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步入新世纪,面临新任务,探讨财政支农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继续发挥财政支农在财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和紧迫的。 一、加强财政支农政策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统计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超过8.5亿人。《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作为整个农村工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鉴于农业的弱质性,财政支持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但增长率波动缺乏稳定性,农业产出的增速也呈现波动趋势,财政支农政策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为发现财政支农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河南省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应健全财政支农法规、财政支农有法可依,合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扩大财政支农规模,大力扶持地方农业特色产业、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明确各级部门监管责任、提高财政监管力度,提高支农资金利用效率、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确保河南省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和客观管理部门,在支持农业发展上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财政支农工作,应当围绕支农资金的筹集、投入和管理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政府财政支农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间粮食生产和政府支农投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支农支出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正向效应最为显著,然而,扶贫资金具有负向效应,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为此,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农业支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政府支农投入对粮食生产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政府财政支农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间粮食生产和政府支农投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支农支出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正向效应最为显著,然而,扶贫资金具有负向效应,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为此,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农业支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性产业,是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与我国历史上对农业的欠债问题,致使农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分析,总结出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一、要加强财政支农政策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加农村经济活力。财政支农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加强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财政支农政策始终是国家保护、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政策落实到实处,进而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这里结合我县财政支农现状和今后应如何选择财政支农重点及政策谈点看法。 一、我县级财政支农现状 1、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要求。开化县是一个山区穷县,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在县财政收入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法》,在预算安排上、尽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每年农业投入包括农、林、水、气象等部门事业费约在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三农"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所以,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是否到位,既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支农工作成效和财政支农的职能发挥,也关系到我国农业治理体系和农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否实现。本报告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财政支农现状,研究如何通过全面深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三农"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所以,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是否到位,既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支农工作成效和财政支农的职能发挥,也关系到我国农业治理体系和农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否实现。本报告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财政支农现状,研究如何通过全面深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政府始终是我国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财政支农对解决"三农"问题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张掖市财政支农问题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财政支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与农业对GDP的贡献度不协调。财政支农投入不断增长,而农业对GDP的贡献度不断下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张掖市财政支农的效益不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多年实践证明,要使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是农业发展的保障,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而资金投入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本文试通过对我国农业资金投入机制的分析,对如何进一步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作一些探讨。 一、经济发展、农业发展与农业资金投入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几次大的波动,都与农业生产的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的相关关系表明,农业发展的波动是经济发展周期振荡的重要诱因,经济本身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是以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基础的。 我国农业发展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历史资料表明,农业资金投入的波动是一个重要因索。我国农业资金投入按来源分,主要包括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各种资金和金融部门的农业贷款,以及农村集体和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投资,乡镇企业支农资金,农业利用外资等。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命脉,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确保国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为此,做好财政支农工作、转变财政支农方式,不仅是财政工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稳固、涵养财政收入基础税源,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财政对农业投入资金较困难的情况下,财政支农工作应以“发展生产、培植财源、多渠道投入、强化管理”这一思路做为方向,进而实现财政支农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进一步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笔者就如何实现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取向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取向的重点 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作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投入不足,财政对农业的实际支持程度不高,这也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正迈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发展急需加大财政投入规模。本文运用统计一般描述法,分析了我国农业财政投入绝对与相对规模,得出农业财政投入绝对规模在不断加大,但是从相对规模看,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GDP的比重变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根据这一结论,提出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把握重点投入,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业投资的法制化与规范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致使农田水利、农产品流通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为尽怏改变现状,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有所增加,其带来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鉴于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方式,以及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体系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能使支农资金发  相似文献   

17.
促进农业发展,振兴国家财政是关系“九五”时期和到201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两大重要任务。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各级财政部门要从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指导财政支农工作,把加强财政支农工作与促进农业发展,振兴国家财政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报告遵循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将中国财政支农政策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将财政支农政策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国民经济恢复过渡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49—1952年),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53—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79—1993年),"分税制"改革时期的财政支农政策(1994—2003年),"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背景下的财政支农政策(2004年以来)。以全面客观发展的角度,去梳理、认识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与体系的形成发展历程,系统地描述、归纳不同阶段中国财政支农政策与体系的特点与特征,为未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支农体系、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对农业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农业投资的力度,但是,长期以来农业投资与其他产业投资的差距越来越大,农业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农业基础脆弱、发展滞后的关键性因素。在农业投资中,财政投资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研究财政农业投资问题,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将面临着历史性转变,到2000年要实现粮食产量一万亿斤和棉花产量一亿担,使我国广大农村达到小康两个目标。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更好的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适应、促进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形势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当前财政支农工作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只有在支农资金管理上动脑筋、花气力、做文章,制定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