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吴艳 《上海房地》2011,(2):60-60
近年来,无论是学者论孔孟、讲历史,还是“超女”、“达人”赛亨成就的一批名人,其成名轨迹,无非是一有天赋或者才华,二有媒体平台的推助。当房价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时,谈房价、讲市场便也成了一些人成名的捷径,因为在房价问题上高谈阔论,最容易搔到民众的痛、痒,最能够点中人们爱与恨的“穴位”。于是这个专家、那个专家纷纷以房地产研究为时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发表一系列谈房价、讲市场的文章或言论,不亦乐乎。其中忧国忧民者的真知灼见有之;沽名钓誉者的胡言乱语也有之。真是鱼龙混杂,叫人良莠难辨。  相似文献   

2.
2004年武汉市房地产在国家“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中健康发展,但也经历了一些“险阻”,2004年,理论界有关“地产泡沫”,“市场崩盘”的争论,对业内人士特别是众多的潜在置业来说,2004年市场的表现让他们多了一些理性。“房价”问题成了业内人士及普通老百姓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坚硬的现实     
还是来说房价。做这一行的,几乎天天跟“房价”打交道,要么在报道房价,要么在报道跟“房价”相关的任何事,可实际上似乎任何事都能跟“房价”扯上关系——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到汽车能源矿产外交政治,谁让这些事与经济脱不了干系呢。可本来属于经济学范畴的“房价”被赋予了太多意识形态的内涵,成为一个能够轻易搅动国民情绪的敏感词汇,它也因此屡屡被时下众多舆论投机客所利用,以吸引眼球和拥趸——“房市有泡沫,房价必降”之类的言论最易获取人心,尤其这些信誓旦旦的预言也好,言之凿凿的判断也罢,房价降得越多,群众就越拥护。可房价降了吗?现实的吊诡就在于,屡遭破产的预言,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重生,人们仍然对之深信不疑,并做为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上半年,全国房价“涨”声一片,一二线城市的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还是民间市场研究机构收集整合的材料,都表明当前楼市的热度。发改委官员甚至表示“一二线城市房价仍会上涨”,一时间引发众论。对此,笔者对近来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现状作些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房价上涨的现状 尽管史上最严的新“国五条”出台,但2013上半年各地特别是一二线楼市还是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走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70城市中,60多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同比出现上涨,持平或下降的城市累计仅为个位数。  相似文献   

5.
小东 《英才》2009,(2):8
2007年底,经济一片繁荣的时候,马云提出“过冬论”。事实证明马云对了企业家永远是对经济脉动最敏感的人。  相似文献   

6.
经过国家几年的持续调控,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涨幅终于开始趋缓,正当老百姓觉得有了一线的希望的时候,有人却开始鼓吹“救市论”。近日,温家宝总理关于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政策决不动摇的表态,无疑宣告被许多房地产商寄予希望“救市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7.
地价到底涨了多少 作为高房价的直接声讨对象。开发商再次玩起了已不新鲜的“乾坤大挪移”——将房价上涨归咎于地价上涨。地产界大腕,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即是“地荒论”的代表,“北京房价飙升就是因为过去一年土地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8.
王敏 《国土经济》2005,(1):27-28
2004年,对地产商们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房价涨了,而最不开心的是土地价格也涨了。不少的地产商对上涨最快的上海房价“耿耿于怀”,有北京地产商就干脆说:“上海的房价涨成这样,同样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的房价没道理不涨。”有人认为,房价上升的原因是供不应求。而未来房价能否平衡,关键看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供应量。  相似文献   

