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基于“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两个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的创新驱动作用具有动态可持续性,但“智慧城市”的创新驱动作用不及“宽带中国”;(2)“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协同效应,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在“宽带中国”与“智慧城市”双试点城市大于“宽带中国”单一试点和“智慧城市”单一试点城市;(3)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财政投入是“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驱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机制;(4)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创新驱动作用在东部城市和普通城市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为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时空布局、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的协同效应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了中国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机理的理论假说,运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和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资源型产业经济增长和产业人口规模增加通过规模增长效应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带来显著抑制作用;(2)技术进步因素主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能有效控制和降低资源型产业碳排放,进而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起驱动作用;(3)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具有正向驱动作用;(4)低碳规制能有效发挥能源效率和产业内部结构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驱动作用,同时有效降低能源消费结构对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的抑制作用;(5)资源型产业低碳转型是一个动态累积的过程,应当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最大限度实现低碳规制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顺次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十三五"时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作用面临的挑战,基于上述分析,文章认为"十三五"时期,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方向,就是以追求更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价格竞争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提升,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推动我国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实现创新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最后,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完善市场并重;(2)创新政策模式,由结构性政策为主向功能性政策为主转变;(3)完善政策和体制创新,促进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4)放宽行业准入,扫清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5)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以2018—2021年风险冲击期为样本,使用空间计量模型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创新要素对中国经济韧性的影响,并使用Shift-Share分解法将经济韧性划分为区域经济韧性与产业韧性,将创新要素分解为效率变动、技术变动、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四个变量,进行经济韧性的空间效应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经济韧性存在空间相关性,经济水平越接近的区域,其经济韧性表现越相似;(2)整体而言,创新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中国经济韧性,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分产业而言,科技创新对第二产业韧性的增强作用明显高于其它产业,第三产业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显著,第一产业韧性的增强主要依赖于规模化发展带来的效率提升而非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针对如何选择创新路径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绩效问题,科学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结构关系体系,并从知识积累异质性视角,深入探讨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影响机制的动态异质门槛特征。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影响机理存在显著的知识积累门槛特征效应;适度的知识积累水平更有利于创新路径充分发挥正向促进效应,较高或较低的知识积累水平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路径的驱动作用,说明知识积累对创新路径驱动效应存在临界规模;随着地区知识积累水平提升,不同创新路径的驱动效应呈现差异化,需要针对知识积累水平选择最优创新路径以驱动地区发展。最后,地区知识积累具有阶段性发展特性,而现阶段还需控制和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警惕门槛特征带来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针对如何选择创新路径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绩效问题,科学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结构关系体系,并从知识积累异质性视角,深入探讨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影响机制的动态异质门槛特征。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影响机理存在显著的知识积累门槛特征效应;适度的知识积累水平更有利于创新路径充分发挥正向促进效应,较高或较低的知识积累水平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路径的驱动作用,说明知识积累对创新路径驱动效应存在临界规模;随着地区知识积累水平提升,不同创新路径的驱动效应呈现差异化,需要针对知识积累水平选择最优创新路径以驱动地区发展。最后,地区知识积累具有阶段性发展特性,而现阶段还需控制和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警惕门槛特征带来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7.
创新产出是创新投入与创新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与FDI等其它因素一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利用2002-2013年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产业间转型和产业内升级的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产出对产业间转型进程具有持续动态的正向影响,但受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创新产出及其它要素对高技术产业内升级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时,应制定符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投资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研发实力是影响高技术产业投资的重要因素,而创新质量是高技术产业研发实力的综合体现,研究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短期与长期创新质量的概念内涵,从理论上分析短期、长期创新质量与高技术产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短期与长期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影响效应及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短期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投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长期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绩效不佳,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技术产业投资;(2)短期与长期创新质量之间的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随着高技术产业投资规模扩大,短期创新质量对投资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长期创新质量对投资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4)当短期创新质量水平较低时,其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正向影响更大,当长期创新质量水平较高时,其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负向影响更大;(5)高技术产业投资对短期和长期创新质量的良性反馈作用尚未完全形成。因此,高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创新质量提升策略,正确处理短期与长期创新质量间的关系,并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结构,强化其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进而构建...  相似文献   

9.
