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葫芦岛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葫芦岛市滨海旅游资源和类型,指出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潜力,提出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2.
泉州湾北岸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在对泉州湾北岸旅游资源开发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崇武古城、青山湾、百崎湖、红树林和洛阳桥的滨海旅游开发环境效应问题,提出泉州湾北岸滨海旅游开发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晋江深沪湾地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包括海底古森林遗迹等地质、地貌遗迹极具重要的科考和旅游价值。本文在总结深沪湾滨海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滨海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主要存在问题,最后从开发理念、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滨海地质旅游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海滨休闲度假游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滨海分时度假开发也渐渐成为一种趋势。积极探索和开发滨海地区分时度假,不仅可以深入开发海洋旅游资源,而且可以为滨海地区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文章通过对分时度假在我国滨海地区的开展状况及发展意义的分析,探讨了分时度假对滨海地区的积极影响及滨海地区发展分时度假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最后对我国滨海地区发展分时度假提出了建议,以期给相关开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述泉州市山海兼备,水陆齐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在地域和内容上结合较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提出泉州市在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在开发阶段和运营阶段都要重视资源的保护;根据区域资源特色突出个性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西北部地区以森林生态游为特色,东南部以滨海生态游为特色;适应“体验经济”对旅游的新要求,增加参与性旅游项目的开发;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要求;多渠道加强宣传促销,让潜在游客在认可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认可泉州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泉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在制定开发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域战略规划中,将旅游业列为五个重要发展产业之一,显示了旅游业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中的重要位置。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具有跨越发展与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优势,也具有北部湾文化协同发展的特色。在这种情势下,探讨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就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探讨,更是一种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实践性操作。当前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挑战,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当下文化因子正在成为新形势下旅游竞争的关键因素,从"文化引入"策略出发,北部湾滨海旅游业发展应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依托优势、凸显特色。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滨海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旅游建设分区与旅游项目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广西河池是广西西北部的一个贫困山区,但是该区旅游资源丰富,且有开发和建设的良好条件,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之下,该区应该抓住机遇,采取对策,大力开发民族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对河池的生态旅游资源作了全面的分析,开展生态旅游在具备一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山区,是加快实现其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理想途径;对河池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浅析,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评价研究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成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研究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非常必要,然而诸多传统的评价方法存在评价指标过多、指标权重可信度不高、评价结果多变等缺陷。文章引用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对成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该文引用欧氏距离法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体系,以成都为实证研究案例,对2000年—201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成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SDI)范围在0.53-0.72,整体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在2000—2009年处于低持续发展状态;2010—2016年处于中持续发展状态,并且很多评价指标已经达到目标系统参考值。[结论]利用欧氏距离法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是科学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并通过该方法提出了成都农业可持续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是青海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青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梅陇个案为例,对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还处于"组织化转型、产业化起步、生态化雏形"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进一步促进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中心,五项措施"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系统开发模式探讨——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对辽宁地区旅游系统现状分析,发现区域旅游系统内部发展还很不均衡.根据辽宁生产力和旅游发展水平,辽宁的旅游开发模式应该是增长极 点轴 网络开发布局模式,同时提出了五点辽宁旅游系统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范式的视角,讨论现代技术范式的困境,并分析其生态化的转变。通过对四川秦巴山区的现状与问题的归纳与分析,阐明该区需要走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发展之路,从而增强基础建设,提升经济水平。结合技术范式生态化转变,探索四川秦巴山区的绿色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出了强化和提升对技术范式生态化转变的认知水平、整合相关产业构建四川秦巴山区技术范式共同体、科技创新支撑构筑四川秦巴山区技术范式升级轨道等具体措施,为四川秦巴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I offer a normative account of development expertise. Although extending expertise beyond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experts to include local stakeholders, this normative account aims to delimit legitimate forms of expertise. I label this normative view third wave development expertise. Third wave expertise is distinguished from both the technocratic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vist views of development expertise. In particular, I discuss the notions of contributory and interactional expertise. Contributory expertise denotes the extent to which a group of agents possesses (tacit, embodied, or explicit) knowledge which can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development decision-making, while interactional expertise denot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this knowledge meaningfully. While local stakeholders may possess contributory expertise in matter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they may lack interactional expertise to communicate this knowledge. Resolving this issue, I argue, requires a mediator who can interact with and between external experts and local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经济、环境、社会、能源四个视角,选择17个因子,采用组合赋权法和TOPSIS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山西省社会生态系统绿色发展成效进行评价,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0~2002年是山西省社会生态系统绿色发展下降期,评价得分从0.30下降至0.27,此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2002~2006年是绿色发展平稳期,此阶段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能源与环境间不断进行博弈;2006~2015年是绿色发展增长期,得分从0.27上升至0.54,此阶段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15~2018年是绿色发展拔高期,年平均得分0.73,得益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此阶段转型速率放缓,社会因素成为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风险是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不可回避与亟待探究的问题。为深化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的认识与实践,研究以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较为成熟的典型地浙江省为案例,运用数据包络与因子分析方法,在对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当前效率与未来潜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合图法以效率与潜力为聚类指标,通过两者比较对浙江省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价,并将其划分为休闲农业旅游低风险积极开发、较低风险适宜开发、一般风险适度开发和较高风险整合开发等4类区域。最后,总结浙江省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特征为:(1)开发风险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条件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2)区域间经济社会相关联系程度影响开发风险分布方向;(3)开发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收敛性特征,并从中提炼出明确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方向、营造良好区域交流与合作环境和构建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风险协同管理机制等开发风险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浅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也相应不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土地的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因素。为显现开发区复杂的土地利用状况和经济现象,对开发区的现状进行科学评价,需设定多个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完成了黑龙江省级开发区哈尔滨平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和哈尔滨松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基础上,更好的与国家有关用地政策相衔接,充分体现评价指标的刚性标准,结合对其他开发区的实践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带及其对山东省区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东省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带是目前省内经济最发达、产业高度密集的核心地带,其区域背景优越。该产业带从1840年到目前经历了低水平均衡性空间结构的雏形期、多核心空间结构的发展期、带状点轴空间结构的成熟期,带来了山东省区域发展的南北差异、东西梯度差异和圈层结构。认为在发展战略上可采取轴线带动开发和圈层中心带动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达到整个区域发展的均衡网络阶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京津翼休闲农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框架下的潜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分析协同发展框架下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结果]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开发潜力整体水平较高,但北京与天津发展潜力显著大于河北主要市区,而河北地区休闲农业本身也呈现东部地区发展潜力大、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小的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结论]京津冀休闲农业在协同发展框架下整体水平较高,受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政策优势显著,围绕京津冀休闲农业已经展开了多种活动和项目,但同时面临着区域不平衡问题;应积极根据政策引导基础建立京津冀休闲农业全面发展机制,延伸京津冀休闲农业品牌体系,以充分开发京津冀休闲农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