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强险出鞘     
一部攸关中国1亿多辆机动车,涉及10多亿人口利益的法规——《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条例》,经国务院批准出台,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
《保险法》第65条的规范功能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责任保险而分别赋予第三者不同类型的保险金请求权。根据第三者利益属性的强弱,责任保险可分为强制责任保险、利他责任保险和普通责任保险。在强制责任保险中,第三者可根据特别法的规定直接取得保险金请求权;在利他责任保险中,第三者可依照合同的约定取得保险金请求权,在保险事故发生之前,合同当事人可通过协议变更或撤销这一约定;在普通责任保险中,第三者仅在"被保险人应负的赔偿责任确定且被保险人怠于请求"时才能取得保险金请求权。这三类保险金请求权的设置是与责任保险第三人利益属性的强弱相匹配的。我国未来责任保险制度的建构应当进一步强化这三类责任保险的区分,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第三者保险金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责任保险第三人代位请求权是指任意责任保险中第三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享有的直接请求保险人给予赔偿的权利,我国最新修订的《保险法》第65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本文在区分强制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的第三人请求权基础上,深入阐述了责任保险第三人代位请求权在我国的基础和意义,以期对新法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高豹 《时代金融》2013,(21):163
环境保护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体现出我国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以及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作为任意责任保险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难以自动实施,需要以强制责任保险的形式来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5.
2013年,我国开始尝试通过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来解决前两次自愿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中遇到的供需双向不足、市场难以自发形成的问题。但是,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推进进程,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顺利。实践表明,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撑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最终难逃“叫好不叫座”的命运。笔者认为,未来应构建由四个层次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借此打破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僵局。  相似文献   

6.
基于个体在经济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负外部性,以及强制责任保险所具有的正外部性特征,文章从理论和模型两个方面,探讨了强制责任保险实施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在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巧焕 《金卡工程》2009,13(12):190-190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各种海上事故的出现,学者一直呼吁将强制责任保险扩大到沉船沉物的打捞、海上人身伤亡等方面。本文论证了海上强制责任保险的扩大化是否必要,并指出,海上强制责任保险的发展应与经济发展水平、保险业的将康发展和国际公约的立法趋势向适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责任保险的重要特点,并重点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投保人和保险人在自由市场上的战略选择进行了讨论,结论是,由于参与者双方对保险费的估算可能存在不一致,责任保险是很难被自发购买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一些重要责任险种进行强制推行,并进一步对推行强制责任保险的策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柳芃 《保险研究》2015,(7):29-35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刻不容缓。在具体模式选择上,主要存在自愿说、强制说和折中说。从我国具体国情看,自愿说和折中说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实现设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根本目的,采取强制说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杨艳华 《时代金融》2011,(32):35-36
责任保险作为商业保险的一种,遵循的是"契约自由"的原则,是否投保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而强制责任保险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要求特定单位或个人,不管意愿与否,都必须购买的责任保险。强制性受制于法定性,强制程度的强与弱取决于国家法律的具体规定,体现的是政府对于公共政策的立法考量,并且以牺牲"契约自由"原则为代价,因此,这项考量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任其泛滥,必须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陈会平 《上海保险》2010,(8):17-20,60
责任保险,尤其是强制责任保险客观上有利于被保险人,但主观上是为了身处弱势群体的第三者的利益而设定的保险。因此在法律制度设计上不能拘泥于合同的相对性原则,而应该从贯彻责任保险的目的出发,授予第三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索赔权,这是责任保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再保险,又称“分保”,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分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而再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以其承担的保险业务的一部分(或全部)为保险标的,向其他保险人转保而订立的保险合同,又称为“分保合同”。由于保险法没有明规定再保险合同的性质,所以对其性质一度成为保险法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曾经出现过“合伙合同说”,“原保险合同继承说”,“财产损失保险合同说”和“财产保险合同之责任保险合同说”(以下简称“责任保险合同说”)等等,并最终是以我国台湾地区的郑玉波和大陆地区的学邹海林、樊启荣先生等主张的“责任保险合同说”占据了我国法学界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有转移分散风险、风险监控、社会管理等功能,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窘境中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发现“强制模式”有利于化解当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尴尬局面,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快速推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分析,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是解决食品安全事件中受害人赔偿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要以政府立法推动为主,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的模式,并应注意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作为分散被保险企业风险、及时救济受害人的金融工具,从试点政策一出台便被大众寄予厚望,但其随后的推广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随着环境治理方式从"环境治理"到"环境智理"的转变,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也进入数字化时代。针对当前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存在的法律指引模糊、市场活力不足、行业监管混乱等问题,本文建议借助大数据超强的信息采集、分析、整合功能,从优化产品设计、畅通赔付机制、打造共享平台着手,逐步完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此应对当前实践所需。  相似文献   

16.
强制责任保险与无过失保险是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两种模式,二者在保险原理、保障范围及运作机制等方面都有较大不同。与大多数强制责任保险立法不同,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在强制责任保险的框架内吸收了无过失保险的经验,规定了保险公司的无过失赔偿责任,并已被实践证明运行良好。然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强制责任保险与无过失保险结合的规定却遭到了质疑。因此,有必要探讨强制责任保险与无过失保险的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旨在保护第三人利益与社会公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公共性、强制性等特征。但该保险自试点推行以来,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困境,无论是环境高风险企业亦或是保险公司对于推广该保险的积极性较低、动力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法律制度不完善,高位阶法律法规缺失、合法性基础薄弱,具体规定模糊、缺乏细节指引。破解该问题的前提在于明确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法律正当性。从法理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一是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能够服务于公共利益、体现了法律与国家政策的价值观,具有目的正当性;二是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满足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具有实质正当性。为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议完善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立法支持;加强政府引导与监督,促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市场化发展;完善环境侵权案件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文中 《保险研究》2011,(10):90-97
先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中的“第三者”作出一般性解释,然后介绍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对“第三者”外延的界定,再对相关界定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认为根据我国当前的相关立法环境可以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调整为车辆实际使用人;被保险人不应该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中的“第三者”;从事驾驶工作的雇用...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强制保险是指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凡是在规定范围内的单位或个人,不管愿意与否都必须参加的保险。很多国家在确定强制保险的范围时,责任保险,如职业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等,都是首选的险种。我国也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实和理论角度分析了汽车消费引起的社会安全问题,提出在我国建立强制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