在产业全球网络分割下,中国国家钻石体系的"创新驱动力"面临发达国家政府、国际大购买商和跨国生产型公司"三重围堵"而断裂的困境。对此,本文认为,中国国家发展突破"创新驱动"断裂的宏观战略,一是建立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传导保障机制;二是以CAFTA为切入点,拓展中国国家钻石体系"创新驱动"的地理空间,进行创新驱动发展"全球借势"。本文的研究是在产业全球网络化背景下对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标清晰界定科学驱动的产业与创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其在整个产业中的网络地位及其作用,并挖掘产业创新生态参与主体的网络关系。研究发现: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更容易被频繁的引用,能够为其他创新成果提供经验输出和知识依赖,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基石,同时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审查周期和技术覆盖广度在数值上显著大于“技术驱动的创新”,表明其能够产生高价值技术的可能性更大;科学驱动的产业是科学驱动的创新大量汇聚的产业,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取得、协调及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整合内外部信息和知识资源,通过频繁的交流、协作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为产业的形成演化奠定基础;在科学驱动的产业中,创新主体之间网络结构紧密,产学研协同融合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占据主体地位成为创新的主体和参与科学研究的主体,而大学等公共机构的创新成果传播速度更快,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加速演进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数字经济能否以及如何释放创新红利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地级市数字经济数据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检验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表现为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双提升,但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数量的促进作用大于创新质量,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成本、促进知识扩散等方式向企业释放创新红利;(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强于非国有企业;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数字经济创新效应越显著;中心城市企业从数字经济中获取的创新红利大于非中心城市企业。研究结论可为数字经济创新驱动效应提供微观层面数据支撑,对于我国利用数字经济创新红利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产出是创新投入与创新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与FDI等其它因素一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利用2002-2013年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产业间转型和产业内升级的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产出对产业间转型进程具有持续动态的正向影响,但受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创新产出及其它要素对高技术产业内升级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时,应制定符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创新网络结构资本空间溢出如何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基于地理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动态耦合视角,运用加权平均思想构建动态空间权重矩阵,并借助Moran′s I空间相关性检验、空间滞后(SLM)、空间误差(SEM)和空间杜宾(SDM)模型实验测度多元"地理-社会"邻近耦合下创新网络结构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数据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发现:(1)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且地理邻近性作用大于社会邻近性;(2)广西电子信息创新网络结构资本空间溢出能够产生产业发展空间集聚效应;(3)广西电子信息创新网络结构资本通过直接和间接层次路径影响产业发展。研究结论可为产业创新空间(均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和创新双重属性,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2004—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度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空间视角探讨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现阶段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地理邻近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不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当前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3)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和协同创新间接驱动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4)制度环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强化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抑制产业协同集聚负外部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科技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产业技术体系演进不断深化,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日益突出,并进一步影响创新绩效。由此,构建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演进为中介变量的产业技术轨道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探讨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中介作用,并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产业技术体系演进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产业技术体系演进能够促进创新绩效提升,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需要通过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联合体以其对区域研发资源的有效整合成为产业集聚的核心驱动力量,从而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形成与发展。通过理论分析,得出RJVs和RIS互动演化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区域创新政策对RIS发展所产生的创新引力,以及区域系统内RJVs运行对现有研发资源整合效应是否协调一致。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运用一元回归、主成分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得出如下结论:RJVs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资金投入和高端科技人才储备;区域创新体系在滞后1期对RJVs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并且RJVs产业产出在滞后1期影响区域创新体系各要素的投入和运行。  相似文献   

17.
推动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企业绿色创新,需要发挥市场和政策双重机制的驱动作用。我们通过构建PLS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导向、政策导向与企业绿色创新及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1)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对企业绿色创新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市场导向对绿色创新的显著影响大于政策导向对绿色创新的显著影响;(3)相比对绿色工艺创新的正向影响,市场导向对绿色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4)相比对绿色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政策导向对绿色工艺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5)绿色产品创新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实证分析拒绝绿色工艺创新与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关系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与风险投资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高技术产业创新与风险投资具有双向互动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有力的拉动了风险投资的发展,而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驱动作用却非常有限,高技术产业创新在很大程度依赖于自身。在此基础上,文章给出了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在刻画中国区域创新格局演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纳入数字化调节机制的区域创新收敛模型,利用2013—2021年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格局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数字化建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呈收敛趋势,数字化提升有助于加速区域创新格局收敛进程,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中国南北方地区创新水平增长存在俱乐部收敛,南方地区内部创新收敛进程快于北方地区,而数字化对北方地区创新收敛进程的影响效果更明显;(4)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双门槛效应,只有当数字化水平达到0.154的门槛值时,其对区域创新收敛进程才具有显著加速效应。科学研判数字化对中国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可为促进数字红利共享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泉林集团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之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林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造纸企业,通过自身科技创新,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体系和循环经济产业群,创造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循环发展之路.其成功经验表现为:(1)革新环保观念,抢夺发展循环经济的先机;(2)坚持科技创新,打造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优势;(3)革新线型经济运行模式,发展循环型经济;(4)建设工业生态园,夯实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