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二元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新疆财经》2004,(2):7-10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化。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致富、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走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误区,形成统一的认识框架,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并在此框架下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劳动社保制度改革,以及户籍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保证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箱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城乡差距也日益增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自十五大以来,我国连续出台惠农政策,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费尽心思。本文以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特殊视角分析了在二元结构下女性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城乡差距也日益增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自十五大以来,我国连续出台惠农政策,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费尽心思.本文以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特殊视角分析了在二元结构下女性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鲍宇 《北方经济》2006,(14):9-10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着许多制度障碍,本文通过对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分析,以找到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参考文献表明,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影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了辽宁省二元经济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作用,并提出了应实现城市支持农业的战略转变,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其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及优化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第三产业转移的矛盾分析 ,指出 :只有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 ,实现“三化联动” ,才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还可以安排大量城市劳动力在农村小城镇就业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消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宇 《北方经济》2006,(7):9-10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着许多制度障碍,本文通过对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分析,以找到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在我国主要的是建国后通过一系列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而形成的人为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社会结构是当代中国不同于任何发展中国家的显著特征,是有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的要害和根源。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打破以“二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城乡分治格局,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最后建立起城乡互补互促、共同进步,平等和谐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这必然要进行制度创新,文章分析影响“二元”经济的制度原因,探讨城乡统筹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邹小勤 《特区经济》2008,(3):178-179
农业财政支出是农村重要的公共资源,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农业财政支出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农业财政支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公共产品经济正外部性效应不显著,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了提升农业财政支出发挥公共产品正外部效应的几点建议,主要包括建立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优化农业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科技、产业调整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等,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在城乡之间真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双重劳动力市场是我国二元经济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反应,随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人力资本差别将逐步缩小,劳动供给弹性有逐渐缩小和趋同的趋势,双重劳动力市场最终将会被劳动力一体化市场所取代,其前提条件是加强农民工文化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降低进城门槛和减少转移成本,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各种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5.
张露  罗必良 《南方经济》2021,40(5):1-13
制度是解构工农城乡关系生成及演化规律的关键。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变迁,由集体经营变革为家庭经营,释放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财政包干制度促进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业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进入非农产业。随后的分税制则激发工业化与城市开发热情高涨,大量农业用地被征收为国有用地,也促使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地区转向工业与商业聚集的城市,但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难以获得市民化的身份认同,人户分离成为普遍现象。制度问题的根源在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逻辑,造成生产和生活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和集中,从而形成城乡分割、引发城乡关系扭曲与不可持续问题。打破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格局、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策略在于:打开村门,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为突破口;反哺乡村,以城乡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缓解约束,以开放村庄引导主体与要素进村;构建载体,以县域经济发展融入城市价值链。  相似文献   

16.
张玉利  冯潇 《南方经济》2019,38(7):72-82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业功不可没。乡村振兴、共享经济、社会创业、三农变化、城乡互动等众多因素共同推动涉农创业,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的创业活动日趋活跃。但是,不能用工业化发展的逻辑振兴乡村,三农创业也不会是城市创业的自然延伸。挖掘三农创业实践中的学术问题,大力开展三农创业研究,不仅有助于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三农发展等政策建设建言献策,也有助于丰富和推动国内的创业研究。基于三农创业所展现出的活跃性和独特性,作者指出机会在未被充分利用的三农独特资源中孕育,资源、创业者等基本创业要素也正不断向三农集聚,呼吁学术界重视三农创业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地,文章从三农资源、企业家精神等角度切入,初步探讨了三农创业领域中可能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议题。最后,文章从三农创业实践出发,对三农创业的研究视野、研究情境、研究范围、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等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业大规模反哺农业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卜爱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11):61-63
我国长期以来的"以农补工"政策导致工农差距、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业严重落后于工业。与此同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工业化引致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从长远看,反哺农业对工业也是一种长期投资,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和条件都已成熟。单一的反哺方式不足以为农业发展创造长效动力机制,工业反哺农业应坚持多头并进,把人力资本反哺、制度反哺、资金反哺和技术反哺等方面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反哺效果。  相似文献   

18.
马继青 《特区经济》2009,(7):154-156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仍然有很多阻碍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在农村,不完善的社区建设和服务限制了农民工的流动;在城市,户籍制度配套改革的滞后使农民工不能享受平等的待遇。这些因素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并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因此,必须从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农业大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大,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要促进城乡融合,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走特色区域城镇化道路。区域城镇化包括城乡城镇化和不同区域城镇化。要实现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立足于当地经济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态环境等提高城乡建设效益,引导村镇建设走入正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要大力推动就地城镇化,提高乡镇企业规模,就近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三要统筹城乡发展,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联合作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要性,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发挥农地资源的最优效益,文章运用实地调查法、理论分析法、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忠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进行了需求分析。分析表明,从微观角度来看,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农民土地收益;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必修明晰土地产权关系、完善市场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