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早在几年前,有过一项世界范围内关于智商的调查,在全世界各国家的人口初始智商测试中,中国人名列前茅。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几千年前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今天的中国,凭借“中国制造”征服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文化贸易在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之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看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中国文化贸易整体竞争力水平比较低下,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很小,文化产品的利润率很低,出口竞争力较弱。这与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极其不相称。为了发展中国文化贸易,提高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发展中国文化贸易。  相似文献   

3.
季红 《经济导刊》2006,(7):26-33
28年来的改革,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重塑了中国,改变了世界。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改革各方面的争议,存在一种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为此,我们访问了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他从始至终参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非常熟悉。他曾经说过,有很多人认为历史上改革都没有好下场,但必须坚持改革,否则中国没有出路,只有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4.
刘增福 《经济与管理》2007,21(11):15-17
目前,虽然中国制造的商品占领的国际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广种薄收,获得的收益较少。因此,为了提高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服务业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过程和制造业一样,都必须依靠跨国投资来推进,这种跨国投资称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简称服务业FDI。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在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服务行业开始履行入世承诺,服务业FDI逐渐大规模涌入中国。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已达600多亿美元。随着这样大规模的服务业FDI的流入,势必会对中国福利水平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服务业FDI不断流入中国的背景下,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契机,有效吸引服务业FDI,优化中国服务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成为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指出中国通过利用服务业FDI能够改善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陈瑜 《经济导刊》2009,(7):30-31
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奢侈品消费在中国得到发展。奢侈品登陆中国仅数十年时间,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发展速度之快,不得不令人.晾叹。世界经历金融危机,中国是唯一奢侈品市场正增长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海参崴,俄罗斯远东的一颗明珠,与中国隔江相望的前中国领土。海参崴怎么样?中国影子有多深?与中国举步之遥,让人觉得它与中国很近;一个半世纪的分割应该还会留下些许历史印记;近年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升温,也不能不给这个边城洒下更多雨露阳光。金秋时节,借到远东大学参加会议之机,我与这个特别的俄罗斯城市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两天下来,得到的简约印象是,它与中国很近,也与中国很远!所谓“它快变成中国的一个省了”的论调,只不过是俄罗斯媒体作者自编自演的欺世盗名的把戏而已!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聃贸易区构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杰  张军 《经济师》2007,(12):102-103
作为中国主动组建的第一个区域性自由贸易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为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叶檀 《商周刊》2012,(5):8-8
南巡,定格为中国历史的关键词汇。 没有南巡,年广久的囚犯身份不会改变;没有南巡,1992年的中国将大步向计划经济回归;没有南巡,不可能有中国出口红利;没有南巡,就不可能有日后成为中国市场经济象征企业的华为、联想与万科。一句话,没有南巡,中国市场经济在走出第一步之后,有可能倒退两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了解中国动漫市场,通过对日本动漫的产业链、动漫市场的分析,对比中国动漫市场的现状,分析中国动漫市场的潜力,发现一些中国动漫市场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周中胜 《新经济》2006,(4):51-52
“中国市场的动态特征对于品牌的创建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消费者认知DNA对于品牌的发展是约束,更是资源。”平成品牌投资管理机构总经理吴晓波在谈到中国消费者的整体宏观把握和微观心理认识层面把握时,运用了二元结构和果壳模型,揭示了中国消费者的变与不变的本质内容,意义在于消费者价值的发现。 从市场消费层面看,整个中国消费者市场具有非常特殊的二元结构,这个结构主要呈现出动态特征;从认知心理层面看,中国消费者拥有独特的认知DNA,因此,构成了中国市场在宏观上的一种动态特征和在微观上的一种超稳定结构。这两者交相呼应。演绎出中国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变与不变的神奇之美。  相似文献   

12.
举办2006中国品牌建设高峰会,评出地产旅游酒类行业最有影响的“十大领袖品牌”、“十大首席品牌官”,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目的在树立中国品牌建设的标杆,推动中国品牌事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中国首席品牌官、品牌管理师队伍,将一切怀有品牌中国之伟大理想的企业家和品牌工作人员团结起来,举起品牌创新的旗帜,吸纳中国品牌事业各方面的势能,为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杨理嘉 《时代经贸》2012,(18):89-89,109
中国国内近些年来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对外经济方面,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多年来一直保持双顺差,这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不断地增加,从而对中国外部经济的均衡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内外部失衡的经济问题。本文意在通过中国实际数据验证中国在解决内外部失衡的问题时出现米德冲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使许多观察人士推测,中国的资产阶级正在崛起,他们或许会颠覆中国共产党,还会依照“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税金”的原则,向政府伸手要民主。然而,中国的资本家们其实并不热衷于追求民主,他们已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之上,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体制改革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体制改革实践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它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机理上的相通及其与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契合促进了它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正处于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新旧体制转轨使中国有了对新的经济制度变革理论的强烈需要。新制度经济学适应了这种需求,对中国体制改革实践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相通之处,这有利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理论的衔接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契合,既有利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传播,也有利于中国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过程。通过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的对外贸易数据。探究改革过程中各阶段制度的演化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概括归纳了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化的因素,分析了其演变方式和特点,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将朝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更加注重宏观管理和国际合作的趋势演化。  相似文献   

17.
张茉楠 《商周刊》2011,(25):23-23
中国经济无近虑有远忧,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效应”正开始逐步凸显,中国必须有能够承受增速放缓的心态和适应性,如果中国经济还在单纯为保增长而不计代价,并延误了经济转型的时机,那才是中国最大的风险成本。  相似文献   

18.
余斌 《经济纵横》2023,(1):25-31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财经文摘》2008,(3):72-75
2007年,次级债危机从美国蔓延全球,大有感染中国之势。2008年,中国将迎来奥运盛典,就在人们热衷于谈论今年会否成为中国经济拐点的时候,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场百年不遇的雪灾袭击中国南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进出口贸易对于全球技术进步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文章基于附加值贸易理论核算中国和52个贸易伙伴国18个细分行业的附加值贸易额,剖析中国加入GVC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虽然中国出口贸易会通过竞争效应降低伙伴国的TFP,但是也会通过规模效应促进伙伴国的TFP,且整体上中国加入GVC会促进伙伴国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技术红利效应。第二,从出口视角看,中国出口的溢出效应会弥补竞争效应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从进口视角看,中国进口的创新效应会强化规模效应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考虑创新因素之后,中国红利得到进一步强化。第三,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中国进口商品贸易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逐步衰减,但服务贸易会突破地理因素限制,中国进口服务贸易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中国加入GVC之后形成的“中国红利”,是促进伙伴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的进口贸易有助于发达国家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