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新区域主义内涵、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相关理论,并着重介绍了轮轴-辐条理论、新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关系.文章同时也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在各地区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喻锋 《珠江经济》2008,(10):50-57
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衡量区域一体化成效的一项具体和关键指标。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下的区域发展政策和政府间合作框架不同,当今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已经由单一的经济动因驱动转向追求包括一体化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聚合在内的综合性目标,欧盟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已经在欧盟治理的宏观范式中实现了治理取向的转型,以公平、凝聚与趋同为价值诉求,从政府管理逐渐导向了合作治理的路径,从单纯的政府间主义迈向了超国家主义和区域间主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区域合作: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珠江三角洲,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量区域性公共问题随之产生。为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了一系列以双边和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但是,对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的评估表明,其仅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并未破解区域合作的迷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在欧关发达国家兴起,新区域主义主张区域治理应该是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共治。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是一种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协调与合作,因此无法有效治理区域发展中诸多公共性问题。从新区域主义的视野来看,要提升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竞争力,应该适时转变为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4.
多边化区域主义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已经初显峥嵘,它是新区域主义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的调整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多边化区域主义的产生动因和表现形式,并就多边化区域主义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是多边化区域主义符合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但其前景取决于大国利益的博弈。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须尽早制定对策以应对亚太多边化区域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育: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研究,首先要对经济区域作出正确的划分。而在不同的区域经济理论指导下,其经济区域划分的结果是各不相同的,相应的研究结论也在不相同。本文用点轴开发理论、增长极理论和网络开发理论作依据,对山东的经济区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划分,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各种划分方式  相似文献   

6.
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顺洪 《特区经济》2008,(2):278-280
"新区域主义"不同于"旧区域主义",有它独特的成因、特征,所以不能用原有分析"旧区域主义"的方法来分析"新区域主义"。运用新增长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进行分析是现今两个重要的方法,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运用新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无论是在福利效果还是在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所差异。文章最后是对现有新区域主义研究的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探索有效的区域管治模式,以引导和促进都市圈的成长。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美国在区域管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经历了从传统区域主义到公共选择理论再到新区域主义的演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四次行政区划调整高峰,从20世纪80年代的地方化的分权取向。到当前的集权化改革.其基本逻辑依然是过于注重行政力量,而对都市圈成长中市场力量的内在规律性以及跨区域合作网络的重要性关注不够。今后的都市圈发展推进策略。应当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同时积极借鉴新区域主义的网络化合作模式.避免过于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及相应物流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规划中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可以运用非均衡发展策略来解决区域物流的优化问题。在非均衡区域物流优化策略的具体运用上,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理论前提,应考虑区域物流发展的水平和结构等因素,对不同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区域间主义是指不同国际区域或次区域之间制度化的关系。它是国家和区域组织等行为体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一种积极反应,其主要功能包括权力平衡、认同强化、制度建设、利益共享等。区域间主义实践既有综合性、多元性、开放性、多轨性等共性,也有由"欧盟模式"、"东盟模式"、"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等表现出的个性。理论与实证结合的综合研究将是区域间主义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区域间主义是指不同国际区域或次区域之间制度化的关系。它是国家和区域组织等行为体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一种积极反应,其主要功能包括权力平衡、认同强化、制度建设、利益共享等。区域间主义实践既有综合性、多元性、开放性、多轨性等共性,也有由"欧盟模式"、"东盟模式"、"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等表现出的个性。理论与实证结合的综合研究将是区域间主义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日益多边的贸易环境中,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时,不可回避地要处理好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问题:各国应该如何做才能与WTO多边体系相一致呢?是全面转向区域主义以代替多边主义,还是继续坚持多边谈判?这一关系问题的处理,对于以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宋伟 《亚太经济》2005,20(3):76-79
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的兴起,使维持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多边主义受到强烈的冲击。为什么坚守多边主义的美国会转变对区域主义的态度?为什么如此多的国家突然产生对区域主义浓厚兴趣?本文试图解释这两个问题,归纳区域主义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三个系统组成的动态、开放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地理学、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口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许多相关领域。其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哲学背景、社会背景乃至心理背景。本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首先从人地关系的认识过程和演变阶段入手,进而分析了人地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地关系优化的核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调控等问题。区域与区域之间不同时空尺度的PRED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制约关系是本立论的基础。这是由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的不同PRED层次有其特殊的性质,其发展过程也受着不同的约束。如何协调其内在联系,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人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分配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所在,同时也是人地关系和谐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万隆会议(即1955年亚非会议)进程源自两次亚洲关系会议,经由科伦坡国家会议倡议而正式启动,直至第二次亚非会议夭折而最终结束。东南亚国家在万隆会议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使自身的议题成为共同的核心关注,以至于这一进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东南亚特征",从而对东南亚区域主义的孕育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和规范性影响。从历史看,万隆会议进程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东南亚的区域需求、塑造了印度尼西亚的区域领导地位,而且框定了东南亚国家与域外大国的关系、增进了东南亚区域认同的建构,从而推动了东南亚区域主义的孕育和发展。从规范看,万隆会议进程不但采用了协商一致的共识性决策程序,形成了二战后区域合作特定的"亚洲方式",而且将不干预、主权平等、和平相处、不结盟、非正式等"核心规范"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两者与会议所奉行的"求同存异"原则及会议所凝聚的"团结、友谊、合作"氛围共同构成泛亚洲主义框架内跨区域合作进程中著名的"万隆精神",统称为"万隆规范",并成为此后东南亚区域主义尤其是东盟框架内"东盟方式"和"东盟规范"的核心来源,从而促进了"万隆规范"的"东盟化"。这显示出亚洲区域主义与东南亚区域主义在经验和规范上的互动和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不断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区域经济差异伴随始终,金融结构的地区差异也越发显现,国家统一的总量调控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遭遇现实的结构性问题,产生了不同传导效果。近年来,国内有关区域差异和区域效应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众说纷呈,焦点集中在对区域经济差异成因的解释上。事实上,从经济金融内生关系视角来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金融体制改革对区域经济、金融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并促成相互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单回顾中国区域科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区域科学研究前沿进行初步概括,这些主要体现在集聚经济、区域增长和差异、区域政策理论、空间模拟平台几个方向上。除了专题研究外,中国区域科学也对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体系化进行探索,郝寿义教授的《区域经济学原理》具有代表性,本文对郝寿义教授学科理论体系化的探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及多边贸易体制的实施机制之间的关系,从区域经济集团发展的新特点,如南北合作模式和开放性地区主义,来阐述新区域经济集团的兴起、发展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巩固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受资金、土地以及环境容量等各种硬实力制约的同时,也受到人才、文化、习俗、制度等软实力的约束。区域软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我国学术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区域硬实力,对于区域软实力未能给予重视。该文将分析区域软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和区域主义的关系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引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关注与争论。从"民族主义-区域主义-全球主义"之间关系的视角,作者对亚洲的民族主义和区域主义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主义是20世纪亚洲各国发展的火车头。二战后许多新兴国家的执政者为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和培育民众的国民意识,将民族主义作为其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而加以鼓励。对于东亚共同体建设这一亚洲区域主义制度化的动向受到了各国民族主义崛起的牵制。作者认为,在构筑与驾驭民族主义机制的问题上,各国应重视推进认同感的多重化,使参与其中的民族主义更加开放。  相似文献   

20.
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前沿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自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在其名著《孤立国》中提出农业区位论以来,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区域经济学研究还主要局限在对企业、产业的城市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方面。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至今仍有较大影响的区位理论,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赖利的市场区分界点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等。(2)第二阶段。在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世界各国各种区域问题的出现,区域经济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