9.
“稳定房价”与“平抑房价”勿须继续争论 2005年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两个“国八条”,主题是稳定房价。“国八条”还指出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住房领域出现了“五大突出问题”,其中头两个突出问题是:有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有些城市房价过高。当时许多业内人士同意以稳定房价为主题。他们认为,房价是举国上下都十分关心的大问题,应该把“稳定房价”放在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地位鲜明地提出来。但也有人认为,对于房价上涨过快,稳定房价是“对症”之策,而对于房价过高,稳定房价就不是“对症”之策。如果把稳定房价改为平抑房价,则能全面地适用于以上两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8,(8):27-27
“七招”可治理高房价,“救市论”应缓行房价面临信心问题,做好风险控制科学支持楼市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形势分析会定调短期内难加息,中国房地产业至少再增长30年,楼市下跌恐惧心理占上风不谈降价,房价预测都不可靠楼市发展有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导刊》2005,(5):122-122
中国房地产在经历了2004年房价攀升、“8.31大限”、加息风波、金融政策紧缩、宏观调控等风雨路后,在泡沫论和崩盘说的阴影下,2004年,留给中国房地产业界的是一个变数太多的“冬天”。2005地产行业如何过“冬”?  相似文献   

12.
杭州房价高、地价高的一个效应是,常成为“楼市泡沫”论的靶子;男一个效应是,拿地门槛高,外地开发商难通过购地进入杭州楼市。于是杭州的地主就一定是个“土地主”了。  相似文献   

13.
房屋成本能否公布一直就是个“敏感的热门话题”。因为近几年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普遍较大幅度上涨,尽管国家不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对一路蹿升的房价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但离老百姓期望的效果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东南置业》2014,(4):72-73
刚刚过去的三月,全国多个城市房价相继“失守”,楼市崩盘论充斥市场。但福州新房市场(五城区,下同)成交量、房价却双双走高。难道福州楼市在传统“金三月”上演了一出逆袭战? 业内人士认为,从总体市场上看,福州楼市成交仍然处于低谷,未来楼市风险存在于金融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世界变化万千,理论与时俱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曾几何时,房地产市场热门话题宝座“空置房论”让给“房价论”。以近期天津楼市升温中笔者感觉“看得见的手”似乎正在和“看不见的手”握手——拆迁、供需、价格三者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纽带。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透过经济现象探索内在的经济规律是理论工作者的天职。基于此,笔者抛出这块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6.
《上海房地》2005,(2):3-3
这几年,每到岁末年初,不少中介咨询机构总要对新一年房价的涨势说点什么,并预测新一年房价的涨幅有多少,就像国家有关宏观经济部门预测当年中国经济增长幅度一样。从事房地产经济工作的部门、机构和企业对市场走势作点评论、预测未来,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房地产价格已经成为一个很敏感的社会问题时,  相似文献   

17.
“限价房”是2006年“国六条”政策实施之后的产物,当时国务院相关文件称之为“两限两竞”商品房。所谓“两限两竟”即“限套型、限房价、竞地价、竟房价”。为降低房价,解决本地居民自住需求,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政府实施土地供应时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从“平抑房价”到“促进住房消费”,“两会”关于房地产的主调论的改变,无疑将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利好。预计“两会”后,在国家积极的宏观调整之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步伐将会更加稳健,价格将趋向平稳。  相似文献   

19.
洪建华 《房地产评估》2008,(1):21-21,41
众所周知,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大幅度攀升,是当今城市居民最关心的一个话题,政府为了控制房价的快速增长相继出台了“国六条”、“国八条”、和一系列金融、税收调控政策,通过一段时问的观察,但仍是收效甚微。笔者作为基层房地产估价工作者谈谈促使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和控制房价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去年“国8条”以稳定房价为题,准确、恰当又实事求是。今年继续使用,不仅仍然切题,又是对去年文件题目合理传承,因此。没有必要为“稳定房价”与“平抑房价”继续争论。对于当前平均房价的两种计算方法,建议有条件的城市使用全面统计教字.采用加权平均法要注意及时调整“权敷”;统计部门和主管房产的部门共同使用和公布一个统一的平均房价统计数。平均房价的升降受“同质住房”房价和住房供应结构变化的双重影响,所以降低房价不一定是好事。调整中低收入者住房的套型和房价是政府应尽的职责,要使“同质住房”的房价上涨低于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