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海峰 《银行家》2020,(4):111-113
庚子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的到来,也给未来银行业、特别是中小型的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的数字化带来新的警示:一场"不可逆"的金融科技应用深度战役已经加速到来。需要关注的是,中国银保监会2020年2月15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科技应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直接对银行业运用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加速"要求。疫情危机,正成为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对于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普遍与国有大行和先进城市商业银行存在差距的农商银行,也加速迎来数字化考验。  相似文献   

2.
胡鹏  刘硕 《上海保险》2020,(8):16-20
一、引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崛起,各类科技元素也逐步延伸到金融服务当中。金融从业者积极运用新兴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形态,从线上支付到区块链货币、从自助银行到无人银行、从远程客服到智能投顾,传统金融机构正向"线上金融"和"智能金融"转型。与此同时,新兴科技企业也凭借其技术优势积极布局金融业.  相似文献   

3.
<正>第十八届亚洲银行家峰会上,业界、学界对于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似乎己经达成共识,即金融科技将导致重大产业革新。改变正在发生:近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和四大互联网巨头陆续开展合作活动,为金融服务变革注入了想象力;传统银行网点正在实施"瘦身",大踏步迈进智能化时代;为了抢回信用消费这块"大蛋糕",银行纷纷推出申请和使用较为简单、便捷的"虚拟信用卡"……展望未来,科技发展及与金融的融合,将推动银行业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刘银行2019年5月5日来稿指出,做好假日存款营销应有金融科技思维,创新假日存款营销方式,拓宽渠道,做大流量,增加沉淀,实现存款有效增长。银行要主动聚合前沿科技、金融场景,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搭建开放金融服务平台,把"打开入口、扩充渠道、做大流量、留住资金"作为目标,打造"互联网+消费+金融生态圈"的新模式。积极将银行的金融功能嵌入到居民常用APP中,  相似文献   

5.
申学清 《银行家》2013,(10):20-21
当前,随着金融脱媒形势加剧、金融改革日益深化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近年来,郑州银行立足小微、面向"三农",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走特色化和差异化之路,与大银行形成错位经营,努力打造"草根银行",在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下面,我将简单介绍郑州银行特色转型的有益探索及本人的几点体会:郑州银行发展简况及特色经营实践郑州银行的前身,可追溯到1980年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互联网金融热潮席卷中国。从现代互联网公司到传统银行,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者,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热情空前高涨。金融,似乎不再是传统银行、保险的特权。面对"搅局者"和"逼宫者",银行大佬不得不放下身段,调适心态,加快了金融的互联网化,甚至杀入对方的领地,进军电商。  相似文献   

7.
本刊点评     
正科技金融重在破解信息不对称本刊记者/梁春丽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极为重要的机制和制度安排。影响全球的思科、推特、苹果、微软、雅虎等科技创新型企业,都曾受过美国硅谷银行及风险投资机构的大力资助。然而,由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天生特性,其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型银行在积极"先行先试",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金融对科技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IT规划的实施中,邮储银行将充分借助新技术,将科技创新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实现"一个转变"、"两个突破"、"三个智慧化",通过科技引领实现弯道超车,打造以"体验"与"智慧"并重为特征的"智慧型银行",从加快推动智慧银行建设、加快构建面向应用的大数据体系、加快构建移动金融渠道平台、大力提升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金融电子化》2013,(1):26-26
2012年12月20~23日,"银行科技发展奖"展区再次亮相中国国际金融展。作为本届金融展的一大亮点,展区回顾了奖项设立20年以来行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展示了近年来各机构的优秀成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2012年是"银行科技发展奖"设立的20周年。为加强奖项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届金融展"银行科技发展奖"  相似文献   

