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     
大庆石化研究院柴油加氢精制异构降凝催化剂应用成功日前,伴随着-20号柴油产品的顺利产出,大庆石化公司研究院开发研制的HT-1/HIDW-1柴油加氢精制-异构降凝催化剂组合技术在炼油厂年21万吨柴油加氢装置上首次应用成功。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柴油产品质量,而且柴油收率由原来临氢  相似文献   

2.
加氢精制、最大柴油十六烷值改进 (MCI)技术、中压加氢改质及加氢精制 -临氢降凝工艺技术的操作压力相同 ,具有一定的共性 ,但也有其不同的特点 ,适宜于在特定的场合中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发挥加氢技术领域的专业优势,近日开发出满足加氢降凝组合工艺且配套性能优良的FDW-4临氢降凝催化剂和FC-18加氢改质催化剂,使我国加氢降凝组合工艺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加氢降凝组合工艺技术的关键是配套催化剂的使用性能,其中FDW-4临氢降凝催化剂是针对较难处理的劣质柴油加氢降凝开发的新一代临氢降凝催化剂,可与加氢催化剂组合用于多种直馏柴油或二次加工柴油混合油的加氢降凝。FC-18加氢改质催化剂是一种改善劣质柴油性质的加氢催化剂,在加氢处理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成品油质量升级,依靠50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进行低凝柴油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国Ⅵ车用柴油标准的要求。文章介绍了通过控制柴油加氢原料馏程95%点等措施,优化柴油原料性质,利用玉炼70吨/年柴油加氢精制和50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优势互补进行了-20号低凝柴油生产。结果表明利用两套加氢装置优势互补,可实现-20号低凝柴油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5.
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技术主要经历了三大发展历程,三代柴油催化技术正是柴油加氢精制技术发展的产物。这三个发展历程分别是第一代的负载型单层分散的金属硫化物催化技术;第二代的负载型多层分散的金属硫化物催化技术;第三代的金属硫化物的非负载型技术。本文根据金属硫化钼基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技术为实体,阐述了催化剂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催化剂在未来柴油发展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加氢脱硫技术是现代石油炼制工业的重要加工过程之一,是提升石油产品质量和生产优质石油产品及化工原料的主要手段。随着高硫原油数量的不断增加及柴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不仅需要对催化柴油、焦化柴油等劣质柴油进行加氢精制,而且对直馏柴油也需要进行深度脱硫,才能生产满足质量要求的清洁柴油。所以柴油深度加氢脱硫技术发展迅速。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各工艺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由低标号柴油生产高标号柴油过程中,为使其凝点、冷滤点更好地符合标准要求,向轻柴油中添加多种柴油流动性改进剂(又称降凝剂)后,针对轻柴油感受性较差的问题,在经过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提出了深化柴油降冷凝技术措施。该措施实施后,提高了柴油冷凝性对标准的符合性。  相似文献   

8.
低凝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推出由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开发的FC-20新一代多产低凝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近日在北京通过鉴定。专家认为,该催化剂工艺流程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催化剂是针对我国北方冬季需要大量低凝柴油而研究开发的。该催化剂以改性β沸石为裂化组分,在取得实验室肯定结果后进行了工业放大,后又将该催化剂在中型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型试验。中试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用大庆常三、碱一和催化柴油的混合油为原料,在中压和不切尾油的条件下,经加氢改质可以同…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出满足加氢降凝组合工艺且配套性能优良的FDW-4临氢降凝催化剂和FC—18加氢改质催化剂,使我国加氢降凝组合工艺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1.台塑石化计划6月下半月对麦寮炼油厂内一加氢精制装置进行停工检修 台湾台塑石化公司将关闭麦寮炼油厂内一套4.2万桶/天的中间馏份油加氢精制装置进行常规检修。据公司称,该装置出了点小问题,计划关闭约一周时间进行检修。该装置是该炼油厂内唯一的一套中间馏份油精制装置,用于柴油和煤油的脱硫。  相似文献   

