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人们迎来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模式正以稳健的步伐走进民众生活,并在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渗透,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力。"互联网+"为时代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其带来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对时代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朱雪尘  孙瑜 《英才》2013,(1):104-105
互联网2.0时代,移动互联成为众人的焦点。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爆炸性的增长,这也让移动互联网成为PE、风投争夺的焦点。但是,值得关注的的是,虽然爆发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概念,移动互联究竟有哪些真正的创新?究竟有哪些切实的盈利模式?还是随着整个移动互联大潮,泡沫泛起?人们带着怀疑的眼光,在审视这次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20,(5):284-285
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更大的便捷,同时高校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各大高校从以前的数字化校园逐步发展为智慧校园,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的基础上智慧校园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而下文将对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建设进行思考以及分析。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及融合,孕育了各种前所未有新兴产业和新型企业形态,同时也迅速改变了各种传统行业、产业的成长形态、发展轨迹和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冲击.企业管理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抓住机会直面挑战去积极变革创新.本文从互联网加时代对企业造成的冲击入手,分析当前企业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发展的前二十年中,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处于由BAT把控主要命脉的消费互联网时代.然而随着虚拟化进程逐渐从个人转向企业,以价值经济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产业互联网将逐渐兴起.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意味着各行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的互联网化.同时,由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巨头在行业经验、渠道、网络和产品认知等方面的壁垒,产业互联网将呈现一片蓝海.互联网产业研究将在本文深入探讨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及其将会影响的三大领域,同时指出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大路径. (一) 终端、云计算和宽带网络是产业互联网兴起基础 随着移动终端多样化的发展,智能终端如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互联网逐渐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到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互联网时代开始“从小C时代”逐步过渡到“大B时代”. 在这场变革中,有三项关键技术加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物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将物联网应用到物流领域是对物流行业非常大的提升,既能促进物流领域的发展还能够有效地解决物流行业现如今存在的问题,本文也从物联网技术发展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旨在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物流技术》2011,(12):58
5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同时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 1)》和《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1)》,此次白皮书的发布将会对推动我国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电信研究院在上述两个重要领域跟踪研究多年,先后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部门提供决策研究支撑,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中国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1)》从移动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被誉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新的信息产业浪潮。在对物联网的起因和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物联网产业与高校相互促动的关系。从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和高校应用两个方面,论述了物联网对高校产生的影响。重点指出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同时,也指明了高校对物联网发展产生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给互联网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信息大爆炸,不仅改变了从前互联网的数据应用模式,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处于大数据时代的人们认识到了大数据已经将数据分析从向后分析转变成向前分析,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意味着大数据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大规模拓展的时机日渐成熟,在智能计算技术和信息采集的快速发展的当下,物联网已被我国政府列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物联网将被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而在我国,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普遍应用,物联网产业也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13,(7):35
微信是腾讯在移动互联时代扎下的一根深深的刺,现在这家以沟通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希望将这根刺在汽车业务中扎得更深入些。今年6月,腾讯汽车把"6S"一站式汽车营销平台升级至2.0版,与去年版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加入了具有强关系优势的微信,同时还植入了微博的商业化基因,小企鹅希望新的6S平台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汽车营销精准化、实效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运输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汽车一般都在进入人们的生活中,而目前使用的汽车并不限于运输.特别是在当今商业化的时代,汽车的外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好的外形设计不仅能吸引各种买家眼球,还可以更好的发挥汽车的性能条件.汽车车身造型设计是汽车设计的起点,也是塑造汽车自主品牌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仿生设计的生命形态出发,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分析了车身造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产业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着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物联网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社会各方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物联网概念而轻视其实际应用。基于此,本文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对部分企业物联网专利申请情况进行统计,通过专利共被引矩阵、系统聚类分析,进一步明显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大数据信息时代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作为现代化产业发展核心之一,大数据镶嵌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与产业,从而引发了时代的变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数据化智能化,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国家的治理政策提供新型模式,同时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生态理论的挑战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发展涉及新兴经济领域多个行业、多种产业的发展。文章从物联网的技术思想、无线通信技术、网络融合及信息处理技术与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层面对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讨。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催生一场新兴产业革命,物联网将成为新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从亚马逊到Facebook,再到谷歌和微软,全球最顶尖、最有影响力的技术公司都将目光转向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催生了很多公司,比如说高通、苹果这些公司,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新的时代也慢慢兴起,就是物联网+智能,我们经历了PC上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接下来的时代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4日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市场渐趋成熟,汽车消费逐步理性.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竞争时代.汽车企业也将由以量取胜转到以优越的性价比和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产品取胜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7,(15):65-66
人们从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到技术运用落地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如今,人们普遍认为物联网技术是继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之后,人类信息产业中的又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城市的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汽车数量、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并且,其环境的污染、能源的大量消耗等问题是世界各个国家所共同需要应对的严峻问题,借助物联网技术建设城市智能交通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在出行时使用不同种类的智能终端大规模转变和城市交通拥堵的日益加剧,已逐步影响了智能终端应用不同种类的衍生,同时也伴随着智能终端配套个性化定制车主服务,多种粘性服务产生.现阶段产业发展已通过使用车联网实施路况的智能交通应用端口,有效减缓道路交通拥堵、提高效率,是目前我国交通发展的主要应用.而车联网作为物联网下智能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推动产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车联网入口应用进行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企业管理、工业生产中,通过利用物联网计算机技术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详细论述,并且研究未来一段时间内二者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