两类,一种以创意为主,一种以媒体为主。那些走创意路线的广告公司,对资本的需求不大,因为创意要靠人的脑袋。在中国,由于市场的特殊性,很多做媒体的广告公司是要为客户垫付资金的,所以它们对资本的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是在中国媒体的市场,利润微薄,一年从客户这里赚5%。但是银行一年的利息也是5%。如果客户欠你钱九个月到一年,最终你就变成白干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广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开始受到了资本的青睐。今年,省广等三家广告类公司相继在半年内上市,这更让很多人惊呼,中国的广告企业已进入资本时代。  相似文献   

19.
在创意文化企业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很年轻,有头脑有个性,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希望能在一个不算熟悉的城市里找到自己的归属。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把握,但是坚信曲折的道路前方是光明的前途。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闯荡……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依稀看到了创意文化企业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即便是在近几年严重供过于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很多中国企业仍然发现他们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一边是大声疾呼人才匮乏的企业经营者,一边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在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仿佛横亘着一条人才鸿沟。在知识更新速度一般快于其他行业的IT等产业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