11.
华强 《化工管理》2013,(8):52-52
介绍了广西石化2.4Mt/a柴油加氢装置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和运行情况。该装置采用美国UOP公司的Unionfining加氢精制工艺技术,催化剂选用抚顺研究院的加氢精制催化剂FH-UDS催化剂。装置在100%负荷下运行表明,装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能耗低于设计指标,催化剂性能也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柴油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燃油之一,开采的石油经过常压分馏等相关的炼油操作以后才能得到最终的柴油,现有的柴油分馏技术依然有着许多待完善的地方,当前我们使用的柴油中硫元素、氮元素的比例比较高,并且有的柴油中还有不同浓度的烯烃物质,这在柴油的使用过程中对于我们的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的烯烃物质如何比例达到一定的数值以后,柴油有很高的几率出现变色现象,并且这类柴油对于机车的发动机会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大大降低了机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文章主要探讨了柴油加氢精制技术的工艺原理,对于我国现有的柴油加氢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成品油市场对柴油需求量的减少,越来越多的炼油厂新建、改扩建柴油加氢装置。反应器是柴油加氢的主要设备,文章结合某炼油厂9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对装置核心设备加氢精制反应器、加氢改质反应器的联合构架及平台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实施国Ⅲ车用柴油标准对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要求,2011年下半年国内车用柴油将全面执行国Ⅲ标准。目前,国内各石油公司均在着手车用柴油从国Ⅱ到国Ⅲ的置换工作。从柴油加氢脱硫反应机理来看,柴油质量升级对柴油供应数量影响甚微,目前影响车用柴油升级的主要因素还是炼厂柴油加氢精制能力。预计2011年下半年国内柴油、国Ⅲ及以上标准车用柴油供应能力分别在8107万吨和6693万吨左右,需求量分别为8038万吨和5626万吨,市场将呈现总体供应偏紧但国Ⅲ及以上标准柴油供应能力充足的局面。此次车用柴油升级将有效降低柴油车尾气排放,有利于柴油车的发展并拉动后市柴油需求增长,但将增加炼厂能耗,加大炼厂节能减排的难度,增加炼油成本,在升级置换过渡期内将加重储运、销售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燕化公司炼油厂1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中某机械厂制造的一台双壳程螺纹锁紧环换热器(E-103)投入运行不到半年便发生严重泄漏。通过对此换热器进出口的工艺参数及柴油产品的样品的综合分析、化验,判定此换热器存在严重的内漏。整个装置不得不停车,对此换热器进行紧急抢修。  相似文献   

16.
生产超低硫、零排放燃料是世界燃油清洁化发展的总趋势.清洁汽油的发展趋势是低硫、低苯、低芳烃和低烯烃化,车用清洁柴油的发展趋势则是在降低硫、芳烃,尤其是降低多环芳烃含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十六烷值.中国车用汽油构成中高烯烃含量的催化裂化汽油比例过大,使炼厂调整汽油生产的技术结构、降低汽油硫含量和改善产品的烃组成成为当务之急.中国车用柴油构成中劣质二次加工柴油比例较高的特点,使适当发展柴油的深度脱硫、脱芳烃技术以提高车用柴油的总体质量水平成为必然要求.随着中国加工进口含硫原油量的逐步增加和环保呼声的不断高涨,燃油清洁化进程必然加快,各种配套的加氢工艺将上升为原油加工的核心工艺,以催化裂化技术为核心的各种联合工艺,以及多产轻烯烃技术和烯烃改质合成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各种非加氢工艺的开发也将提到日程.为了有利于资源优化和综合利用,提高炼化整体效益,适当提高炼油单厂、单装置规模,实施渣油深加工和炼化一体化战略仍是今后炼油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7.
柴油低硫化及其含硫标准日趋严格,加氢脱硫技术生产低硫柴油,由于投资大,操作费用高和操作条件苛刻,导致柴油成本大幅攀升,柴油氧化脱硫技术已成为热点。综述了国内外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认为柴油氧化脱硫技术将成为生产超低硫柴油的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18.
柴油加氢脱硫处理主要指对的是经过深度处理将柴油的含硫量控制在10ppm以下的处理过程。在当前环保生产要求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柴油加氢脱硫处理是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一项技术。文章主要针对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反应中原料油本身性质、工艺条件等对脱硫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困扰国家多年的煤焦油制造柴油技术近日在上海亚港工贸有限公司获得重大突破。目前,主流技术是加氢制柴油,此技术投资巨大,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工业化生产难度大。上海亚港工贸有限公司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煤焦油非加氢制取柴油组分的工艺路线,同时研制出本工艺专用催化剂,在与一种特殊溶剂混合后通过中温蒸馏精滤,生产出来的油品无论是外观还是各种技术指标都非常接近0号柴油。目前该产品在上海地区的多家宾馆和工厂的锅炉进行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刚刚获得第九届“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创新奖”二等奖的高清洁环保柴油技术发明专利技术,近日又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全国重点专利项目招商引资推广转化扶助计划”项目。高清洁环保柴油是由福建玖阳环保燃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该技术是在25%的普通柴油中,加入20%左右的水和其他植物油脂、添加剂等,通过特殊的乳化工艺和设备,将水分散到纳米级粒径,精制成油包水微乳柴油,采用这一技术,1吨柴油能配制出4吨高清洁环保柴油。这种柴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普通柴油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