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节目播出系统的组成、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广播电视制播专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观众们面对的电视屏幕更加丰富多彩,由此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精美独特的后期包装,那么节目整体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肯定要大打折扣。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电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现针对电视节目的制作后期编辑技术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电视节目编排期间需要遵从的原则进行论述,分析工作计划中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原则。重点探讨在开展电视节目编排期间艺术性设计的有效方法,以及电视节目规划阶段的原则,帮助制作出观众朋友喜爱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4.
老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老年电视节目由于从策划到制作与主持普遍相对保守,因此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要赢得这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就要有很好的调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和科学细致。老年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要紧扣老年人和老年社会的需求和特征,同时勇于创新,用最先进的理论和最新的事物来丰富老年电视节目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建筑空间模型是建筑设计教学中方案表达的一种重要语言,分析了空间模型与建筑设计平面表达方式的比较,提出了适用教学中空间模型制作的一般方法,指出空间模型制作时促进学生建筑设计水平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装修真人秀节目起源于西方,发展速度非常快,迅速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从2005年4月开始,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的《交换空间》节目开始了我国大陆装修真人秀节目的探索,该节目形式与消费文化紧密相关,倡导了某种积极的消费理念,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消费时代,电视节目正处于剧烈发展变化阶段,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和制作理念不断涌现,原有的电视节目也面临着时代挑战,怎样在节目中融入消费时代的特色已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装修真人秀这种典型的节目形式,论述了消费文化的元素,为我国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日臻完善,电视节目的编排和包装越来越引起电视台的重视.人民群众对电视节目的需要不再单纯体现在量上,更多体现在对传播内容、品位和传播形式的要求上.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属于观众最主要的精神文明传播渠道,同时作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视台对于节目制作设备资金方面也加大了投入的力度。电视台设备属于电视节目录制和之后制作传播的主要介质,也是电视台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研究了电视台设备管理模式和模式创新方式,旨在为同行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成长与发展,主持人节目成为了广泛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主流节目传播形式。主持人职业也成为了被民众关注,为青年所追捧的热门职业。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本文在总结电视节目主持人产生的历史的基础上,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播音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播音、节目主持、采编、节目制作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密切联系电视节目实际,从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政治素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升电视节目主持人素质的问题,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素质提升和培养成效这一命题,进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论述。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  相似文献   

10.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改变了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即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的应用,丰富了原有的建筑设计方法及技术,同时,三维虚拟方法的使用,使建筑设计更为立体、直观、形象,为建筑设计者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使得原有的不可逆的设计方式具有更好的可更改性,使建筑设计者的创作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均有所增强,从而为建筑设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主要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于沙  周莉 《价值工程》2014,(32):280-281
当现代化数字时代到来时,传统的建筑设计与信息化技术得到碰撞和交融,使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建筑行业催生出的新型建筑动漫设计技术,已推广至许多领域,成为一种建筑设计全方位表现和艺术性再创作的热门行业。因此,可以预计该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趋势必将进入社会化分工层面,成为未来最具生存实力的技术行业之一,根据劳动市场需求,我们创办了建筑动漫技术专业,并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e figure of the global architect is often quoted in public discourse but loosely use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Norman Foster, the prolific British architect, and seeks to examine his successful exploitation of the processes of architectural globalization. Yet it also seeks to unravel the varying meanings of Foster — as ‘creative’ individual, as visual design style, and as architectural practice or firm. To illustrate this, I consider the architect in multiple ways: as an individual creative designer with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architectural ‘star system’; through his corporeal presence at various stages of project design or commissioning; as the manager and leader of a design process and studio; and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ature’ and brand, questioning the nature of authorship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production. L’architecte planétaire est souvent mais imprécisément évoqué dans le discours public. En se consacrant au prolifique architecte britannique Norman Foster; cet article examine son exploitation pertinente des processus de mondialisation architecturale, tout en démêlant les sens que revêt Foster — individu créatif, style de conception visuel, et exercice ou cabinet d’architecte. Pour ce faire, l’homme est observé de plusieurs façons: comme concepteur créatif particulier dans un ‘star system’ d’architectes toujours plus mondialisé; à travers sa présence physique à divers stades de conception ou de réception du projet; en tant que dirigeant et chef de file d’un processus et d’un studio de création; et via une discussion sur le rapport entre ‘signature’ et marque, mettant en doute la paternité des productions architecturales contemporaines.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evolution of capabilities in the Hollywood movie industry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transition from a studio era dominated by integrated hierarchies to a post‐studio era dominated by flexible hub organizations supplied by networks of resource providers. Adopting a 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we argue that two industry capabilities – mobilizing and transforming capabilities – play a crucial role in assembling and transforming resource bundles into feature films. We further argue that the transition to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shifts the co‐evolutionary process, with practices and routines that make up mobilizing capabilities changing faster and becoming more important to box office success than practices and routines that make up transforming capabilities. We test our hypotheses using a sample of 400 films split between the studio and post‐studio eras. The results support our hypotheses, pointing to the influence of centralized control versus dispersed access to resources.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ed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s depends on ownership of resources that reduces incentives to develop mobilizing capabilities, and increases incentives to develop transforming capabilities. The advent of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by contrast, increases returns to new practices and routines that mobilize resources at the expense of returns on exploring practices and routines that make up transforming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对建筑设计发展方向的探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从建筑形式、建筑设计过程以及建筑设计风格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胡明根  何帮贵 《价值工程》2012,31(36):30-31
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是包装机械上仍然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本文首先从现代机械设计方式在包装机械设计中的使用和包装机械设计新趋势分析以及包装机械的创新设计等几个部分分析了包装机械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传统建筑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为切入点,对传统建筑设计方法对后世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谭昇 《价值工程》2012,31(36):86-87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建筑一般以平淡,不吸引人眼球而矗立在大地上,也有人预用女性的器官来设计建筑,这样,提出了人性进入建筑的深一步内容。这里所表达的是有柔美空间和强烈深沉感觉的两种设计表达手法,间插一些人性的建筑比例,使人部分感受是在人的活的世界里,主要改变比例的数值,如磁砖长宽比例,窗格玻璃框的长宽比例等等。  相似文献   

18.
李志 《价值工程》2014,(8):271-272
本文围绕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游戏专业教学工作室的校企合作项目化实践课程展开分析,从工作室的设置、运行过程与方式以及运行评价等多方面阐述了该工作室的发展状况,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游戏设计与制作课程体系开发"的教学研究,探索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婚庆行业影楼传统营销方式和选片方式的弊端,借助IOS智能终端的卓越显示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IOS平台的移动互联应用设计与实现方案,即影楼将自己的展示样册及客户片源上传至网站服务器,同时为影楼客户终端提供一个WEB API接口,通过该接口在IPAD或智能手机终端上可实现样片浏览和客户选片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严海 《价值工程》2010,29(12):245-245
充满生机的二十一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主旋律和推动力正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节省资源、合理利用能源、净化生存环境是这场工业革命的核心,纳米技术在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革中正发挥重要作用,它对化工行业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这里主要介绍纳米材料在化工领域中的几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