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司丽 《中国品牌》2010,(1):50-51
近日,由政府部门推出的主题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引起人们议论,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在推广一个国家的品牌时,这个国家的重要机构或者说是强势部门一包括政府、国有超大型企业、国有科研单位和大学等,应该担任重要使命。它们不但要为创造好产品好品牌而做贡献,更要为传播这些好产品好品牌而努力,它们是传播“中国制造”的种子选手。  相似文献   

2.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经理人周刊和蒙代尔杂志主办的“世界经理人年会”.于2006年12月21日在香港隆重举行。会上颁布了2006年度“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以及“中国品牌年度大奖”、“金融年度大奖”等奖项。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发挥其“中国第一动力品牌”的实力.获得“中国品牌年度大奖”(内燃机NO.1)。该奖项每个行业只评出一名。玉柴可谓实至名归。同时,玉柴集团的灵魂人物晏平董事长荣膺“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暨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3.
刘娟 《中国广告》2011,(11):44-45
如何将“中国元素”运用到品牌中,如何在品牌的塑造中超越“中国制造”进入到“中国创造”、充分发扬“中国特色”,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在路上”。——高峻一个品牌能够在全球获得成功.一定是这个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同。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能和商业进行完美的融合,那么这种文化必然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段嘉玉 《中国市场》2007,(20):84-87
品牌作为一个既具体又宽泛的大概念,其内涵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所认知。微观到中国精神文明素养,宏观到国家软实力的构建,都和品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提升企业自己的品牌,让企业的文化观、价值观在国际上广为传播?在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办的“纽曼·第三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上,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9,(14)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其除了在食器具、装饰等方面的应用,在科学和技术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纵观世界陶瓷发展史,我国陶瓷产业经历了大起大落,而陶瓷品牌的形成,也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播的过程。近些年来我国陶瓷产业步入寒冬,除了技术不足,最为关键的是"陶瓷文化"也在逐渐的衰败。探寻一条中国陶瓷品牌国际化的发展之路,就要立足文化,剖析世界文化交融背景下中国陶瓷的发展机理,进而分析顾客感知对中国陶瓷品牌国家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告导报》2008,(4):104-105
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数十年来,匣高广告秉承“恒久如一。高瞻远瞩”的经营理念,不断追求经营创新和服务创新。以诚信、专业和良好的业绩被中央电视台多次评为优秀广告公司。中国经济20余年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多的中国品牌将“创造于中国,竞争于世界”。CCTV是中国品牌传播的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7.
享受建行     
《广告大观》2008,(11):102-103
大西南广告公司从1992年成立伊始,就坚持“最短时间、最好作品”服务理念,致力于“在中国文化基因里建构当代广告”,并在中国传播领域大力倡导执行“经营、销售、传播一体化工程”,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品牌发展中的全程策略伙伴。16年来,在董事长何春的带领下,秉承“中国策略,创意中国”的发展理念,跻身中国一流广告公司行业。  相似文献   

8.
观点     
《中国品牌》2020,(1):22-23
民族品牌已渗透在生活的每个场景 时间见证发展,品牌改变中国。新中国成立70年,无数民族品牌,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从模仿到创新,从衣食住行到大国重器,民族品牌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衣食住行,提升了国人的生活品质,更助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演进。民族品牌的崛起,也给世界品牌之林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今天民族品牌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从支付扫码、健康医疗、文化旅游、家居休闲,到践行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民族品牌不断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9.
卢小平 《大经贸》2009,(6):55-55
5月23日.在暨南大学举行的华商管理和高峰论坛上,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知名教授、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开创者、享誉世界的“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茨(DOn E.Schultz)应邀作了题为“中国品牌可以和世界竞争吗?”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0.
王斌 《中国报业》2023,(10):10-12
本文以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向世界各国传递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传播中以医疗救援为主、兼顾国际文化交流的方式向沿海国家展示中国形象,并从文化、传播、语言、非语言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路径。文章研究的意义不仅为跨文化传播理论补充海上经验,而且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9,(15)
自1978年中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品牌发展的核心价值依然是困扰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要问题,选取适合品牌定位的根本在于其背后的中国文化,并将两者有效的融合起来,这是塑造中国本土品牌国际化的有效举措。本文分析了中国本土品牌国际化的传播现状、文化基因的重要作用及品牌核心价值,并对其背景下中国本土品牌国际化的传播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对于品牌传播而言,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品牌传播提供了创新的传播手段、发展空间和传播领域。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品牌传播更加无法脱离人的世界而单独存在。而每个个体的传播世界也无时无刻不经历着现实和虚拟之间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5月23日.在暨南大学举行的华商管理和高峰论坛上,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知名教授、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开创者、享誉世界的“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茨(DOn E.Schultz)应邀作了题为“中国品牌可以和世界竞争吗?”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已得到全球共识,“坐四望三”的贸易大国地位更是为世人瞩目。尽管有上百种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份额占据世界首位,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却少有人知道这是哪家中国企业生产,也说不清是哪个品牌产品和品牌制造商,更没有人会说是中国主宰了世界制造业,充其量中国还只是一个“世界工厂”。如果说日本制造取代欧美制造是靠“制造 品牌”成功的,那么中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更多的只是“制造”而没有“品牌”,中国制造的OEM实际上就是洋品牌为中国制造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而中国企业还大多安心于这样一个制造陷阱之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深化推进,中国的国际形象传播显著改善、全球政治叙事显著增强。中国需要更广泛地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其中跨文化传播中“他者”的建构,有助于形成自下而上的对中国文化的客观解读,打破文化壁垒,以此突破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7,(2)
城市品牌是城市在公众中的形象认知与情感认同,它是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城市品牌传播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城市品牌传播。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其城市品牌传播战略与路径对于中国城市品牌建构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以武汉城市品牌传播为例,分析了武汉城市品牌传播的现状与亮点、武汉城市品牌传播的挑战及问题,并从品牌传播学视角审视武汉城市品牌传播的原则与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家对本土品牌倡导“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方向的发展,本土品牌从无到有.少数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并面临品牌的国际化运作的新课题。同时,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跨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在中国的经营都更加强势。本土品牌也逐渐在从单纯追求短期的销售量提升转化向打造品牌力的方向发展了。隆力奇作为国内本土日化的第一品牌.近年来在注重品牌“知名度”向“美誉度”提升的同时,寻求和品牌广告代理公司的和谐互动,对品牌进行科学规划,对传播策略进行科学整合,已经成为隆力奇发展战略规划之一,也是增加隆力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背景:5月13日晚上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广告大观》杂志在南京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品牌传播进入听觉时代”的沙龙活动,carl-Frank Westermann教授做了“声音品牌塑造”的专题讲座,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分院的教授们也就声音品牌在中国发展的状况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沙龙由《广告大观》的创始人韩文根先生主持,在宁大型德企的公关部、在宁知名的广告公司和高校广告系的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热烈。  相似文献   

19.
“2011品牌中国女性”电视慈善颁奖晚会近日举行。信诺传播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曹秀华荣获“2011中国十大品牌女性”。曹秀华是中国公关行业的品牌舵手,是中国大陆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传播顾问品牌的推动者。同时,她也是中国会议行业首位获此荣誉的女性。曹秀华带领“信诺传播”以中国智慧与精神服务于全球化“中国利...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这次世界体育盛会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窗口和契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怎样才能彰显国家品牌的力量.从而为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积累和增强做出积极的尝试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