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合作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科技合作的发展,深港两地在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发展定位、经济体制、市场环境在内的经济环境、包括科技水平和力量、科技政策和立法在内的科技环境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有利于深港两地科技合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香港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提出发展创新科技为标志,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逐渐成为深港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尽管对于香港是否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优势、深港两地科技产业能否产生明显的合作效果等问题,还存在各种不同认识,但我们认为,伴随深港经济合作不断推进而出现的两地科技产业合作,是以具有互补关系的深港科技资源为实现条件的。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正在逐渐成为推动两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赋予的新使命,对深港协同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深港两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的布局与平台搭建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仍面临科研要素流动受限,人才引进培育和服务有欠,税收制度存在差异、合作法制适用问题等瓶颈,应以发展空间与布局、要素配置与流通、载体平台建设与服务、国际化人才团队集聚、重大项目策源与攻关、产学研深度合作牵引、政策引导与市场效应以及实施路径八个方面为着力点,实现高品质融合、高效率配置、高水平导出,打造区域合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过去10年,深港合作,互惠互利,两地经济得以大发展,踏入新千年,深港合作仍然是个重要话,深圳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必须要充分考虑“香港因素”,深港合作是全方位的,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方面,以往的合作主要是在工业和贸易方面,今天的合作则应侧重在高科技术产业方面,下面,就简略谈谈对香港发展创新科技产业的一些感受,再结合深圳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情况,谈谈加强深港两地科技产业合作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和深化,深港两地经济合作取得良好势头。现代物流业作为深圳和香港两地支柱产业之一,合作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本文在回顾香港和深圳两地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深港物流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韩彪 《特区经济》2000,(4):17-18
一、深港两地港口航运合作前景 1、深港航运合作将使深港两地“双赢”。从地理位置看,深港两地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经历了从起步到成长的发展过程。80年代初,香港招商局集团在蛇口开发建设港口,带动了蛇口工业区的发展,而且对整个深圳经济的发展起了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深港合作的范围和形式是多样化的,但必须组合灵活,且与世界接轨.深港在具体合作的项目方面,主要应以两地的企业为主,包括生气蓬勃的中小企业.毕竟,香港和深圳都擅长于市场经济,而且知识经济特别要求高度灵活的创意.一切具体的商业活动、策划、运作、都适宜由市场的力量整合.  相似文献   

8.
从深港高科技发展态势看两地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深港两地高科技发展殊途同归 深圳和香港,这两座山水相连的城市,20年来,由于各自的特殊地位和高速发展,一直为世人所瞩目。然而,由于两地实际存在的较大实力差距,深港间的合作历来表现为“一边倒”,即在资金、技术、原材料、设备、信息、市场等方面,香港大体是“输出方”,深圳大体是“输入方”,“依托香港”甚至是深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深港创新圈"的建设是深港两地合作的新起点,社会各界都对这一全新合作框架下的新局面寄予极高的期待。深圳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称:对"深港创新圈"的定位是要构建跨城市、高聚集、高密度的区域创新体系及产业聚集带。本文即借鉴区域创新体系的部分理论概括出区域创新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内部机制,并在此框架下结合深港两地的发展现状分析"深港创新圈"所具备的合作优势以及有效运行机制的形成。最后在探讨"一国两制"新的合作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深港区域融合与全面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深港合作与深圳高科技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市的优势所在和形象所在,建设现代化的高科技城市是深圳今后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搞好自身的发展外,还应充分利用“香港因素”,借助深港科技合作的优势来加快推进的步伐。深港两地陆水相依,有共同的人文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人员往来更加密切,近几年来为了化解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问题,改经济结构,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香港政府提出了“科技兴港”的策略。香港利用其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和著名自由港的固有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效很大,具有后发先至之势。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4月7日,《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深圳在粤港合作中的"先行先试"权,使深港合作成为粤港合作的先导。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整合深港两地资源,携手合作,构筑世界级的深港国际旅游圈,已成为两地旅游业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深港两地在社会、经济方面将实现全面衔接。而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衔接则是所有衔接与合作的基础,必须先行。那么,建立一个科学、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深港交通运输网络,把深港两地的交通联为一体的重任就摆在我们面前了。 一、深港交通运输网络的现状 (一)海运交通。深圳对外开放的口岸有蛇口、赤湾、东角头、盐田和机场码头,其中蛇口和机场码头为客运口岸,其余均为货运口岸。目前深港水路交通来往主要是客运,蛇口码头每月出入境旅客1300人次,最高峰时2000人次。与陆路相比,水运优势远未能发挥。 经过16年的建设,深圳港口的货运已形成规模,建成泊位100多个,其中  相似文献   

13.
刘晓惠 《特区经济》1996,(10):51-51
<正> “九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以后,香港作为一个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将实行自己独立的法律体制和税收制度.也就是说,深港两地税制不可能一致,但为深港两地经济对接开路,深圳税务部门可以从税务技术操作上,诸如税务管理、征税方式等先行一步,实行合作,实行衔接.一、治税思想方面的借鉴香港的治税思想是:1、保证财政收入;2、税收制度尽可能保持不偏不倚;3、及时修订税法以适应经济情况的变化;4、简便易行;5、配合经济或社会政策的需要,用低税率鼓励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保险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其保险业已经获得较大发展。香港回归祖国,对深圳经济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会积极推动深圳保险市场的拓展。深港两地的保险制度虽然不同,但两地保险业的联系和合作将日益加深,实现深港保险市场衔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化深港金融合作的大方向有:联手进行中国金融开放的试验;让深圳成为香港金融业拓展内地市场的桥头堡和后勤服务中心;以生活便利化促进深港金融一体化。香港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深港金融基建对接、融合和使用,配合国家人民币改革与深圳一起拓展人民币正常业务。改善两地电子货币的互联和使用,深化两地货币和保险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曲建 《特区经济》1997,(9):36-36
<正>一、深港合作的目标模式 深港合作的目标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建成以港深区域共同市场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区,即以充分尊重港深两地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实行“一国两制”为前提,深港间本着相互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内,逐步形成货物、资本要素的自由流通和人员的有限流动,实现深港经济的相互融合,推动深港经济持续繁荣与发展。 港深区域共同市场的具体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7.
张玉阁 《特区经济》2008,235(8):302-304
<正>自2007年以来,深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世界级大都会的远景合作目标,无论在深港两地政府、商界还是民间层面,都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尽管对于具体的提法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是深港  相似文献   

18.
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两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源远流长。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历史上与香港地区同一县属,明清期间称新安县。深港两地居民世世代代同在一块土地上耕作、生息、繁衍。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侵占,与深圳割裂开来。尽管如此,两地的经济往来仍然相当密切。新中国成立后,深港两地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经济上的联系仍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是1980年8月创办深圳经济特区以来,深港两地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首先,香港客商投资占深圳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19.
丁妍妍 《特区经济》2006,(11):70-71
随着CEPA不断丰富和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框架的建立和持续推进,为深港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深港人力资源这一以长远利益为纽带的区域间合作,是未来两地合作的重要项目,对实现区域性共赢局面有着实质性意义。本文通过对深港两地人力资源的状况进行比较,同质性与互补性的分析,确立合作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合作的三种方式,建议在双方政府的主导下,实施培养、评价、使用三大计划,构建人力资源发展服务平台,形成深港高科技人才、国际化人才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既是我国应对当前经济发展困境的必然之策,也是为我国长远发展打造持续动力的根本之道。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提高创新效率,而区域间的科技合作能够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带来创新效率的提升。在分析合肥和上海科技合作可行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两地科技合作的现状,提出了两地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的重点领域、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