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指,当某一行为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又损害个体利益时,可以同时适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一并审理。毋庸置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公诉机关提起的刑事诉讼(公法)和民事主体提起的民事诉讼(私法)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在人身损害赔偿项目中无疑是重中之重,然而,新的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则对此加以了排除,显示了制度上对受害方权益保护存在着倒退,有必要通过新的司法解释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其从实体的赔偿范围和程序的审判方式及法律适用的复合性都与普通的民事案件有很大的区别,有效提升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率,不仅能迅速定纷止争,而且对当前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由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缺位,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到的人身、财产损失,要想得到补偿,途径一般只能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犯罪人来进行赔偿。而这样一来赔偿途径的缺陷无疑十分明显:其一,如果刑事案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侦破,无法确定犯罪人,那么受害人则难以落实具体的索赔对象;  相似文献   

5.
《刑事民事诉讼法教程》包含了我国的两大诉讼制度,简明、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刑事、民事诉讼活动中的法律规定。要通过司法实例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把握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管辖、司法机关、诉讼参与人、诉讼证据、诉讼保障措施、期间、送达以及刑事、民事诉讼活动的程序等内容,从而增强司法人员和普通公民的诉讼意识,强化人们依诉讼法办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被侵害产生的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碍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为填补受害人的损失而产生的请求权,原则上财产性的请求权应当有诉讼时效的限制,而非财产性质的请求权不适宜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实务中要注意把握单行法规定的侵权责任特殊诉讼时效期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侵权之诉的诉讼时效可以直接适用刑法有关追诉时效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20,(2)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新增的诉讼模式,在环境刑事案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保护受损害生态环境。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诉前公告程序难以履行,诉讼职责定位不清,法律依据不足等问题。破解困境,要简化诉前公告程序,明确法律依据,突出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8.
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司法界现行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如:国家侵权造成精神损害、法人人格权遭受侵害、精神损害赔偿通用计算标准、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均应当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率低是刑事司法实践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既有证人自身原因,也有制度规定的缺失,更有司法实践的不足。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关系到司法公正、审判公信、人权公义。基于此,新刑事诉讼法在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立和完善。纵观新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目前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可分为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核心制度、保障制度和程序制度。在这些制度中,确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和限定应当出庭证人范围是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题中之义,完  相似文献   

10.
较之一般民事诉讼制度,反垄断民事诉讼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原被告之间存在严重的“证据偏在”问题,原告在证据收集及举证方面处于极其不利地位,导致了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胜诉难,对反垄断法的实施极为不利。为了充分实现反垄断民事诉讼应有的制度价值,有必要通过丰富证据收集手段、缩小原被告地位差距、建立反垄断典型案例库及设立专门反垄断法庭等措施以破解原告举证困境,实现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救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宋军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1,(9):232-234,312
在现代俄罗斯立法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不仅立法技术高超,程序设计严密,而且具有扩展性,特别是规定了特殊情况下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如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法人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这些法律规定对遭受侵害的公民或者法人提供更多的救济途径,突出了对受害人所受精神损害的关注,更体现了现代俄罗斯立法的严密性和周密性,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峰 《经济论坛》2009,(11):129-130
受商业利益的驱动,知识产权虚假民事诉讼有逐步增多的趋势,主要有纠纷事实虚假和调解方案虚假等。知识产权虚假民事诉讼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导致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误解。应当完善防范知识产权虚假民事诉讼的制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缺乏全面而系统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强制执行竞合这一现象比较普遍的存在。本对民事诉讼中强制执行竞合的产生、国外财产保全执行与终局判决竞合的主要学说,以及我国民事诉讼强制执行制度的主要缺陷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有必要对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执行竞合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强制执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安全保障权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案例一,2000年11月11日,犯罪分子华敏持枪冲进农行南昌市洪城支行某分理处营业大厅实施抢劫,杀害了储户徐某和涂某。案件侦破后,两名遇害储户的家属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提出了附带民事诉讼,因犯罪分子华敏等人均无赔偿能力,无法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进行赔偿,原告认为依储蓄合同,被告洪城支行应当对进入其营业大厅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负责,被告还负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定义务,并以涂某的死亡系被告违约,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案例二,2001年4月17日上午,储户乔兴富在重庆市建设银行支行电报分理处取款过程中,乔放在胸前…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结构,是民事诉讼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立法者设计各项民事诉讼制度的前提,也是当前面对市场经济进行审判改革必须厘清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定位,通过对民事诉讼结构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期能对民事诉讼结构的构建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国传统上遵循的惯例是刑事优先于民事,民事处于附属的地位,缺乏其应有的独立地位。同时,由于刑事庭审判人员对民事案件专业研究的限制,审判面临的矛盾和困惑使得解决涉及此类案件相关问题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袁群 《经济师》2015,(4):93+95
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的构建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进行了修改,在强制证人出庭、证人出庭范围和证人保护措施等方面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存在的不足,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为了构建适合我国的行之有效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需要从扩大刑事证人保护的范围、明确刑事证人保护的程序及扩充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措施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郭贾琦 《经济师》2013,(12):79-79,81
刑事救济是刑事诉讼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非常重要的程序,它可以避免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是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就属于刑事救济制度的内容,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通过对我国古代的刑事救济制度之分析,对我国刑事诉讼救济制度的完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人对合规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硬件体系”,即避免被提起刑事和民事诉讼,避免品牌和声誉遭到攻击,保持经营资质,降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20.
拟从刑法学的角度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探析,首先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刑事和解与刑法学的内在关系,最后结合中国法治实践初步探析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