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5):30-31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老子》第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个“和”字就概括了万物依存的关系。《论语》:“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这里,“和”不仅是礼之所用,也是为政之道,秩序之美。《礼记·中庸》以“和”为“天下之达道”,能“和”则四通八达,无往不利。达到“中和”,则天地得正,万物得育,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说,“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到“美美与共”的文化自觉,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财务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历史梳理中,提出了构筑以“技术”和“文化”为两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财务学科新体系,即“技术财务学”和“文化财务学”并存的现代财务学科体系。在阐述新体系“文化因素”经济学意义的同时,也强调了该体系在当下中国建立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龙江文化具体体现为“坚忍不拔,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和无私奉献”的龙江精神,广义来讲是龙江人的思想观念、性格、思维方式以及黑龙江的历史、人文等社会资源的总和。龙江文化促进了全省和谐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是加快龙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目前龙江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还存在着对龙江文化自觉理念缺乏足够认识,产业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协调,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弘扬龙江文化,应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龙江文化的和谐发展理念,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打造文化精品,以项目带动战略,促进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王建宁 《品牌》2011,(5):1+8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推动了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人类文明与和谐世界的发展.但在西方文化垄断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影象不免失实、有失完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影势的发展,在世界面前亟须树立一个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在“中国”国家品牌传播实践中,应将“中国”这个主体品牌和一系列子品牌相结合,以“中国文化”为核心内容,培育中国产品品牌,并发挥出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国企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建惠 《中国品牌》2013,(5):126-128
荷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数的诗词和绘画为我们营造了精美绝伦的曼妙意境。在某种意义上荷已是我们心中所寄托的文化符号。荷自古有“君子”的美誉,她的气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自然楷模。  相似文献   

6.
自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理念深入人心,各行业、各单位及各部门都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加紧建设自身和谐及相互间的和谐,以便最终实现社会整体和谐。而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使命的高校,更应该秉承这一理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本文将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入手,讨论对和谐校园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瑾 《国际广告》2009,(2):136-137
“人”和“文化”几乎是公司经营理念的老生常谈,但在它们之前分别加上“快乐”和“颠覆”,你将看到一个拿奖拿到手软的广告创意公司。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下,网络游戏作为数字出版“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使命。网络游戏蕴含着价值导向。中国网络游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向全世界传递积极向上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网络游戏是文化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物,日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为了助力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采用SWOT分析法,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加强传统文化植入、培养创新人才、加强企业合作、克服文化折扣、完善反馈机制等建议,助力中国网络游戏“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北方重工集团在“和”文化的引领下,以“和谐”促进发展,以“整合”加快发展,以“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以“接力文化”推动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春节将至。所谓“百节年为首”,热闹喜庆的农历新年以其悠远而独特的文化传承,绘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景观,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基因。迎春祈福、合家团聚,与春节相关的礼仪习俗,早已通过历史的沉淀演化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烙印,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历久不变的价值追求。那就是:追求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民族和谐、社会和谐!何谓和谐?和谐包含了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指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富足的物质生活和民主的政治生活。斗争哲学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而实现社会和谐,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与社会理想。自从我们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之后,又提出了共建和谐世界的发展理念。从提出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的理想升华,既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次再认识,也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次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纲领性指导思想。“世界历史”是研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全新视角,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出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涵了丰富的世界历史性内涵;它的世界历史传播,也体现着一定的规律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论旅行”强调外来理论本土化过程中所面对的具体历史情境意义。中国语境下的“文化研究”建基于西方话语理论旅行与中国现象本土批评的双向互动过程。在它面对中国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转型时,一方面有着批评介入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又误入了学科夺权的理论迷途。在对于“人”的根本意义的理解上,“文化诗学”则在洞察“文化研究”价值缺憾的同时提供了我们超越于它之上的一层更高的价值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际市场》2003,(7):8-8
SARS的突然肆虐,打乱了中国正常经济生活的秩序。世界社会密切关注被“非典”阴影笼罩着的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一些好心朋友为中国捏一把汗,担忧“非典”将导致中国经济“伤筋动骨”。  相似文献   

14.
李志雄  桂仕如  徐欣 《商》2013,(19):139-140
文化是一种范式、过程、结果,也是一种路径,一种视角。本文以文化的视角为切入点审视“中国梦”,认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晶。文化语境里,“中国梦”的过去是文化自觉,“中国梦”的现在是文化自信,“中国梦”的未来是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对一个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奥秘来自于企业旺盛的活力,而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则在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学习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林建 《商场现代化》2005,(8):171-172
本文主要通过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弊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注重“有形”与“无形”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协调统一,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努力创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等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和改进我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和谐理念与城乡关系 自2004年9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提出以来,“和谐”理念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引导力量。对当前的中国来说,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要实现作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乡村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城乡关系现状不容乐观。至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在拉大,  相似文献   

18.
居平 《商界名家》2006,(3):74-75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启动的第一年.上海各界、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着上海世博园区的建设。在中国大量外聘建筑设计师.大批建筑逐渐被“西化”的今天,上海世博园将会秉承怎样的思想进行设计?我们将如何看待建筑设计的“西化”浪潮墙?筑文化已经被全球化了吗?我们还要不要保留我们自己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9.
《进出口经理人》2009,(12):10-10
独具魅力的京剧画面和音乐节奏,神圣动人的“中国表情”,还记得北京申奥宣传片吗?张艺谋让世界“5分钟内感受中国”,在奥运会的国际舞台上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悠悠情韵,让世界对中国产生了好感和敬意。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5,(5)
当今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关系日趋复杂,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可谓应世所需。"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新国际秩序的理念,其提出的目标和观念成为了顺应时代的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和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