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环渤海经济圈目前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以国家发改委召集环渤海各省达成《廊坊共识》,以及环渤海区域合作联席会议、“东北亚暨坏渤海国际合作论坛”的召开为标志,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河北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谋求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有利态势,就显得非常紧迫而重要,廊坊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经济圈无论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还是发展潜力,都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区域。然而,这一经济区域的形成离不开现代化铁路交通网络的建设。现代化铁路交通网络对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整合与发展,以及带动东北经济振兴和西部大开发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我国城市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城市经济圈建设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区域大市场,加快城市经济圈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环渤海经济圈作为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圈,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内七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一个,同时又是中部六省之一,山西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做好“主动融人环渤海经济圈”这篇大文章,在“服务京津、紧贴周边、联合中部、辐射沿海”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条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快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包括天津在内的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这一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已具雏形。天津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和制造基地对于拉动北方地区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开始凸显。“天津制造”的再造是振兴老工业城市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沧州渤海新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战略地位突出,但产业趋同、无序竞争是制约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处理与其他经济区域的“竞”、“合”关系,才能实现渤海新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划分8大社会经济区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增强。现在,一些地区从经济互利互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少新颖的区域概念,如“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等。这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地区经济的日益活跃和跨行政区划的经济联动诉求,给人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9.
首都经济圈这一概念首次是在2011年“十二五”规划中被提出的,首次从中央政府角度出发将重点发展地区间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提上日程,力图改变城市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区域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但在推进首都经济圈的建设过程中困难却较多:例如“环渤海经济圈”范围过大,而“京津冀经济圈”则过于强调经济圈各地区之间的平等化发展,没有突出重点发展的目标,因此首都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及发展方向成为了首都经济圈最难解决的问题。首都经济圈对引导和协调国家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首都经济圈:①有利于促进北京市周边区域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有利于缓解北京市扩张压力的提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为进一步拓展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已经牢固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在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圈,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三大增长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放缓,形成“中部塌陷”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已引起…  相似文献   

11.
当今,在我国对国民经济最具有增长带动作用的区域,莫过于三大城市经济圈,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由于聚集了中国内地最优秀的人才,最雄厚的资本,最先进的技术,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中国内地平均水平。毋庸置疑,它们对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贡献将会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都市圈所处的环渤海城市群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之所以出现“南快北慢”的状况,与这一区域内经济联系较弱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从适应国家经济重心战略调整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考虑,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七大经济区之一,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层”。从京津冀所处的经济地理圈层与战略地位来看,由于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国内生产力布局由南向北推移,这些发展机遇都为京津冀区域的能量聚集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再加上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全国一流的技术装备和科研环境,这一区域不仅是我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七大经济区之一,而且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相似文献   

14.
李晨霞  赵宏 《经济论坛》2005,(17):22-23
环渤海经济圈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辽宁、山东三个省的区域;广义上指包括山西和内蒙古中东部在内的范围。本文研究的是狭义上的环渤海经济圈。该区域所包括的五省市陆域面积5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36%;占全国总人口约17%。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相互交织的形势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上,力争把天津滨海新区打造成中国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以带动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而后国家对于天津市的经济定位确定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已为天津市的经济与产业定位和发展奠定了指导性、纲领性的原则框架.国家出台以上政策和对天津城市发展定位有何理论依据?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对发展演进中的天津产业进行定位?这对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天津市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迫切的问题.因此,从理论上进行天津的产业定位与演进分析,提出具体实施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发展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对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为连云港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连云港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陆海交汇点,处于连接新亚欧大陆桥产业带、亚太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十”字结点的位置,在区域经济布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协调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渤海新区开发开放”。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由地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十一五”时期,天津滨海新区将与长三角的上海浦东新区、珠三角的深圳经济特区一样,肩负起区域经济发展龙头的重任。这个区域,就是环渤海经济圈。  相似文献   

19.
滨海新区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滨海新区肩负着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一)区域经济正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已建议将其列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逐渐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到新世纪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展现活力后,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隆起地带。环渤海经济区,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沿环渤海海岸及部分黄海海岸分布的、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的,涉及河北、辽宁和山东,由15个城市所辖地区组成的经济区域。而广义的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个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