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城镇化进展发展较快,但是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发展相对滞后。解决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也是重要举措。通过具体分析吉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现状,构建一个指标评价体系,测量吉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整体分析城镇化的推进状况。  相似文献   

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江苏省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苏推进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失衡是城市发展的巨大阻碍。密集的城市人口为城市发展增添动力,稀缺的城市土地成为城市重要经济来源。城市发展必须要注重综合资源的使用,要妥善处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对我国人口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外城镇化发展战略成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当前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稳步发展,2009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46.6%。但总的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还出现了诸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部分特大城市过度膨胀、中小城镇发育不足、城镇功能定位趋同等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三亚市2013-2017年城镇化及就业情况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亚市城镇化水平及就业状况整体良好,但也存在就业人员素质偏低、季节性用工荒和人才荒、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矛盾突出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及以离岸金融、科技型企业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业,并积极引进、培养人才,落实人才保障制度,实现产业、就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等多方位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拒城镇化     
《中国海关》2012,(1):75-75
概念解读 拒城镇化也称“反城镇化”,是指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劳动就业增加和社会保障完善滞后于城镇经济增长,使得部分进城农民工生活水平下降,进而要求迁回农村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土地的城镇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探讨在特殊国情、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土地城镇化所呈现出的独有特点,以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土地城镇化模式所带来的直接问题,最后,对如何优化我国的土地城镇化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殷悦 《商》2014,(10):230-23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也出现了若干问题。对此学术界形成了一些主流观点:工业化超过了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理论和经验,采用VAR模型对江苏1986—2011年间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短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土地城市化也能促进人口的城市化,但影响较弱。长期内土地城市化与产业升级间有长期的累积循环效应,长期内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所代表的经济城市化有着良好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蒋晓莲  何泽寒 《商》2014,(24):54-55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城镇化以土地城镇化为主,忽视了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新一届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要重视人的城镇化,其中重点是要解决农业人口市民化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人口市民化问题,包括户籍准入问题、农民市民化后原有财产保护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公共服务供应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城镇化现状的调研分析入手,提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对策,包括:注重城镇化"质"的提高,考虑民生问题、社会公平问题;解决辽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注重向新型城镇化模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环境保护;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胡丹 《北方经贸》2014,(5):28-31
城镇化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转化过程,无疑包括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大力推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的是由"地"向"人"的转变,向"人"的转变不是简单的人口向城镇集中,更为重要的是城镇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扩散。可见社会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推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浙江省社会城镇化发展存在着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但参保率依然偏低;城镇住房保障对象逐年扩大,但受益面依然偏窄等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障碍是造成我国社会城镇化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根源。唯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我国社会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地城镇化的中国模式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上土地城镇化模式主要有市场化模式和国有化模式.通过与市场经济国家的土地城镇化市场化模式相比,我国土地城镇化表现出显著的国有化制度变迁特征,即土地国有化的中国模式.文章指出,土地城镇化中国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到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基本国情,国际环境下的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压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巨大刚性土地需求和资金严重短缺,城乡二元土地产权制度环境.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完善土地域镇化中国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国有化+市场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3.
孟鑫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81-82
"十二五"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由于缺乏对土地资源科学的统筹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保护等因素,耕地大幅下降、城镇土地规模迅速扩张、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现象日益突出,土地刚性需求与农地保护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目标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诺瑟姆曲线指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通过分析江西城镇化进程,在第二产业的快速推动下,江西城镇化建设正处于发展中期阶段.面对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城镇化速率低于土地城镇化速率、市民化进程低于人口转移速度的“三低”现状,提出实施城市集群发展,以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改善和发展公共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振源 《市场周刊》2014,(1):120-123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型城镇化,新在什么地方?主要是两点:第一,不能走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耍走市场主导的城镇化。第二,不能光是土地城镇化,还要人口城镇化。耍实现这两点,原先的城镇化老路是走不通了,过去的城市化是政府圈地,然后征地,再卖地,把赚来的钱和以地融资来建设城市。不能再走老路,这就意味着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分析海南省2005—2015年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论表明,在研究期间海南省的城镇化质量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均有明显的提升,但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度处在颉颃阶段;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已从严重失调步入一般协调,因此建议统筹规划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建设,促进二者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提出新型城镇化应该包括城镇治理现代化、城镇发展的可持续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然后运用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浙江2005—2014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浙江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第二,浙江省内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两大战略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水平,并运用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两系统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水平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二者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协调等级由初级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人口流动、资金支持、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保障能力、产业协调、信息化与两系统协同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收入差距缩小程度和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与两系统协同发展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的深化推进,中国将面临大城市人口持续膨胀与中小城市人口不断递增的双重压力.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对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与此同时,二者的相互匹配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水平与人口匹配度模型;运用耦合协调理论划分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人口匹配度类型;基于重庆市2001-2014年统计数据,计算得到重庆市2001-2014年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人口匹配度.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城市人口的匹配程度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本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制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人口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城市人口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对金融支持和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了解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人口、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四个维度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10个省辖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其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样本数据为陕西省2009—2014年十个省辖市的相关指标数据。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