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东方船夫 《广告大观》2006,(3S):128-129
我想没有哪一品类品牌的广告像烟草广告这样受到如此多的“关照”,如果严格依照相关法规来衡量,现在电视上所有的烟草广告都是违规操作。各烟草企业借鸡生蛋,绞尽脑汁以不同的面目在电视上露脸儿,隔靴搔痒,困兽犹斗。  相似文献   

2.
关注     
《糖烟酒周刊》2005,(19):B004-B004
本刊在15期“重磅出击”栏目中,推出了《“哑巴”时代,命悬终端》。在文章中,莫响、丙奎、孔铭等人大胆突破常规思路的束缚,针对工业企业做烟草终端做了较有远见的分析。本期“关注”继续就烟草终端营销进行探讨。我们知道,专卖制度使烟草工业企业很难跨过商业系统直接控制卷烟销售终端,然而,随着烟草广告被限制。工业企业必须在市场策略上进行调整,将营销战略深入到零售终端,有效利用零售终端进行产品或品牌宣传。  相似文献   

3.
现在真是国内烟草品牌竞争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了!各巨头纷纷撒出大把的银子,不惜血本地上广告、做赞助,试图就此营造出一个个烟草帝国,一个个品牌巨星,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零售终端门前冷落,针对消费者的活动少人问津。此起彼伏的造势运动仿佛在天上上演的大戏,对于消费者来说: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熟不知:一个品牌能否真正成长为巨星,是要由零售终端、消费者决定的。有消息称:国家局今年上半年就将出台lOO个牌号的名单,不在其上的卷烟牌号要逐步退出市场,如果此消息属实的话,那么对于作为名优卷烟的“正规军”来说,此举是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但并不意味名优卷烟从此就可高枕无忧了,能否在其后的二次整合,三次整合…以及未来外烟参与的市场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各烟草厂家在造势的同时,更要关注零售终端,更要关注消费者,这样才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烟和酒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消费品,“烟作文章酒作诗”,“烟酒不分家”等说法大家耳熟能详。烟酒不仅仅作为一种消费品,而是以各自的独特文化、以一种文化载体的身份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处于品牌时代,烟酒企业在品牌打造、广告运作上面临诸多挑战。和其它消费品相比,烟酒广告,尤其是烟草广告,一直是广告公司和企业关注的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云南烟草品牌簇群的电视广告营销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烟草企业的整合,烟草行业面临重新洗牌,要将烟草企业做大做强,除了在产品质量上提高以外,品牌宣传是关键。随着加入广告阵营的烟草企业的增加,广告战的胜负也成了衡量烟草企业成败的一个因素。我国烟草信息传播渠道十分狭窄,依据有关法规,烟草企业不许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上发布产品广告,一些公共场所不准设置烟草广告,媒体报道烟草企业事迹也受到诸多限制;加入WTO后,广告业管理监控力度进一步强化,烟草广告限制日益增多。这些条规都决定了烟草广告只能打擦边球,用足禁令之外的政策,在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充分施展自己的拳脚。  相似文献   

6.
曾朝晖 《糖烟酒周刊》2004,(39):B014-B015
香烟是一种情感性消费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品牌关系极为重要。但在禁烟运动的强大压力和《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下,其营销活动受到严格的限制。于是。一些烟草企业将广告的重点转到了体育项目的营销方面。  相似文献   

7.
孔铭 《糖烟酒周刊》2004,(32):27-27
近两年,烟草的广告多了起来,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广告充斥着电视、杂志、路牌而且各大烟草企业赞助的活动也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这表明行业的竞争已从产品竞争的时代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也反映我国烟草企业整体品牌意识的提升。只是在轰轰烈烈的广告宣传中,砸下重金的气魄有余,科学的传  相似文献   

8.
郑方辉  吴轶 《市场研究》2005,(11):53-56
“红塔”、“白沙”、“大红鹰”等作为国内卷烟工业中的知名品牌,早已成为消费心目中耳熟能详的品牌,而“红塔”的“山高人为峰”、“白沙”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大红鹰”的“胜利之鹰”等品牌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反观国内烟草的商业品牌,除了“福建烟草”、“云南烟草”等几个屈指可数的品牌之外,烟草商业企业无论是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是品牌意识方面,基本上还处于萌芽期。  相似文献   

9.
“品牌建设”是企业广告投放的第一目的。 从本次广告主的调查中发现,“品牌建设”已经成为95%的广告主的广告目的之一,而“产品销售”和“渠道建设”以81%和61%分列第二、三位。在所有的具体广告目的中。42%的广告主以“扩大品牌知名度”为首选广告目的。品牌主导的广告策略必将引发对品牌型媒体更深入和广泛的关注,以CCTV为代表的品牌型媒体未来将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作为品牌推广策划人,我们与从0起步的广东一烟草品牌结缘,成为烟草界的“外脑”。6年来,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创意着、服务着这个行业,“外脑”变成了“外脑内参”。  相似文献   

