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河北省提出重点培育特色小镇计划,并借助多种融资模式,加快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步伐。通过分析河北省特色小镇现状,对河北省已提出的特色小镇进行系统分类,总结出河北省建设特色小镇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比分析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常用的融资模式,分析PPP融资模式具有的优势,进而提出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如何有效应用PPP融资模式。最后根据河北省建设特色小镇中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和PPP融资模式应用时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后工业化时代人们探索人居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高,并对产业结构转型、区域竞争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型空间。其建设可推动产业资源集聚、生态环保水平提高,同时也是探索新时期社区化低碳生活环境的全新命题。以机制创新带动特色小镇融资渠道拓展,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支持特色小镇建设。长久来看,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创新基地建设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实力和经济增长潜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各地正在推进的多种制造业创新基地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特色小镇、制造业高新区三个层次,并选择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华夏幸福特色小镇、苏州高新区为典型案例,探讨其运行机制,揭示不同类型制造业创新基地在技术创新扩散中的作用.结合案例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特色小镇、制造业高新区可分别采用"政府投资引导+风险投资孵化+投贷联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融资创新、"组织架构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创新"的金融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特色小镇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特色小镇是聚合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平台。这也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的要求不谋而合。在此背景下,2017年赣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一批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基于此,我们针对赣州市18家市级特色小镇做了专项调查,试图把握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新变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赣州模式"。  相似文献   

5.
朱元甲  孙晓筱 《银行家》2020,(4):99-102
特色小镇是新型环境、产业、生活相互融合的综合发展模式。在发展上基于"产业+金融"两轮驱动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导,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力量,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实现金融市场各方资金的对接。特色小镇的资本运营具有特殊性,兼具或者介乎企业融资和项目融资之间,既可以包装成企业法人实体运营的项目融资,也可以是企业以项目开发投资运营为主的融资。  相似文献   

6.
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本文以特色小镇东台市安丰镇为例,就特色小镇概念及特点进行详细阐述,总结了安丰镇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以此推广提出"政府支持"、"注重特色产业塑造"等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业的支持,利用金融资源将助力特色小镇创建与培育,创建国中存在着设计不足,模式僵化,创新力不足等问题。银行业加快特色小镇发展需要宽松信贷政策,投联贷,创新金融产品等等几个方面的来支持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在此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和创新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农村"五权"抵押融资模式,在盘活农村资源,解决农村资金瓶颈,激发农民创业热情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村"五权"鄂州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为各地在农村产权融资实践中带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金融需求特点,基于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和农村金融发展薄弱的现状,探讨了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途径,包括深化区域金融改革,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引导信贷资源向“三农”倾斜,平衡城乡发展的信贷资源;创新融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保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西娟 《南方金融》2014,(10):91-9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金融需求特点,基于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和农村金融发展薄弱的现状,探讨了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途径,包括深化区域金融改革,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引导信贷资源向"三农"倾斜,平衡城乡发展的信贷资源;创新融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保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刊2011年推出以下方向性选题,并长期向广大作者征稿。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创业板建设参考选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与业态特征;创新性企业融资需求特点与融资制度变革;创新性企业融资工具创新;创新性企业融资创新典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是中央及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从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融资问题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需从融资制度、融资主体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等多个层面入手才能加以破解。本文运用规划手段从全局高度系统地分析了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对其未来的投融资需求进行了科学预测,并从融资模式创新、融资制度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是中央及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从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融资问题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需从融资制度、融资主体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等多个层面入手才能加以破解.本文运用规划手段从全局高度系统地分析了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对其未来的投融资需求进行了科学预测,并从融资模式创新、融资制度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刊2011年推出以下方向性选题,并长期向广大作者征稿。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创业板建设参考选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与业态特征;创新性企业融资需求特点与融资制度变革;创新性企业融资工具创新;创新性企业融资创新典型案例;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创新性企业家群体行为;风险投资与创业创新机制;海内外创投公司的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把推进城镇化建设摆到了突出的战略位置,强调城镇化是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大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一段时期海南发展的难得机遇。海南省会经济圈、琼北1小时经济圈、环岛高铁、特色小镇建设等一批城镇化项目,将带动海南在统筹城乡中加快发展步伐。本文从分析海南城镇化制约因素出发,结合海南省区域经济特点,探寻金融支持海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岩 《甘肃金融》2022,(1):68-71
文章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企业并未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能力欠缺、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前景不确定,分析了政府主导模式、股权融资模式、债权融资模式等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几种模式,提出推进股权融资改革、发挥政府主导模式的引导作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创新等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农村居民增收增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与国有土地入市不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利益分配复杂、融资渠道不畅等特点,当前研究对入市实施机制、金融支持模式仍缺乏深入理解。在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选择D区进行深入调研,总结提出了区级统筹推进机制、入市收益分配机制、镇级公司联营机制、项目整体谋划机制等四大机制创新。研究发现,以"整体授信分批实施+打造合规还款来源+提供区级增信支持"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模式,可有效解决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带来的融资缺口,各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包括增加融资主体、扩大融资对象、创新融资手段等,文章试图对目前的融资模式进行概括与评述,并结合国外保障房建设经验,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海西州被确定为青海省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目前海西州已在统筹城乡的实践上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海西州统筹城乡发展的融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海西州统筹城乡发展受限于财政资金持续投入不足、金融支持力度不够、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民间资本投资模式单一等融资难题.为进一步促进和加快海西州统筹城乡发展,亟需优化统筹城乡发展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资金这一首要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策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突破口。为创新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应根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PPP子模式BOT、TOT等模式特点与伊斯兰金融产品特点进行融合,提出Mudaraba(利润分享)、Musharaka(股本参与)、Ijarah(融资租赁)、发行伊斯兰债券、设立伊斯兰专项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