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伴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落后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实践来看,全世界和全国城市化浪潮给我们以冲击和启示,城市化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腾飞。国外姑且不论,仅从国内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特别是苏南、环渤海湾、黄河三角洲特别是山东地区的一些县市,以小城镇建设为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切八点,促成了…  相似文献   

2.
陈秀萍  李军  陈广胜 《经济论坛》2008,(1):30-32,46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随着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在迅速加快,城市化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镇不断发展完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每个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过程,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完整意义上的城镇化的科学含义包含两个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内容:一个层次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另一个层次是转入城镇的那部分人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经济在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是指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由从事非农业产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集的社区,它包括国家已批准的建制镇和尚未设镇建制的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小城镇在我同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地位,这是由我国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国农村非农产业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城乡居民隔绝的户籍管理制度依然存在,乡镇工业不可能往城市集中,坐落于农村社区的小城镇就吸引了乡镇工业向自己靠拢,或是乡镇企业所在的乡村南于乡镇企业的集聚而发展壮大成规模,功能都和小城镇相当的“超级农庄”,从而推动农村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人流"是小城镇发展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必须解决三农问题,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大思路、大方向。十六大报告同时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即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城镇化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而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怎样发展小城…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1·8%,浙江省为54%。如何更好地推进城镇化,从而有助于实现浙江“三个走在前列”,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一、浙江省小城镇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随着浙江省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全省小城镇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数量上由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的过程,并成为农村人口和农村经济的重要集聚地。1·小城镇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浙江省建制镇数量为762个,比1998年的1006个减少244个。平均每个镇的建成区面积达5·34平方公里,比2000…  相似文献   

8.
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化建设应当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小城镇的推动力是产业行为。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小城镇建设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促进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把引导中小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充分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吸引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发挥小城镇的集聚效应,提高城镇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解决农村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快推进城镇化。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供了保障;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学理念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中出现了一类以农村为母体依托,具有一定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服务等城市所具有的特性化区域--小城镇。它作为承载农村走向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型。从国内小城镇建设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依托生态学原理提出小城镇建设的内涵和原则,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小城镇的方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给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如何明确;小城镇建设定位如何进一  相似文献   

12.
苏南地区农村城镇化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是指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城镇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物质文明和文化不断扩散,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转换的过程。农村城镇化是城镇化过程的一个侧面,但农村城镇化决不意味着将所有乡村都变为城市,而是较多的分散于乡村的人口向城市或各种新型的城镇居民点积聚的一个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尤其是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苏南地区,凭借其相对发达的传统经济和十分明显的地缘优势,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但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的探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库兹涅茨将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即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将城市化定义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总体来看,“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历史过程,它不仅包括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还包括产业的不断聚集,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的不断优化。城市化水平通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本文也采用这一统计口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城镇大多是“乡村型”的。县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建设新市镇,推进小城镇向“城市型”转型。新市镇是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也是县域新型城市化的空间实现载体。新市镇推进县域城镇化向城市化跨越.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我国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也是世界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基本经验。在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 ,存在着建成区规模小、容纳量小、城市功能不全、特色不突出、有城无市等问题。本文根据河北的省情 ,提出了中心城市要扩大规模 ,增强辐射功能 ;小城镇发展要抛开“乡乡建镇”的模式 ,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 ,突出发展重点 ,实行“择优扶强”的城镇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国情出发 ,小城镇具有增长极效应。小城镇的繁荣必然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而农村经济的繁荣 ,又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条件。如果只发展大中城市 ,不发展小城镇 ,不仅大中城市的发展失去坚实的农村基础 ,而且绝大多数“农民工”很难转化为市民  相似文献   

17.
方海茹 《经济论坛》2004,(16):116-117
城镇化主要是指在工业化发展和市场经济推动下,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集聚,实现农村小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城镇的大规模服务体系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包括人口、地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多层面的转化过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市化与城市郊区化是农村与城市的边界由明确到模糊的过程。利用新农村建设平台和契机,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方面要素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加速增长,城市日益向郊区扩张,另一方面,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消费心理影响着农村,最终实现城乡融合。通过城市郊区化——建设农村特色的新城镇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城镇特色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城乡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何金才 《发展研究》2005,(12):37-39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历史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997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漳州市龙文区宣告成立,标志着漳州市委、市政府“市区东移”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此,龙文区开始围绕如何“从农村向城市、从农民向市民”两个转变开展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基于西北地区1998年-201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城镇化进程的长期关系后发现:不论从人口角度还是从土地角度,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都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大于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更大而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要小,说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化地不化人”的趋势很明显,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因此,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需要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向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