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鲍夏梦 《技术经济》2010,29(1):68-73
本文以2007—2008年沪深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度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记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了价值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价值相关性显著高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即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涉及公允价值变动的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3.
现行会计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引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进行核算.本文在现行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核算基础上,通过实例对其增减变动及其期末结转的会计处理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斌  冯建迪 《技术经济》2010,29(4):91-95
2007年我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文首先从理论分析了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其次以2007—2008年的沪深A股企业为样本,对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和权益变化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价值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作为寻求价值计量的一种重大变革,给企业价值带来了很大影响,加剧了企业价值的波动;同时实证检验发现,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后,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将会减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显著大于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因而本文提出引进全面收益的概念,并建议编制全面收益表(含有公允价值)和单独的利润表(不含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多为探析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较少涉及公允价值的契约有用性。在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间的高管薪酬和业绩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检验了银行持有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及其变动损益对银行家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银行家薪酬与利润表的会计业绩并没有显著正相关,银行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头寸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薪酬—业绩敏感度都没有增量解释作用,但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头寸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对薪酬—业绩敏感度有显著增进作用,并且体现出不对称性。这些结论增进了对公允价值契约有用性的理解,深化扩展了薪酬激励研究的视野,对规范银行冒险行为的金融稳定研究以及相关的监管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志萍 《时代经贸》2011,(12):179-180
现行会计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引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进行核算。本文在现行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核算基础上,通过实例对其增减变动及其期末结转的会计处理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2008,(8):14-14
证监会正在酝酿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再一次修订,其中就包括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征求意见稿显示,此次修订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基本没有改动,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由15项增至20项,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较难理解,本文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给出界定,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阐述,并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提出质疑。同时结合自己的观点给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2007年至2010年16个季度公告日为样本,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股票回报为观察对象,对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股市过度反应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显著相关;(2)过度反应主要存在于估计窗口而非事件窗口;(3)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市值计量模式显著放大了股市泡沫,且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股票回报对公允价值的过度反应程度呈现出非对称性。本文扩展了事件研究法,给出了公允价值引起股市过度反应的具体标准,重点检验了估计窗口的信息含量,使之更加适应于公允价值资产市值计量模式的研究。本文验证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加速器"作用的存在,有助于理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中国2008年每股净资产降低率在50%以上的3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影响股东财富账面价值的主要因素,且其收益成为了上市公司大幅增加负债的依据,但在其发生损失时,部分上市公司不能相应地压缩负债,导致存在诱发财务危机的巨大风险.正确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会计信息对于报表使用者规避风险具有重要重义.  相似文献   

11.
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内在相等的关系,主要依据有三:一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值,起同度量系数的作用;二是工资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增长;三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使劳动者的消费构成发生了变化。确认实际价值的存在具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捍卫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与一惯性;二是使抽象的价值理论回归现实生活,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应用;三是贯通理论、解除迷津、确保劳动价值理论的永恒真理与光辉。  相似文献   

12.
汤琦瑾 《生产力研究》2005,23(7):17-18,46
本文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出发,在对自然资源价值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并存的混合所有权结构并理顺自然资源产权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值管理的准市场机制;科学合理地进行自然资源价值评价、完善自然资源的会计核算等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价值链分析与价值链管理会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静  张群 《经济问题》2007,(1):114-116
价值链分析理论与会计管理理论相结合产生了价值链管理会计,这是会计理论的拓展.价值链管理会计本质上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归属上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是战略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在对战略管理、价值链分析和价值链管理会计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价值链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以及价值链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价值管理和企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虹  林钟高  郑军  彭琳 《当代财经》2008,(4):105-111
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局限性一直是与其目标实现相关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内部控制要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着眼于其他途径,朝着多元化、多角度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另辟蹊径,沿着企业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引入时间参数,构建基于企业全体资源要素投入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保障各主体的特定利益,协调各主体的价值取向,促进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价值创新     
价值创新不仅仅表现为对某种具体产品的功能创新和市场延续创新,而是一种基本的价值理念和管理理念。就象"低价路线"导致中国企业低度化的运作与陷阱,价值创新会带来整个工业化运作全新的路线。而由其显示的三种创新形态对企业提升竞争力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区别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主要观点、理论目的和适用性等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得出效用价值论比劳动价值论更有适用性,同时两者在许多方面又有相通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到保值增值,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各地反映出来的情况看,被许多人严厉指责的一些所谓“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真正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在不规范的产权变更过程中,国有资产价值量的绝对减少过程.要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能只是消极地补漏,必须从搞活国有经济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结构的优化,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资产质量和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顾客生命周期价值和股东价值的概念,分析了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构成及股东价值的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概念性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了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与股东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价值链到价值群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晓阳 《经济与管理》2004,18(10):90-91
从社会总体经济来看,价值链的观点已不能准确地描述后工业时代的部分经济现象。新的价值理念将价值群看成 是一些群体共同工作的一系列业务流程而不断地创造价值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张昆仑 《当代财经》2005,(2):12-14,19
针对土地价值理论中的“土地价值辐射论”,本文以“市场价值论”为分析工具,从八个方面阐述产生“价值辐射”的原因;并分析能够产生“价值辐射”的产品的特点、“价值辐射”的方式,以及应当怎样认识“价值辐射”所产生的“价值增值”现象和“增加收益”应当支付给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