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美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文章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CoVaR模型测度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中美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率(%CoVaR)。结果发现:当q由0.05变化到0.01时,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也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更为明显。除此之外,中国A股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比B股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更明显。在极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中国A股市场受美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比B股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A股综指与美国主要股指的联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股市不断融入世界证券市场,投资者愈来愈重视美国股市对我国股市的影响。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上证综指和道琼斯工业指数2005年5月9日至2008年5月9日之间的日收盘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美国股市波动是我国股市波动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说明投资者可以利用具有非对称性的影响进行国际多样化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而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3.
王德培 《上海企业》2011,(11):42-42
王德培在2011年经济形势专家交流会上谈:股市上半年的纠结、僵局并非只是紧缩政策惹的祸,股市制度层面建设的滞后以及市场资金配置的嬗变同样不容忽视。其实中美股市的复杂波动都具有周期特征,中国股市大周期8年左右,中周期4年,小周期1-2年;美国股市则在人口和消费周期作用下形成40年的大周期,在企业投资影响下形成10  相似文献   

4.
何春梅 《英才》2010,(5):104-105
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于是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前者经济形势不够好,股票涨得好;后者增长状况很不错,股票反而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5.
许建春  鹿朋 《经济界》2007,(6):91-94
20世纪30年代以股市崩溃为导火索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历史给中国经济发展更多的借鉴和启示。本文在分析当时美国股市崩溃的原因基础上,比较了目前中国股市和美国经济大萧条前期股市的发展情况,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进而指出中国股市由于严重投机的存在而使股市泡沫较大,需要进行政策引导,实现中国股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谢Yuan 《企业经济》2001,(12):170-172
近半年来,关于股市泡沫的问题已引起空前的关注,理论界的争议也是一度达到白热化,其导火线便是经济学家吴敬琏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出的激烈批评。吴敬球对“网络泡沫”、“基金黑幕”、“股市黑庄”等敏感问题均有屡利言辞,因而被誉为“中国经济的良心”。吴敬琏认为:“目前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美国股市出现大幅下降,尤其是NASDAQ的泡沫破坏,距去年的高点已累计下跌120%以上的事实便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2002年美国跨国公司频繁爆出会计作假丑闻,安然、世通、施乐等名跨国公司均卷人会计作假的旋涡之中。受事件影响,美国股市股价狂跌.投资信心受到重创,波及到美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在此背景之下,美国政界发动了一项旨在打击公司腐败与会计欺诈,保护股东利益,恢复投资信心和股市繁荣的改革。作为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杨少锋 《东南置业》2008,(10):52-53
央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同时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而在刚刚过去不久的9月16日,央行已经进行了一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个月之内连续两次降息,各界人士都将目光聚集于此。无论从世界经济环境、国内股市,还是楼市,诸多观点认为政府有明显的“救市”意图夹杂其中。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经济来说,7月份乃至整个二季度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甚至有评论说,乐观主义终于重返华尔街。7月7日,美国股市在独立日后的首个交易日牛气冲天,纳斯达克股市自2002年5月以来首次突破1700点.标准普尔指数在二季度上升14.9%。第二季度成为自1998年以来股市表现最好的季度。 基金经理们对未来12月至18月经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良好的。中国完全可以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股市暴跌形成潮流,全球央行纷纷降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的我国是否应该继续保持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的方针能否继续推行,以及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将如何进行、财政政策的作用该怎样发挥等问题都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媒介视点     
《中国地产市场》2008,(10):74-75
1关键词全球降息继澳大利亚央行7日率先宣布大幅降息之后,8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国务院决定从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8日也都加入了降息的行列。降息能否给动荡的金融市场带来转机?对房地产市场又会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中美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研究,协整检验证明了中美股票市场的隔夜收益率存在稳定的回归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则证明了美国昨日的收益率波动对解释中国股市当天的波动有所帮助,反过来则毫无帮助。某种程度上,可以从美国股市的走势中对中国股市的走势进行预测,并对此建立GARCH模型。这个估计的参数具有与理论一致的符号,并且统计上是显著的,印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3.
尽管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依旧难以带给中国股市正面影响,但是难以否认,已有三个推高股市的因素正在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各类指标,对1992年-2005年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银行业的数据加以对比。结果发现,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强于股市的影响作用,而股市规模较小,也制约了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股市的活跃也有利于银行储蓄资金流向股市。  相似文献   

15.
正反馈交易是指在证券价格上升时买进,价格下跌时卖出的一种交易行为。本文构建了基于GARCH模型正反馈交易模型,对中国和美国股市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中国股市整体上正反馈交易程度远大于美国;此外,还发现中国机构投资者正反馈交易程度接近整体市场程度。  相似文献   

16.
<正>自7月6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继6月8日降息后不足一个月中第二次降息,6月8日的降息还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进行了调整,显示出货币政策助力"稳增长"的决心,对于降低企业在经济下行时期的融资成本、增加其信贷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两次降息的背景是近段时间我国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经济增速面临下行风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  相似文献   

17.
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市持续走“牛”,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个人储蓄投向股市。根据美联储(FRB)的统计资料,美国家庭直接持有的股票数量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通过养老金账户和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分别以年均18%和25%的速度增长。持续的“牛”市使股票成为美国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成为其财富的主要来源,由此产生的股市“财富效应”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富效应”是一柄双刃剑,一旦股市暴跌,又将出现巨大的负“财富效应”,消费减少,经济衰退,财富缩水。这一现象也在美国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正反馈交易是指在证券价格上升时买进,价格下跌时卖出的一种交易行为。本文构建了基于GARCH模型正反馈交易模型,对中国和美国股市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中国股市整体上正反馈交易程度远大于美国;此外,还发现中国机构投资者正反馈交易程度接近整体市场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连续四年升息后,从去年10EJ份开始至今三次降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去年11月11日参加二十国集团财长、央行行长2008年会上表示,“中国通胀压力已有所缓和,未来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在今后可能扩大”;而美联储可能将其基准利率水平下调至零。面对世界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意味着中国已步入降息周期。作为依靠贷款购房的消费者如何面对这一变化?如何确定自己的房贷策略?  相似文献   

20.
《政策与管理》2008,(7):22-22
上月18日,美联储再度决定调低利率,这已经是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第6次降息,虽然没有像外界预计的那样降息1个百分点以上,但0.75个百分点的降息幅度也是非常罕见的。自2007年9月降息以来,2007年10月,2007年12月,2008年1月22日,30日,2008年3月,美联储在6个月左右时间内连续6次降息,累计降息幅度已经达到了300个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