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时代,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是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决定其人才培养更应该具有国际化特征。本文从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背景入手,归纳出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据以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块,提出实现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隶属于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是其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的定位是为地方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应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主动对接旅游业人才需求,构建以应用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统筹规划,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深化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人才是自贸区建设的关键,培养高水平的国际贸易人才是福建省各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当前福建高校独立学院在培养具有国贸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英语技能人才方面的局限性,并结合当前自贸区的人才需求现状提出双语课程体系设计、“双师型”国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思路措施,以期对国际贸易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地方院校和独立学院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迫切的转型要求,一批高校将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实验教学的开展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应该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特征,构建基于学生能力导向的,多层次、模块化及开放性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就业市场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递增,如何在原有的"英语专业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培养模式基础上,结合语言经济学理论,实现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商务英语学科具有更加鲜明的实际性与应用性,是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李小芳 《商场现代化》2014,(14):100-101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更是渴求,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了外贸企业招工难与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愈演愈烈。女子高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层次和办学优势,实施富有特色的专业定位,改革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通晓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天津市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过于强调岗位技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不匹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并就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合理规定双师比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理论课程体系、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和校企共同合作参与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是培养会计人才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建红 《中国市场》2009,(1):134-13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时,就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五个方向的高级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种"通才"的培养而不是"专才"的培养,似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都是社会的"万金油"。目前,各个高校都针对着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也形成了多种理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到在此基础上为市场经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转变。回顾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有得有失,“得”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经济与个人发展的需要,“失”在趋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造成了人才供给的结构性失衡。“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的专业化要求存在矛盾,不适合直接面向就业市场培养人才的普通高校。普通高校本科人才仍应以专业知识传授与专门技能培养为主,只有专门领域的深入,才能实现面上的拓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应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作为一个高等技术职业学院的文科专业的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如何能够树立起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以培养出"双主体,准员工"工学结合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其专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和研究,构建起更加优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构建学术与应用相结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就能使教学实践做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国际贸易专业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在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显而易见的方向所在。基于此,对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就显得不可或缺。将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对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7):276-277
据统计,全国高校中的国际贸易专业点大约有700多个,但是当前,高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局限,亟需高校积极进行探索和培养高质量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当今国贸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阐述一般高校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切合实际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市场营销是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营销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针对性差,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缺乏等问题。而当今社会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具备社会性、差异性、实践性、预测性、创造性、挑战性等特征,高校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扩大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团队项目式训练等模式,突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教学资源建设在我国高校整个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深入研究国际贸易类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提升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师资源、教材资源、教学方法资源、实训基地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库五方面入手,提出加强国际贸易类课程资源建设的措施,以期有效提高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所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实务课程。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其特殊的操作方式和交易模式已经改变了国际贸易原来的交易流程。因此改革教学方法适应外贸转型升级与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谈到的高校社会主义接班人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据此,试图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当中的核心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报告文件精神等相结合,并配以案例教学法,争取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真正实现"教书育人"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7.
《商》2015,(50)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相关因素及培养过程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影响到人才的成长轨迹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承担着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责任的学校、企业及社会机构等都应该以"培养高素质、高职业能力、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认真负责地完成专业技术人才在各个阶段的培养职责。本文专门针对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分析,力求找到能适应建筑工程行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以供高职学院和建筑企业作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创业创新教育。目前,国内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创新性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创业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不一致及缺少创业教育特点等误区。借鉴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是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侧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设置,并重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具备创业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演变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科研理论型、实践应用型、综合型和按类培养型培养模式。基于对国内农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情况的分析,构建了东北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按类招生培养模式,并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制度、培养内容、培养评价五个要素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物联网专业开设以来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与分析人才培养路径关系到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能否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问题。通过近年来的实践与总结,笔者在物联网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校企协同合作培养的新思路:以物联网系统集成为专业培养方向,校企协同培养为主要培养模式,用科研与技术服务促进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技能竞赛与顶岗实习强化学生技能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