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旅游非优区尤其是县城旅游非优区旅游开发存在诸多困难.本文以南疆欠发达地区的喀什地区莎车县为例,对其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资源等级结构和区位条件等背景分析基础上,深入探讨旅游非优区县城旅游深度开发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我国水利旅游产业发展,阐述了水利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内涵、开发原则及开发途径,从江苏发展水利旅游的视角,对江苏水利旅游资源非优区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非优区的特点和区位,并根据江苏水利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千岛湖区游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加快发展游憩产业,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形势和内部转型升级的要求,在阐述游憩内涵基础上,结合千岛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千岛湖游憩资源及其观光、康体、娱乐、文化、农业等游憩产品谱,认为全方位、多途径发展千岛湖游憩产业势在必行,并提出千岛湖区游憩资源开发利用与文化内涵挖掘、国有林场发展、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促进哈尔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文章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应措施,旨在指导哈尔滨市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方法]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市的乡村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AHP法确定哈尔滨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及权重,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哈尔滨市不同区县乡村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开发潜力。[结果]该文基于乡村旅游资源类型、资源质量以及开发条件3个项目层,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创建了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模型,并将该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开发区(10~7分),二级开发区(7~5分),三级开发区(5~0分)。该区的乡村旅游一级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区、阿城区和尚志市等近郊地区;二级区位于五常市、宾县、巴彦县、延寿县等其他城市近郊区,三级区位于通河县、木兰县和依兰县等城市远郊区。[结论]哈尔滨市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虽然丰富,但是资源分配不均,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应针对不同等级乡村旅游区域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与分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处理好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讨论了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策略。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武冈市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武冈旅游开发环境条件、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讨论了武冈市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市场促销策略,提出了“一山一城一湖和特色旅游商品”的旅游开发思路,同时简要论述了旅游产业要素的协调发展,对武冈旅游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辽宁省地质景观分布特点,对该省的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旅游地学景观区、旅游区(景观亚区)、景区、景点4个层次的划分;针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村旅游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以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应对传统粗放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所引发的负面问题高度重视,就此本文认为发展集约化模式不失为当前提升乡村旅游边际收益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集约式发展其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试从旅游资源的配置、网络平台的使用、乡村旅游小城镇的发展以及旅游非优区开发等四个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孔孟故里之九龙山风景区为例,分析探讨了阴影区旅游资源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论述了加强阴影区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阴影区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前提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旅顺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丰富的历史、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但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和链接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重要依据提出了分季节、分线路、分区域的旅顺旅游“三三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战略实施的重要区域之一.池州市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且品味较高.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条件、开发条件、旅游条件三方面对池州市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旨在为池州市旅游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其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红色边疆农场民族风情独特,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民俗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经调研,本文分析了农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为农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洞穴是一类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分析江西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地理概况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境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岩溶洞穴有31处,在地理分布上具有范围广泛、局部集中、多分布在山地与丘陵地区的特点;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依托型和逆向型4种类型;做好资源调查与开发论证、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逐渐与乡村旅游融合,指引了乡村旅游的新风向。全域旅游强调乡村旅游开发的整体性,围绕"行、游、住、食、购、游",寻找乡村旅游的特色定位,对其现有的人居环境进行整体开发,实现乡村旅游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角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进程,并通过运用据点-轴线-网络模型理论,提出了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模式:即以桂林市为据点,漓江和湘桂铁路为发展轴线,逐步形成桂林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网络。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指出了一些在桂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休闲属性,博物馆顺应时代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辽宁省博物馆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博物馆旅游的比较优势;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博物馆资源赋存特征,探讨了辽宁省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辽宁省博物馆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形成及耦合业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文化创意耦合、旅游与乡村寻古怀旧耦合以及旅游与乡村特色饮食耦合等。[结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建设不可忽视的动力,这给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欠发达地区的隐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在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资源耦合的同时,遵循原则进行适度开发,彰显特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方可形成高效持续的开发路径,提升当地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隆回县旅游资源特点,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境内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预测了其客源市场前景;根据县内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按照深度开发的要求提出了其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和旅游线路设计意见;提出促进隆回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陕西省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西省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积极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库;增加参与性,体验性旅游活动的内容,积极一蔬菜 专项旅游;加强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不断推出新内容;加强开发中的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翠华山山崩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市翠华山山崩区具有规模大、面积广,组合好,地学科考价值高的特点;开发山崩旅游资源是保护山崩景观和旅游业综合发展的需要;提出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开发、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加强宣传、与西安市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联合促销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