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港口与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港口经济作为环渤海城市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港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升级,带动了腹地经济的发展。环渤海港口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港口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又影响到港口、港口经济效应的提高。加强港口之间的合作、尤其是港口集群内部的合作,是防止港口过度竞争,实现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推进津冀港口群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海新区在推进环渤海经济发展中应积极挖掘和利用环渤海港口密集的区域优势,积极探索和利用津冀港口群的经济载体功能,摸索津冀港口群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的路径。要强化津冀港口群发展的协调性,促进滨海新区发展战略得以实现;从宏观方面实现区域内的分工协作,在微观层面津冀各港口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考虑港口功能结构、自身条件及腹地产业发展,实现津冀港口群错位发展,提高港口群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选取港口硬件水平、港口矿石吞吐量、港口城市发展水平和港口矿石转运潜力等一级指标,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各港口的铁矿石转运影响力进行了评价,根据铁路路网使用Arc GIS计算了环渤海三省两市各县区与最近港口之间的铁路距离及其对应的距离摩擦系数,最后根据哈夫模型分析了各港口的腹地范围划分和影响势能空间分布格局。从铁矿石转运方面看,铁矿石转运主要集中于青岛、日照、唐山和天津四港;从铁矿石转运角度划分出各港口的腹地中天津港腹地面积最大,营口港和青岛港的次之,日照港和唐山港的较小,而大连港的最小。从各港口影响势能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环渤海三省两市可以划分为"极强区"、"较强区"、"中等区"和"较弱区"四类,其中"极强区"和"较强区"两类区域共74个县区约10.97万km2的范围内较为适宜钢铁生产企业布局。本文的研究为环渤海主要港口和钢铁产业发展的合理规划以及钢铁生产企业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中心.要建设国际化港口大都市.面向世界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城市.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曹妃甸被纳入"十一五"规划纲要,成为河北省的"一号工程"。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提升曹妃甸港口综合竞争力,探求曹妃甸港口公司发展战略、打造环渤海港口经济中心的进程中,利用SWOT方法分析其发展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挑战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烟台港是环渤海港口群中的新型港口,目前已成为山东半岛骨干港口.应对"十二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只有准确分析和评价烟台港的发展现状,拥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才能探寻烟台港为配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而实施的战略措施.最终实现烟台港建设的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以外最有影响的经济区之一,环渤海地区港口群对推动本地经济的横向联合、纵深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建设出现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现象,缘于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重视环渤海港口群研究并对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尤为重要,文章根据港口吞吐量的特点,利用SPSS软件对环渤海地区港口群进行分类,结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对其提出相关功能定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位处长三角和环渤海之间的连云港港,于1933年7月正式开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国家和江苏省进一步明确了连云港港在促进区域发展、地方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连云港港作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在服务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苏北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破坏性创新的环渤海港口战略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强  汪波  吕荣胜 《当代财经》2007,(12):85-87,100
环渤海地区以其明显的综合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庞大的港口群已成为环渤海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相对落后的港口整合力度和战略合作水平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基于破坏性创新的环渤海港口战略合作问题进行探讨,有较大现实意义.基于破坏性创新的港口战略合作具有较强的理论有效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将成为今后该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必要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依托港口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是提高地区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三级,该区域内亦是港口云集,大连、天津、青岛,三足鼎  相似文献   

11.
港口和城市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综观全球,世界经济的发达带多集中于沿江、沿海区域,世界繁华大都市的发展大都与水和港口有关。它们无不十分重视港口城市和港口的建设,如美国的五大湖工业区,欧洲的鹿特丹、马塞等港口,亚洲的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典型的港口经济模式。因此依托港口发展的城市更符合港口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东营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只有更好地体现物流各要素的积聚并进行最好的配置,才能辐射出其最大的服务作用。港口作为物流实施的基础性工程具有港口和城市的双重特殊性,因而具有城市发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邮轮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邮轮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邮轮旅游具有较高的乘数效应,一些有条件的港口城市纷纷提出发展邮轮旅游的策略。天津作为中国的重要港口之一,又处于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地带,具备开发邮轮旅游的独特优势条件。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天津发展邮轮旅游的各种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天津未来发展邮轮旅游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五大港口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94—2014年时间段,运用时空自相关和时空偏自相关函数确定最优时间滞后期数和空间延迟阶数,同时用全局时空自相关STI指数和局部时空自相关PSTI指数,对五大港口群在全局和局部之间的港口业与经济增长的时空关联模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港口群和珠三角港口群STI值较高,港口业—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高的集聚状态,发展水平较高,西南沿海港口群STI值较低,集聚状态较弱,环渤海港口群STI指数先减小后增大,时空正相关性有轻微波动,东南沿海港口群STI指数始终为正且缓慢增加。(2)环渤海区域整个H-H型区域朝渤海湾移动,辽东半岛以大连为中心向北向东辐射,形成了港口经济腹地;长三角区域由南京向江苏中东部方向辐射移动,形成了以上海港、苏州港为干线港,南京、南通等长江下游港口为周边港的港口布局;东南沿海区域以宁波、舟山为中心向浙江西部和福建东部呈"V"字型扩散,港口业和经济的中心南移;珠三角区域整体范围内时空集聚性增强,但局部差异进一步扩大;西南沿海区域以南宁为中心向西北延伸,形成了以南宁、百色、河池为中心的辐射经济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在全面把握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目前产业发展方面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济》2011,(9):69-69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内蒙古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力争N2015年,使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我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的大量客货交流,只能绕道京山、津浦、胶济等铁路长距离运输,不利于地区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可以缓解关内外的运输压力,减轻京津冀区的交通运输压力,促进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可以促进黄渤海区域城市群的发展,促进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发展;对环渤海区域港口和旅游创新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将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四点"四区"一带"的布局框架。港口是建设四个临港产业区和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引擎和支撑,引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因此,加快黄河三角洲港口群建设,成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2011,(9):69-70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内蒙古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  相似文献   

19.
强力推进环渤海开放型经济隆起带快速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增强加快建设环渤海开放型经济隆起带的紧迫感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为主的滨海经济带,同时可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整个范围占据我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在这一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有近20多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距龙盘,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快速崛起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第三增长极。许多中外专家学者也认为,环渤海经济圈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环渤海经济圈蕴藏的巨大潜力,奥运经济的拉动效应,将对国际国内生产要素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各种要素向这一地区聚集的速度将不断加快。河北省的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无疑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天津东临渤海,海岸线长达153公里,海域面积约3千平方公里。天津叠加了京津冀城市圈优势、港口城市优势、海洋资源优势、八大支柱产业优势,科学定位,合理规划,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发展港口经济,发展海洋经济,辐射环渤海区域,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