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待解决问题主要有:农地所有权归属不清、不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非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收益分配不完善、入市交易违背农民意愿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加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法制建设,落实确权工作,建立交易市场,强化规划监管,完善定价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农村集体组织治理。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待解决问题主要有:农地所有权归属不清、不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非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收益分配不完善、入市交易违背农民意愿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加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法制建设,落实确权工作,建立交易市场,强化规划监管,完善定价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农村集体组织治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北京市大兴区和成都市郫都区等33个试点地区实行的"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改革受到了积极欢迎.通过调研发现:此项改革事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地根"和"银根",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一旦全面放开入市,将对金融体系形成系统重要性的冲击.因此本文详细阐释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土地配置机制重大改革的内涵,深入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宏观冲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贾莉  危旭芳 《新金融》2023,(1):30-36
虽有《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支持,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的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金融机构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因此,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探讨目前影响金融机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供给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在“金融排斥”现象;(2)影响供给意愿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借款人因素、业务因素、抵押物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为提升金融机构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的供给意愿,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程,应借鉴金融实践创新,进一步加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主体的信用培育,完善抵押贷款担保体系,完善地方性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保障用地抵押融资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及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较大,但使用效率偏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其增值潜力明显,改造入市资金筹集压力较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有广东东莞模式、江苏昆山模式、湖南长沙模式等,金融机构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也取得了一定经验。但由于用地确权有困难,流转无序,现行法律法规体系滞后于相关政策出台,导致相关金融供给仍显不足。为此,我国应该加快修订相关法规,健全市场体系,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工作,引导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论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对大兴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现状和入市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较为特殊的制度安排。论文在梳理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政策演变脉络的基础上,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展和取得的经验进行归纳,对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背景下的村尺度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我国正在推进实施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诱发了新的农村集体土地矛盾,对传统的农村经济产业和村民收入方式带来冲击。论文在分析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因素、典型模式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不同流转模式下的村尺度规划策略,以期为科学指导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促进城乡国土空间均衡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机制。本文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收益分配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流转收益分配中遇到的  相似文献   

10.
闫拥军 《投资北京》2014,(10):32-34
加快《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工作,尽快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成为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当务之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农村金融市场融资能力及信贷效率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首先基于帕加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选取与经济增长率相关的且能反映农村金融市场融资能力的金融指标,其次基于这些金融指标,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在统一的框架内综合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情况,并定量分析农村经济增长与信贷、投资间的互动过程。计量结论显示在长期信贷与优化的金融结构、完善的金融融资渠道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但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不能内生吸引信贷资金。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在于发展高效农业,监管部门要通过指导意见改善农村金融结构与金融渠道、促进信贷支农特别是支持乡镇企业的投资,以此为基础实现农村产业与农村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改善收入分配:理论进展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外金融发展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要使中国下一步的金融发展起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使全体人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作用,就必须不断放松金融管制,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力求建立"普惠式"的金融体系;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大力促进金融业的竞争;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机构,促进小额信贷发展;加快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以不断降低金融体系的成本;加大金融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支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陈金至  温兴春  宋鹭 《金融研究》2021,497(11):79-96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异质性代理人模型,刻画了收入差距通过信贷渠道影响房价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收入差距的缩小提升了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比,使该类人群获得了更多的外部融资进行购房,由此产生了两方面效应:(1)信贷约束放松降低了住房流动性溢价,从而对房价产生负向影响;(2)收入上涨增加了住房边际效用较高的低收入者对房价正向影响的权重,从而使住房需求上升的效应抵消了此前的负向影响,最终促进房价上涨。通过对1970-2017年44个国家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高收入者收入的下降,低收入者收入占比的上升在放松信贷约束和提升房价方面具有更显著的作用。据此本文认为:一方面要通过增加住房供给来化解城市化率提升与高房价之间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缩小收入差距,推动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城市化,并引导信贷资源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是当前促进国内大循环、稳定社会融资规模和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至2004年的数据,考察了非国有控股的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的财富集中度和风险厌恶程度等异质性特征与中小企业所处地区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对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财富集中度和所处地区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对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具有积极影响,但企业家风险厌恶程度与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部分企业家异质性特征在我国目前的融资环境下,是影响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的重要因素,而金融市场化程度则对其功能的体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宇虹  黄霖 《金融研究》2019,466(4):149-167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金融知识体现了小微企业主对经济金融相关信息的认知与决策、以及使用正规金融工具与服务的能力,因此将作用于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力。实证结果发现,金融知识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表现为更重视创新的必要性与员工的创新能力,也有效改善了创新活力。这对相关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与开展面向小微企业主的培训,提供了积极的数据支持。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知识通过市场认知机制与信贷约束机制分别作用于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力。在市场化高、非国有经济发展好、金融市场化高的地区,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强而创新意识不强,金融知识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升创新意识,即提升市场认知机制发挥作用;而在市场化低、非国有经济发展差、金融市场化低的地区,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强而创新活力不强,金融知识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升创新活力,即缓解需求抑制型信贷约束的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路晓蒙  吴雨 《金融研究》2021,491(5):40-58
农村土地流转是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农户面临的融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从转入土地的视角对农户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户的农业信贷约束较为严重、信贷缺口较大。同时,转入土地这一行为对农户信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转入土地这一行为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农业信贷需求,但对非农信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2)虽然相比未转入土地农户,转入土地的农户参与农业信贷的比例较高,但其面临的信贷约束更加严重;(3)转入土地农户的信贷金额满足度较低,信贷金额缺口也较大。进一步从土地规模来看,转入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其信贷需求更大,信贷约束与金额不满足度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这一行为会导致农户面临更大的信贷约束问题,应持续加大对转入土地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花弘毅  李曜 《金融研究》2022,510(12):112-129
本文基于银行网点设立和家庭信贷选择的视角,研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居民贷款可得性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根据我国2000—2018年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和CHIP2018家庭调查等数据,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出良好的支农支小效果,缓解了农村地区信贷约束,比较而言,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表现相对偏弱。具体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扩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研究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土地财政和政府隐性担保融资机制,借此考察在土地财政体制下土地价格的波动特征、驱动因素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同时使用2004Q1到2016Q1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贝叶斯估计。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土地需求冲击、土地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是驱动中国土地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货币政策冲击和土地供给冲击是引起短期土地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土地需求冲击在长期中驱动了土地价格波动。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土地财政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放大效应,正向的土地需求冲击将推高土地价格,并通过抵押约束机制引起宏观经济波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将放大该效应,并进一步对土地价格形成正向反馈,从而引起宏观经济更大的波动;在土地财政体制下,正向的土地供给冲击有助于抑制土地价格上涨,并减少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9.
彭俞超  马思超 《金融研究》2022,510(12):93-111
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非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上市公司借贷成本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非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每提高10%,上市公司借贷成本平均下降1.6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结果同时受到“竞争压力”与“信息溢出”两种机制的作用:前者表现为在银行业竞争程度更高的地区,非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更能显著降低企业的借贷成本;后者表现为,非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时也能降低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费用开支。本文探索金融科技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成本,为金融科技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金融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即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需求。本文通过对温州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非正规金融更能满足不同收入等级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在比较分析了农户在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融资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最后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资金来源的因素,并对促进农村地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