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磊 《大经贸》2002,(6):80-82
欧盟1998年4月出台了对中国和俄国市场经济问题的反倾销法修正案--第905/98号条例.根据修正案规定,欧盟将在个案处理基础上来审查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受反倾销指控数量最大的国家,企业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又屡屡受挫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歧视而很难胜诉。“非市场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外贸、取得与他国企业平等地位的最大绊脚石。而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包含俄罗斯、巴西等55个发展中国家和新西兰在内,仅有56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要想获得诸如欧盟、美国等主流发达国家的认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蒿  熊春萍 《商业研究》2002,(5):138-140
我国许多出口商品已成为反倾销措施的主要目标,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产品出口时遭受到不公平的歧视待遇,美国和欧盟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认定的标准以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合理之处,根据中国在非市场经济问题上所处的地位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嵩  熊春萍 《商业研究》2002,(9):138-140
我国许多出口商品已成为反倾销措施的主要目标,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产品出口时遭受到不公平的歧视待遇。美国和欧盟对“非市场经济国家” 认定的标准以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合理之处,根据中国在非市场经济问题上所处的地位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浅谈“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受反倾销指控数量最大的国家,企业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又屡屡受挫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歧视而很难胜诉“。非市场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外贸、取得与他国企业平等地位的最大绊脚石。而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包含俄罗斯、巴西等35个发展中国家和新西兰在内,仅有36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要想获得诸如欧盟、美国等主流发达国家的认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地位”是多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反倾销应诉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新西兰、东盟、俄罗斯和巴西等贸易伙伴相继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形势下,中国距离彻底脱去“非市场经济”的帽子还有多远?本文在介绍美国和欧盟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法律与实践以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获得认可的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和评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全面获得认可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的初评和美国听证会的结束,结果虽在预料之中,但是,还是对近一段时期以来“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引起的热潮注入了一剂镇静剂,我们确实应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主动申请“入市”的必要性所谓“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自我国入世协议中反倾销部分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该条款表明,在加入世贸组织后15年内,如果中国能证明符合其他成员的市场经济标准,其他成员在反倾销调查中应按照世贸组织一般规则计算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反之,则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歧视性政策。这样极易使我国涉诉产品构成…  相似文献   

8.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规则下的3大贸易救济措施,在国际贸易领域,世贸组织成员也通常采取此3种措施进行贸易制裁。由于过去发达国家在开展反补贴调查时,一直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认为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的中国,因此,我国在2004年以前没有遭受过国外利用反补贴措施的贸易制裁。但加拿大基于给予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导向企业的认定”,已于2004年连续对我国发起了3起反补贴案件调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反倾销法中关于“非市场经济”规则及其变迁,结合案例,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申请个别市场经济地位所遭遇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从统计、法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对欧盟对华反倾销中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景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案件中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从加入WTO以来,企业出口产品频繁遭受反倾销诉讼.究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法律上处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取向的改革,我国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将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同时客观上也会促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和企业既要积极应对目前面临的反倾销诉讼,又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改变我国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带来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a)款(ii)规定,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确定可比价格时,中国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以第三国价格作为确定倾销的正常价值。同时第15条也做出规定,该歧视性条款将在中国入世15年后废除。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规定意味着中国将在2016年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然而近年来围绕中国在2016年底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国内外又掀起了争论。本文在考察中国入世条款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由来的基础上,梳理近年来的主要争论,并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歧视性反倾销条款对中国经贸的影响,最后针对部分国家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提出中国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反倾销最为频繁的地区。其采取反倾销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认为中国还不属于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应当认真分析欧盟非市场经济待遇的问题所在,积极寻求对策,通过转变经营观念,遏制出口恶性竞争,组织积极应诉,健全行会组织,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争取欧盟尽早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已有97个WTO成员国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欧盟、日本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并不在此列。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等指控,中国已连续l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5月,在刚刚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再次宣称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再次扣人心弦。本文首先阐述了"非市场经济规则"及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法渊源,然后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实质,以期探寻美欧等坚持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欧盟反倾销条例最新修正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第461/2004号条例对其基础反倾销规则进行了最新修订。本文在简要回顾了欧盟反倾销立法的历程后重点介绍了其最新修订的主要条款。作者认为欧盟的东扩对此次修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修订的反倾销程序在技术层面有重大改进,进一步扩大了欧共体委员会的权力,并始终以维护欧共体整体的利益为出发点。文章最后指出,欧盟反倾销法的修订并未涉及“非市场经济地位”此类实体问题,中国仍应密切关注欧盟反倾销立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实际上只是作为贸易救济措施之一的反倾销调查领域的专业性问题,与一国是否实行“市场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是引发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的导火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也从未确认中国的经济运行体制系“非市场经济”。实际上,“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十分有限,2003年中国遭到反倾销调查的  相似文献   

16.
“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我国应诉国外反倾销的核心问题。本文讨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些相关概念、“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的影响和中美入世协议、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我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法当中,“非市场经济国家”是一个重要概念。中国自入世以来,一直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遭遇“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这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这一问题的产生和法律依据入手,深入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对中国的不公平性,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源自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所做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测定,中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一些国家所视为的“非市场经济国家”,2003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  相似文献   

19.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我国遭遇大量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败诉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连发展中国家印度也频繁动用非市场经济地位武器对付中国。本文先分析了印度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情况及原因,论述了印度拒绝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危害,并且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如何争取印度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我国遭遇大量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败诉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连发展中国家印度也频繁动用非市场经济地位武器对付中国。本文先分析了印度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情况及原因,论述了印度拒绝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危害,并且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如何争取印度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