11.
域外传真     
王秀敏 《糖烟酒周刊》2005,(19):B003-B003
印度卫生部已经建议。不准采用各种办法扩大卷烟品牌广告。据地位很高的人士说。政府希望制止烟草公司滥用任何一种代理广告。有人建议.禁止烟草产品广告的禁令扩大到这些产品和服务:烟草品牌的颜色或标志也不能用于烟草品牌。  相似文献   

12.
刘兵 《糖烟酒周刊》2007,(25):21-21
作为执行公司战略的一个工具,广告营销成为提升品牌的必要手段,更是整个营销传播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品牌是先有“品”才有“牌”,广告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品牌的品味,因此广告营销逐渐成为品牌推广的一个重要环节,广告正在成为众多企业营销的重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企业正不遗余力的运用广告这种快速的传播手段为销售助跑。  相似文献   

13.
媒体速递     
广电总局日前下发了《广电总局办公斤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与烟草相关的情节和镜头,电影和电视剧中不得出现烟草的品牌标志及变相的烟草广告。通知指出:“电影和电视剧中过多的吸烟镜头,不符合我国政府控烟的基本立场,客观上有误导吸烟之嫌,容易对社会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烟草广告中必须标明‘吸烟有害健康’字样;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这是1995年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文规定的内容。然而,时至今日,烟草广告是否已销声匿迹了呢?法律昭昭烟草广告风采依旧香烟“文化衫”招摇过市。走在街上,不时可见到有人穿着印有香烟品牌的T恤衫;有的烟草公司或卷烟厂还采取“献爱,0”的方法,向常常出入于大庭广众之中的新闻记者、文艺界人士赠送(P有某某烟牌的帽子、衬衫、外套…  相似文献   

15.
黄合水 《广告大观》2007,(5S):135-135
广告对于品牌的作用巨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广告”是媒体、广告公司生存的基础和保障,所以无论是媒体还是广告公司,都在努力表明甚至夸大广告的作用。所以一谈品牌、品牌建设,人们往往就把广告置于首要的位置,从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作为一个广告学者,本人当然希望人们重视广告,但是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广告的作用,不对产品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我相信,无论你多么会作广告,广告做得多么好,一个品牌终究难逃泡沫的宿命,一吹而散。  相似文献   

16.
《国际广告》2009,(1):52-61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说过:“每一次广告都应该为品牌形象做贡献,都要有助于整体品牌资产的积累。”作为广告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广告代理公司直接担负着助力广告主建设品牌形象、积累品牌资产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尤其是在今日中国,品牌被提升到企业经营的战略层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雨琛 《糖烟酒周刊》2004,(44):i014-i015
2004年是中国烟草行业打破以往各省各自为政局面,展开兼并重组,进行势力重构的重要的一年。中国烟草行业将面临品牌和企业的调整,烟草品牌将由582个减至100个,要培育出几个几百万箱生产规模的企业,几个几百万箱的名优品牌。就在这个各省烟厂竭尽所能地进行势力联合、优化品牌的时候,常烟人却走出了出其不意的一步——精心研制开发了新品“东方红”卷烟,以50年的历史沉淀赋予了“东方红”新的品牌个性,并以坚定的态度展开了强力推介,就在市场上很大一部分卷烟即将随风而逝、从这场烟草界的战役中消失的时候,“东方红”却逐渐傲立,拓出了一方新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8.
USP的诡计     
范小青 《广告大观》2006,(3S):144-147
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即“独特的销售主张”)广告一直是广告界的宠儿。在对一些USP广告进行比较分析时,我发现某些USP广告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当一些创作的共同点衍化为一种趋势,USP就经历了不小的转变,不仅是从基于产品的USP转变到基于品牌的USP,更重要的是其创作主旨从“以产品(或品牌)为中心”转变到了“以说辞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糖烟酒周刊》2004,(25):27-28
烟草行业的特殊性造成了卷烟长期以来的区域性发展,而各地烟草工业企业从收益的角度出发,都在调整产品结构,投入力度开发高档卷烟品牌。结合目前“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思路,各地烟草工业企业都希望借机把自己的区域性品牌发展成全国性品牌。但是这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20.
品牌不是花几万元在媒体上将自己产品的名称不断播报、吹嘘就能确立的。虽然一个品牌的出现不能没有广告名称,但没有质量、服务和信誉,品牌就无所依附。当年“白丽美容”香皂曾以“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广告用语深入人心,但后来消费者却对其效果提出质疑,以致于时下该产品在市场上已几近匿迹;而“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却造就出“海尔”这一著名品牌。同样,“麦当劳”当初若不及时推出其食品“在10分钟内未出售的一律销毁”的策略,就不会有今天这一享誉全球的国际知名品牌。人世后的中国企业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其中,如何实施品牌战略是必须回答的新课题。本文试就该问题作出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