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6 SIGMA管理其实是一项以顾客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追求几乎完美无暇为目标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是通过一套以统计科学为依据的数据分析,测量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优化和控制效果,使企业在运作能力方面达到最佳境界.因此6 SIGMA管理的推进也是一项有序、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实施6SIGMA项目改进的全过程,其最大的特色是用TL9000D的测评指标NPR、OTD与6SIGMA的测评指标RTY(Yr)相结合共同构建顾客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将测评指标值转化为SIGMA水平,用6SIGMA语言准确量化顾客满意程度,并从测评所反映的问题中选择改进项目,按照6SIGMA的系统方法严格实施项目改进,从而最终达到根据顾客需求来完善组织的内部流程,并提高流程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ISO9001:2000版中,将“以顾客为中心”列为八项原则之首。“以顾客为中心”的核心实际上是追求的“顾客满意”,并将“顾客满意”作为一种战略,贯穿到整个企业管理之中。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做到“顾客满意”呢?笔者略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4.
6 SIGMA管理已不只是简单的要求企业的百万不合格品率少于3.4,而是一套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其实施过程可归纳为S4模式(有效的6 SIGMA模式Smarter SIX SIGMA Solutions).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不少企业管理者看来,“改善”是小打小闹的玩意,对企业来说意义不大,企业需要流程再造、需要TPM(全面生产管理)、需要6SIGMA,但“改善”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质量经济性原理的研究,阐述了质量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降低经营资源成本来实现质量经济性管理.论述了6SIGMA管理与质量经济管理的关系,并结合推行6SIGMA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运用,描述了6SIGMA管理是致力于把质量和财务业绩联系起来的新概念,提出质量经济是6SIGMA管理的基本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工程方法的6 SIGMA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6SIGMA管理追求卓越,使企业获得显著绩效。本文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来研究6SIGMA管理方法及特性,从更深层次上提出和揭示6SIGMA管理成功的原因,探索6SIGMA管理方法在中国应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关于6SIGMA法若干问题的研讨(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SIGMA法的推出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6SIGMA法在世界上一些组织中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它是一种有活力的质量改进方法.6SIGMA法的核心是6 SIGMA(6 σ).它的本质是一种具有自身核心特征、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工作程序、严密的组织形式的质量改进方法.6SIGMA的特点是1)以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为主线;2)以数据和数理统计技术为基础;3)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4)以零缺陷和卓越质量为追求;5)以科学的工作程序为模式;6)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6SIGMA不同于全面质量管理(TQM)和IS09000.尽管QC小组与6SIGMA活动有极为相似之处,6SIGMA法和QC小组是有区别的.应用6SIGMA法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有效的方法就是质量管理或质量改进最好的方法;2)最高管理者的领导和支持是有效推行6SIGMA法的保证;3)6SIGMA活动应结合组织的实际灵活开展;4)注意与本国和本组织文化背景相协调;5)缺陷的发生不仅只存在于生产过程,也发生在其他过程;6)6SIGMA法致力于控制偏离;7)不一定要应用高难度的工具和技术;8)6SIGMA法着眼于用好现有"资源";9)要和TQM的推行、IS09000族标准的贯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相结合;10)质量管理方法要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9.
六西格玛(6SIGMA)管理为什么能够在通用电气公司(GE)等一批世界顶级企业取得巨大成功,并在企业界具有偌大的魅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不少颇有价值的创新。这些创新已基本配套,能确保6SIGMA的实施十分有效。下面我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各选几个主要创新项目略加剖析。  相似文献   

10.
许多物流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但连锁经营的最大隐患是管理容易失控,造成“连而不锁”的局面,最终导致企业失败,如何控制连锁经营的管理风险,如何为顾客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是物流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天明 《价值工程》2010,29(12):157-157
近年来一些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运输企业的"物流"意识迅速增加,一些较先进的企业已经开始从单纯的"车轮"公司发展为能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公路运输是以其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而在现代物流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物流的发展,公路运输业如何融人物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许多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一些较有实力的大型公路运输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应链管理活动日益频繁,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在企业成本管理以及客户服务上的重要性,文中正是基于温州森马集团物流中心,在森马集团将服饰生产外包的"虚拟经营"背景下,对物流中心运作流程、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出森马集团在正常运作的最基本前提下,以"扬长避短,留强去弱"为原则,集中力量开展属于企业自身的强项业务,整合供应链,完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物流中心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青岛啤酒物流模式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志文 《物流科技》2010,33(6):66-68
青岛啤酒招商局物流有限公司(下称青啤招商物流)是"青啤模式"的载体。青岛啤酒的物流资产和招商局物流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的物流合作模式,被誉为"青啤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青啤模式"可以避免国企在物流外包中不可克服的阻力和障碍,在原物流资产和人员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实现与专业物流企业双赢的局面,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物流改革有重大示范作用,成为业界和媒体津津乐道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伦祖炼  洪传尧 《价值工程》2013,(35):149-150
央行后勤工作只有按照"八项规定"要求调整思路,从人治走向法治,从分散走向集中,大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转变,在支持"节约型机关"建设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支持中央银行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付静  张星 《物流科技》2014,(4):44-45,49
总结了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几年来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即构建"校企一体"的人才管理模式,以充分调动企业和学校双方的积极性;构建"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交替培养;构建"师傅带徒弟"的实训模式,使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训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达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是熟练操作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马强 《价值工程》2014,(2):137-139
为了增强生产经营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实现科学决策,合理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节奏,规避市场风险,以达到改善和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的目的,建立了一个"独立焦化企业经营决策模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主动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节奏,以达到改善和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强 《物流科技》2014,(8):68-69
近年来,临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临沂物流行业的发展,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但是也应看到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定的物流风险,例如物流企业的代收款。为了更加规范临沂物流行业的发展,体现临沂物流之都的美誉,文章以临沂为例,对物流企业代收货款的法律性质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文献、座谈会的方式,了解物流代收货款的性质,为物流企业管理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旭军 《价值工程》2014,(20):152-154
本文以国有企业——天津市ZX集团下属的销售公司为例,总结国有销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僵化、冗员严重等问题。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与业绩关联不紧密,绩效管理缺位等都与此有关。它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大锅饭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人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差,产生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本研究基于John.J.Morse和Jay.W.Lorsch提出的权宜制变的经营管理理论——超Y理论,在国企引入"末位淘汰机制"、"全员营销机制"、"销售资源整合机制"等制度,盘活其人力资源,以期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销售资源最大化利用等目标,为国有销售企业提升经营业绩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各物流行业都已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实时获取送货数据并以此监管送货行为。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调度及分配送货任务?如何判定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的实际行为数据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能够促进公平的绩效考核?目前尚缺少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管理工具对此做出科学的判定。本文以烟草行业商业企业送货环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送货线路标准模型,将送货工作中的多维变量转换为可计算的单维时间变量,从而为监管实际送货行为提供衡量"砝码"。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和推动企业发展两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提出基于"五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探讨企业等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同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二八理论"和"长尾理论"现象,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