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界》2007,(6):71-71
作为蒙牛乳业集团体育营销顾问,我认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是蒙牛非奥运营销战的天才创意。当国内众多的非奥赞助企业努力思索着如何与奥运“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时候,蒙牛已经先人一步找到了打开奥运之门的钥匙,这是必然,还是偶然?  相似文献   

2.
当企业无缘赞助奥运时,并不意味着奥运营销之路已被堵死,它可以直接将品牌标识“嫁接”到转播奥运会的传播载体上。  相似文献   

3.
借助2008年奥运会塑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对于广告主来说,看起来都像走上一条不归之路。无论是直接赞助奥运会,还是通过媒体来释放广告影响力,成本都颇为高昂。拿奥运赞助商资格来说,据估算列为“奥运供应商”至少要花费1600万元,“独家供应商”则是4100万元起步,加上配套的广告投入和渠道投入,整个奥运营销的费用几乎都会超过1亿元。  相似文献   

4.
《商务周刊》:目前很多奥运赞助企业的奥运营销到了冲刺阶段,在您看来,它们准备好了吗?沙伊峰:奥运营销是体育营销的一种形式。体育营销是指利用体育实现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过程。既然是体育营销,那么奥运营销并非是赞助了奥运会以后可以直接享受到的权利,更多还是在如何运用这  相似文献   

5.
回应     
奥运营销说到底是一种品牌成长战略,而不是一场促销突击战;它应该成为企业整体营销战略、整体经营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广告大观》2008,(8):133-135
2008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随着奥运脚步的临近,一场营销大战日嚣尘上。在奥运营销领域,国际品牌群雄并起,觊觎中原;但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讲,赞助奥运并由此展开奥运营销,仍然是一片陌生的领域。这是本土企业的一次磨砺,更是一场博弈: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奥运会以及相关活动来强化自己的全球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在“奥运营销大战”中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7.
<正>奥运会是一个全球关注的体育盛宴,它不仅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同时也成为全球众多企业竞争赞助权的博弈场。奥运会作为营销平台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聚焦足够的消费者注意力,为赞助伙伴提供向世界展示产品、技术、服务和企业文化的大舞台,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奥运营销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已成为众多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8.
正伦敦奥运有两场比赛:一场是电视机前的运动比赛,观众得到了力量与速度的美感;还有一场是看不见的比赛,它发生在每场比赛之前,但效果却隐藏于每场比赛之后,这是一场智力和情商的比赛。这场比赛就是,商业品牌如何博得用户的营销之战。本期封面文章中谈到的耐克、可口可乐、MINI、伊利等品牌的案例,在创意、策略执行、媒体平台等的选择上都给我很多启示。社交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感受尤深。万得城虽然不在赞助商行列,但是我们也搭上奥运这趟顺风车,打响了一场争夺消费者的促销之战。  相似文献   

9.
国际通用的赛事赞助营销的投入比例为1比2.8,到1比3这意味着花一元钱获得奥运赞助商资格后。至少还应投入2.8到3元钱进行后续的营销和传播。因此获得奥运赞助权只是拿到了一张奥运营销的入场券。要真正实现一次完美的奥运营销,还要看入场后企业都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没人赞助我球鞋,我跑得不快,跳得也不高,但咱也不简单,这比赛,有我们才行……”这样大胆的广告语就是m自雪花啤酒之手,潜台词就好像是在说:“我们没有赞助奥运会,但咱也不简单。这比赛,有我们才行……”没有赞助奥运会。而且还很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非奥运”营销的战略,雪花啤酒表示。“非”奥运营销不是“非”奥运。  相似文献   

11.
《广告大观》2007,(6S):48-49
奥运将近,所有获得北京2008奥运会合作资格和赞助权的企业,已经进入了奥运营销加速跑阶段。然而,忙碌的企业品牌队伍中,我们同时也看到了许多非赞助商企业的身影,它们同样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了体育赞助营销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奥运赞助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投入。奥运赞助的效果究竟如何,在现有的营销研究中鲜有涉及。本文介绍了笔者和益普索(Ipsos)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企业奥运赞助营销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并不能有效区分奥运赞助商和非奥运赞助商,但是奥运赞助有助于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3.
程鹏  付卫国 《商业科技》2008,(14):205-205
奥运赞助是企业公关赞助活动的一种。企业通过赞助奥运赛事,并围绕赞助活动展开的一系列营销。从而起到良好社会效应,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以获得社会各界广泛的好感与关注,为企业创造出有力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奥运赞助是企业公关赞助活动的一种。企业通过赞助奥运赛事,并围绕赞助活动展开的一系列营销。从而起到良好社会效应,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以获得社会各界广泛的好感与关注,为企业创造出有力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奥运,对中国人来说是百年一遇的梦想成真,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绝佳的品牌传播良机。企业赞助奥运、参与奥运、借势奥运来宣传品牌。不可否认,实力强的企业在奥运营销的进程中有先天优势,甚至是主角,但中小企业绝不是奥运营销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16.
非奥运营销伴随着奥运营销应运而生,从洛杉机奥运会开始,"非奥运营销(又称隐性奥运营销)"便被柯达、耐克、Google等国际品牌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们因未缴纳高昂的赞助费或奥运排它性原则而原本与奥运无缘,但却凭借自己的智慧,绕开奥运知识产权的壁垒,演绎了一次次经典的非奥运营销。2008北京奥运不仅中国的品牌企业成功赞助奥运取得丰硕成果,而且更多的非奥运赞助的中国企业抓住了奥运经济的机会演绎了——  相似文献   

17.
面对奥运盛宴,国际及国内大品牌大企业动辄千万,然而,面对同质化严重的品牌赞助推广方式,有多少可以脱颖而出呢?中小企业不可能冒这个风险,然而,奥运近在眼前,中小企业如何借助奥运的“东风”?我想从案例角度,以方案出台的过程作为切入点来谈谈中小企业奥运营销如何创新的问题,当然案例是设想的。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奥运营销不仅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更为重要的是,奥运提供了影响力巨大的品牌传播舞台,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很多企业都吹响了奥运营销的号角,但是,如何将奥运元素与企业品牌实现良好的结合,如何能够做好奥运营销,这是很多奥运营销企业关心的问题。盛世指标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最新的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企业营销负责人表示,奥运营销需要将品牌的战略与奥运营销紧密地结合起来,而“追求卓越”、“激情”、“科技”、“全球性”等奥运的价值元素可以作为品牌的核心诉求实现和奥运的对接,截至目前,可口可乐和联想等企业被誉为是表现最好的借助奥运进行营销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黄琍 《市场研究》2006,(7):43-45
奥运会作为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奥运营销的商机必然备受瞩目,到目前为止,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签订了10家合作伙伴和8家赞助商。在这些有幸参与奥运营销的企业感到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有专家提醒,赢得奥运会赞助资格并不意味着掌握了打开金库大门的钥匙,对于那些渴望通过奥运赞助实现  相似文献   

20.
姚伟 《商界》2007,(6):80-81
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柯达 “非奥运营销”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4年,用于描述在这一年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些企业所采用的特殊营销手段。在这届奥运会上,富士耗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而其竞争对手柯达却成为了ABC电视网的赞助商。并由此创造了一个非奥运营销的经典:因为赞助电视网,柯达有权在奥运转播过程中不断传播柯达的品牌标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