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的。任何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内容及其方式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人的思想和观念的进步。有资料表明: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通过持续、全面的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  相似文献   

2.
练涛 《魅力中国》2014,(4):371-371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革命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善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空间。同时,科学技术目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信息化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世纪之初,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成为我国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但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严肃问题是,一种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制度创新等人类文明进步寄托于某种主宰人类命运的异己力量、“神化”网络、软件、计算机等人手产物的意识正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蔓延,有必要指出,技术进步的进程中应当谨防新的“拜物教”观念的滋生。  相似文献   

4.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I0001-I0001
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追求产生欲望、产生动力、产生行动,人类就是因为不断地追求,社会才发展到今天。人类追求生活的富足,就努力生产制造更多的生活物资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人类要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准,就要发明创造创造出更新更多的新产品。人类的追求不断地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少亿万富翁仍在拼搏创新,就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人们通过追求达到自身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源,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幸福内涵是不同的,功利主义哲学阶段表现为幸福快乐化,幸福思想的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效用化,幸福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伦理化。在民生本位时代,当代经济学应该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生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协调发展。这是增进人们幸福的关键,也是人类经济行为动机的本源性探索。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 “低碳经济”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因气候变化对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其概念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是一个崭新的理念,是提倡人类以低排放、低污染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替代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一部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科技的创新。当前,国际社会正遭遇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不少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冲击。纵观世界近代史,每一次经济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不断增长,迫使人类深入地审视市场,在悄无声息中促进了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完善和更新。人们将经营方式由生产型转变为营销型,致使一代一代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现代市场营销指出“生产卖出去的产品,而不是销售可以生产的产品”,书单一的推销、促销手段发展为对整体营销程序的研究,以商品交换中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为最终目的。由此,商品作为生活方式的载体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涵义。人们认识到在生活方式中蕴涵着本国至世界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势在必行。中国,是正在开发、开放的大市场,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销观念与生活方式的结合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生活方式中探究新营销观,在营销中传播生活方式,将是中国拓展本国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的营销思维上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信息化既是信息领域传递、分配、使用的划时代进步,也是对产业、经济、社会乃至人的发展的一场革命。信息化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结构进行全面的改造,为企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的成长提供历史的契机。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化自身有着显的阶段性,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人类发展的主题。信息化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0.
高庆娜 《魅力中国》2013,(26):111-111
中国悠久的漆器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中国古代造型艺术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漆器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方便和精神上的美的享受。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进步。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新的艺术思潮对旧观念的冲击。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相脱节。漆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与家居。本文从对传统漆器艺术的研究来分析当代漆器的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作为研究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从来就是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理论,更是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历史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产业升级正在以比工业革命更快的速度发生,这就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人类明正经历着有史以来鄣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化,教育,还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在汹涌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人们对知识经济这个新生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司克娟 《发展》2010,(1):130-130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化学工业的生产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这些污染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因此,保护环境是人类在生活及生产中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化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创新的概念简单地概括为:人们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在各个领域内产生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新的发明和创造的过程。它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思想创新及组织创新等等。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占主导地位的新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谁拥有了持续的创新能力,谁就掌握了打开 21世纪大门的钥匙,从而在未来世界中占据主动地位。   江泽民总书记非常重视创新问题。他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从十二大到十五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是我们党强调的主旋律,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十七大报告中又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尽管文明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建设这种文明的某些举措也破坏了人类生活的空间。因此,现代设计必须共同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在推动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力争为人类创建一份绿色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7.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发现、是超越、是标新立异、是敢为人先、是物质生产的本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自古至今,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领域的创新从未间断过。特别是从15世纪起,人类的经济生活逐渐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后,组织领导物质生产的企业家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直接而明显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至于有的经济学家把创新和企业家联系起来,提出了这样的定义:“创新是企业家向经济中引入的能给社会或消费者带来价值追加的新东西,这种东西以前未曾从商业的意义上引入经济之中。”(陈伟著:《创新管理》,科…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引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欣  关兆忱 《辽宁经济》2003,(12):22-23
创新的经济学意义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增强企业生存与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人们在企业创新的认识上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创新通常由大企业来完成,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力等资源的限制,在创新方面很难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进人了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时期。在这场空前规模技术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日趋紧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和推动技术的再进步和科学的新发现。在这个科学、技术、生产相互推动的过程中,人类社会进步速度比以往大大增长。新的技术革命兴起以来的近半个世纪的现实告诉人们,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可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所做的实际贡献仅占20%,而在发达国家,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0%,美国、日本更是高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