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成祥 《河北金融》2020,(12):38-43
近年来,我国央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领域的探索创新可谓蹄疾而步稳,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疏通政策传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取得良好成效,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系统回顾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工具创新为切入点,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需从四个方面发展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
关于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冲击了许多发达国家,而且波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我国同样遭受影响。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说明了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原因,介绍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内容,总结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发展研究》2014,(2):62-65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在拉动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多侧重于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在推动税制结构调整方面成效甚微,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压力。本文在梳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实施的积极效应、存在的“失衡”现象及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结构性调整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3年以来央行相继创设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引导政策资金流向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基于此背景构建了含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汇率冲击、金融摩擦、隐性担保和企业异质性在内的DSGE模型,模拟分析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实施初期有效提升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降低了融资成本,在20期左右对国有企业存在挤出效应,但政策效应不可持续.此外,在汇率冲击下,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施策具有独立性.总体上看,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需制定激励相容的政策传导路径,同时要重视政策资金的管理,对资金的用途进行全流程跟踪.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2013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39家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从银行竞争的角度实证分析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宽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立场提高了银行主动承担风险的水平,银行竞争程度的上升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更多的是通过大型银行发挥作用,且就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效果而言,大型银行强于小型银行;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在经济增速较快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即使在经济增速较慢地区,银行竞争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也存在促进作用;在经济上行期,银行竞争会促使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更为畅通,传导效率明显提高。因此,在深化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和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背景下,鼓励银行业竞争将有助于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银行内部决策机制出发,建立银行两部门决策博弈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具有普惠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苏省小微企业贷款数据,构建统计模型进一步从实证角度检验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对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利率的引导效应,并从中确定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期限边界、目标边界和结构性效应边界。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探究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非标融资的调节效应,本文构建两区制门限VECM模型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和非标融资利率的联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将结构性货币政策与非标融资间的利率差划分为低偏离区制和高偏离区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在低偏离区制下,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微调节就能重建其与非标融资利率的均衡关系.但是在高偏离区制下,结构性货币政策为应对金融利率的大幅波动,表现出被动调节状态,对市场利率预期的引导作用并不显著.基于此,得到如下政策启示:加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力度,并配合使用相应的财政政策巩固货币政策效果,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利率走廊"机制,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非标融资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研究国际主要央行推行结构性货币政策运作的基础上,将其先进经验与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和欧美国家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认知定位和操作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内涵、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设计安排。要完善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应继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构建抵押品分类和风险度量框架、强化对市场预期的合理引导效果、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研究国际主要央行推行结构性货币政策运作的基础上,将其先进经验与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和欧美国家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认知定位和操作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内涵、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设计安排。要完善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应继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构建抵押品分类和风险度量框架、强化对市场预期的合理引导效果、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经济新常态下重要的调控工具创新,本文在分析江西省结构性货币政策实践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样本对比,定量分析了工具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能较好地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但不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政策目标的影响力差异性较大。为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出了以提高市场效率为设计重点、以优化授信管理为完善方向、以稳金融和降成本为目标导向、以完善货币政策环境为实施保障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