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智慧》2005,(7):79-80
为适应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薪酬制度改革,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现对企业员工(包括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和无住所的个人)参与企业股票期权计划而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智慧》2005,(9):79-79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规定,企业有股票认购权的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股票认购权时的实际购买价(行权价)低于购买日(行权日)公平市场价之间的数额,属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的所得,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9号)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相似文献   

3.
股票期权的税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是一种新的激励方式,我国正在进行试点运行和推广。从股票期权授予的全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把股票期权从授予到行权和利益实现全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获得期权和执行期权阶段,另外一个是卖出由行权所获得的股票取得差价收入的阶段。对个人所得税中关于股票期权的规范有以下建议:第一,期权性质必须是激励性期权;第二,关于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的确定问题,是直接影响到股票期权收益个人所得税费的重要方面,鉴于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不稳定,应防范内部人为操纵股价以获得最大利益的可能;第三,关于行权股票出售收益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和征管。  相似文献   

4.
刘国买  何瑞 《新智慧》2004,(1A):31-32
股票期权计划是公司授予员工的一种在未来以约定价格购买的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自1952年美国Pfizer公司推出第一个经理股票期权计划后,到20世纪90年代股票期权计划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如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被授予股票期权的比例,由1992年的82%提高到1998年的97%;1999年美国薪酬最高的50位CEO的平均股权收益占总薪酬的比例高达94.92%。然而2001年安然公司破产引发了人们对股票期权的诘难,曾经将股票期权计划视为公司化的微软等公司,也在近期宣布取消股票期权计划。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5年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颁布,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作为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手段。但2006年以来的上市公司实践表明,股票期权激励在中国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期权所得和公司业绩脱钩现象普遍,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二是关于股票期权的信息披露不完善;三是存在操纵股价、人为拉抬期权所得现象。上述问题的存在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尤其是期权所得征税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介绍了美、英、法等经济发达国家股票期权所得征税的法律规定,然后总结了发达国家股票期权所得税收法律对我国的启示,最后梳理了我国现行股票期权所得征税的主要政策规定,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股票期权所得税收政策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当前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关于员工股票期权的会计准则中对员工股票期权报酬成本计量的公允价值法进行比较 ,结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分析 ,提出IASB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股票基础报酬》中的员工股票期权报酬成本计量的公允价值法比FASB在SFAS123中倡导的计量员工股票期权报酬成本公允价值法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股票期权计划应在何时进行会计反映、股票期权计划应如何进行会计反映两个问题。介绍了美国SEC和FFASB的观点和政策,并举例阐述了FASB123的具体的股票期权会计记录方法。笔者的结论是:1.对于国内企业的开展股票期权计划,不应在赠予期权时即入账,而应在期权行权时入账。但对于准备境外上市的公司,则应遵循境外会计制度规定。2.企业尤其是非上市企业应在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后,确定股票期权的行权价,以避免运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的期权待摊费用需要摊销。3.避免低价赠予员工股票期权。4.从会计处理上考虑应优先选择固定股票期权计划。  相似文献   

8.
股票期权能有效地将企业CEO和科技人员的表现与未来业绩联系起来,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评论了传统的股票期权计划和非传统的股票期权方法,传统计划包括固定价值计划、固定数量计划和一次性大送股计划。非传统的股票期权方法包括溢价期权、购买期权、业绩期权、指数期权、掉期期权、换新期权和重新定价期权。  相似文献   

9.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既要建立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也需要建立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管理层收购等激励制度已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试行与实践,还应实施包括员工持股计划在内的股票期权计划和货币期权计划。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正积极推进产业界实施股票期权制度。为“防患于未然”,要求我们对股票期权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和完整的掌握。股票期权是从员工参与制、员工持股制发展起来的,相关的理论基础有产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对于股票期权的效率高低,不同的理论和实施研究得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我国实施股票期权不宜政府推广,而应取决于企业的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1.
所谓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按照规定的程序授予本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员工的一项权利,该权利允许被授权员工在未来时间内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可见,股票期权通过股票价格这一媒介将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最终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马军生 《新智慧》2006,(5):52-53
费用化已成为员工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国际趋势,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肋制度的完善和推广,股票期权会计处理迫切需要进行规范。本就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争论和相关会计准则发展历程作一探讨,并对我国员工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践股票期权计划早在50年代便在美国出现,在80年代初风靡全球,不仅一般工商企业大量采用该制度,而且在金融业也普遍使用。据摩根·斯坦利提供的资料,目前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所列的前250家最大公司中,有98%的公司已建立了股票期权制度,有55%的公司发行了“限制性股票”,有58%的公司设计和实施了与公司业绩直接挂钩的股票奖励。股票期权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最早的尝试是在深圳万科股份公司。1993年,为使员工股份计划的操作更加规范,该公司聘请香港专业律师协助起草并制定了严密规范的《职员股份计划规划》,…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比较分析了限制性股票奖励与激励性股票期权的区别,认为它们在受赠股份的数量、收益与风险大小、是否需要员工投资以及税收待遇上存在差别,在此基础上就企业如何进行薪酬制度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认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目标需要进行不同的选择,限制性股票奖励更多的是作为留住企业人才的方法,激励性股票期权顾名思义是用于激励。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规划更适合引入激励性股票期权,对一般员工则可考虑实行限制性股票奖励。  相似文献   

15.
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按照规定的程序授予本公司员工的一项权利,该权利允许被授权员工在未来时间内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某一特定价格”被称为授予价或施权价,即根据股票期权计划可以购买股票的价格,一般为股票期权授予日的市场价格或该价格的折扣价格,也可以是按照事先设定的计算方法约定的价格。  相似文献   

16.
美国推行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对员工股票期权进行会计处理,引起了广泛争议。我国目前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条件尚不成熟,可用内在价值法计价,并加强披露,对员工股票期权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7.
员工激励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方案,更是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股票期权和期股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和应用。在国内。员工持股激励机制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因此为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员工持股激励方案应本着“先局部试点.再逐步面向全体员工”的原则。首次激励对象主要面向在过去两年内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干部、公司经理、技术专家等,在逐步侈改完善方案的基础上,最终实行根据职位、贡献、工龄等不同档次的职工全员持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发达国家,股票期权制度之所以成为股份制企业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机制,其根本原因是税收的优惠。美国税法对股票期权所涉及的税收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对激励性股票期权给出了较大的税收优惠。而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尚存在较多的税收障碍,应借国外成熟的经验制度,采取相关的对策,以便顺利推进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股票期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我国广泛实行。一个合理完善的股标期权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减少股票期权实施中的短期近利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有效引导和规范股票期权计划健康发展。我国目前的股标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很多缺陷,难以适应现实的客观要求。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完善我国股票期权税收优惠政策,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经理股票期权: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理股票期权计划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为解决现代企业激励机制问题而创造性地将股票期权这一金融衍生工具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成功方式。本文着重探讨了发达国家采用经理股票期权计划的制度基础,该计划的具体设计、作用及其局限性,并就我国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