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五中全会对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对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出了新要求。贯彻落实全会部署,要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以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为主线,强化制度创新,着力构建"一个体系"、完善"四项制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一,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五中全会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经营体系在"三大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体系建设的新成效,补上四化  相似文献   

2.
<正>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构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2013年、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都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一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市场竞争的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不断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性。"明天谁来种地"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辽宁农业发展面临着"农村空心化、务农老龄化"这一严重现实,必须进一步突破制约辽宁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培育辽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现就近年来盐城市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谈一点情况与思考。一、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就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谈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就成了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重要内核。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符合"农"情,有利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发展的优化选择。本文通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生产体系基本动力不足、产业体系一体化和信息化发展薄弱、经营体系可持续能力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及经营体系,助推我国农村、农业的振兴以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状况和以"小而全、小而散"为显著特点的传统农业经营体系严重阻碍和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现代农业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盐城市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9.
点击关键词     
1.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需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在支持普通农户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的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二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由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内涵丰富。其中"经营"本义是谋划与管理,"农业经营"是指涉及农业(农产品)产供销等多环节的生产管理活动;"体系"本义是指若干互相关联的事务(要素)所构成的整体。因此"农业经营体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农业生产基本满足生存需要以及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户充分分享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然而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作为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围绕"创业富农民、创新强农业"目标,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按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手段,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已经形成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四位一体"农业经营格局,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促进农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合作机  相似文献   

13.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扬州市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是一块短板,补齐这块短板,发挥财政作用尤其重要。一、扬州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客观必要性"十二五"以来,扬州市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通过打造农业园区平台、完善基础设施装备、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央"一号文件"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为主题,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着眼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大背景下,重点提出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和发展家庭农庄。  相似文献   

15.
培育家庭农场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泰兴市因地制宜,以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发展家庭农场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6.
"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等特征,如何构建、运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文章以安徽省绩溪县的"聚土地"项目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其运作模式的分析,发现"聚土地"具有家庭经营、规模经营、多元化主体、商品化生产等特征,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较好实现形式。文章认为,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多层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有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有效实施,现代化农业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北安管理局乃至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农业如何深化改革、如何创新发展、如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从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管理体系创新以及农业科技体系创新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贯彻落实意见要求,需要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衡量现代农业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核心是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问题。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加大农业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促进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的有机结合。现阶段,优化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做好以下三方  相似文献   

20.
<正>几十年的改革、探索、发展的事实证明: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继续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构建场区"四化同步"的发展趋势就是加快"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互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为创新和完善农场农业经营体系指明了方向。分析当前农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