10.
[引言]零售银行是银行发展的方向,这已不容置疑了,笔者研究零售银行已十年有余,并一直致力于谋求其解决之道,2001年10月正式放弃银行金饭碗,以金融职业咨询人的独立身份推广零售银行品牌完全策划方案--百字金融.当时我国银行决策层对零售银行已相当重视,零零碎碎的产品品牌也已在推出,但两年过后才发觉这是一段"雷声大、雨点小"的过渡期.截至到目前为止银行真正通过产品品牌推广产生巨大效应的只有"一卡通",广发"真情卡"将紧随其后.我想此时此刻我必须把十年磨的剑--百字金融公开发表,以示本土金融职业咨询人的良知和起到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抛砖引玉作用.该方案现已被杭州市商业银行采用,不过对笔者来说却是个成功的"陷阱".  相似文献   

11.
华勐慧 《新金融》2020,(1):26-31
金融科技发展浪潮下的"BANK4.0"时代,核心是以创新型技术手段,使业务效用和体验脱离物理网点束缚,并以物理网点为基础实现渠道延伸,将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直接嵌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在开放互联的背景下,国内外部分商业银行正在尝试将银行服务开放给第三方,由其在自身平台上重塑综合服务体验,变革银行业本身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这就是"开放银行"。本文以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脉络为切入点,对国内外"开放银行"的发展现状、业务模式及技术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开放银行"为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对如何把握"开放"价值,实现"开放银行"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金融科技对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借助百度搜索指数构建各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数,基于2011—2019年152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效果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科技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市场挤出效应,能够提升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第二,在银行资产端,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流动性创造;在银行负债端,金融科技通过市场挤出效应抑制流动性创造。第三,金融科技对东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相对于地方性银行,金融科技对全国性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结论对于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升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科技已经成为银行实现发展战略、业务运营、金融创新的基础平台,同时信息科技的安全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华融湘江银行自2010年成立以来,以创建"好银行"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年前,京城的政府官员、银行代表、金融界的专家学者聚会"科技总部新区发展战略金融峰会",对总部经济的发展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对年报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结合2008—2019年我国92家银行面板数据,考察银行金融科技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够提升经营绩效;降低不良贷款率以及成本收入比是银行金融科技影响经营绩效的中介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规模更大的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经营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资本充足率更高的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更有效地提高了股本收益率,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则不存在明显差异。   相似文献   

16.
枫叶正红时     
王快雪 《银行家》2007,(12):137
2007年金秋,天津滨海新区迎来了近百家小银行的"大行长"。这是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沿寻地方金融发展脉络,精心承办的"全国地方金融第十一次论坛",是地方金融改革的践行人守望精神家园,诉求和谐发展之哲思,是银行家以"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关注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本挖掘方法构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指标,基于2011-2020年469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发展与银行提质增效的多维关系。研究表明:银行发展金融科技,通过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营效益,提升信贷风险管控水平优化银行成本效率,从而实现银行提质增效。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对大型银行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的影响略为迟缓,但是大型银行运用金融科技优化经营绩效的整体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金融科技的浪潮席卷而来,银行4.0的步伐越来越近。客观审视过去几年的发展模式,我们深刻认识到,原来的经营理念、方式、手段等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更新理念、转换"赛道",摆脱原来的路径依赖,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发展曲线"。2018年以来,贵州银行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制定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构金融科技指数与银行市场竞争指数,以中国59家商业银行2013年至2017年的年度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获致结论:金融科技发展与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就金融科技指数的子指数而言,支付结算指数与风险管理指数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郭晔  未钟琴  方颖 《金融研究》2022,508(10):20-38
商业银行通过布局金融科技进行的金融服务创新,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05—2019年323家商业银行与科技企业战略合作的数据,研究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如何影响其信贷风险与经营绩效。结果表明:(1)银行布局金融科技战略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绩效;(2)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其自身创新能力与竞争力从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3)银行布局金融科技,通过降低信贷风险、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提高运营管理能力与拓展中间业务这四个渠道提高了银行经营绩效;(4)全国性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使其信贷风险水平得到降低,资本充足率低的银行通过布局金融科技降低信贷风险的效果更强。同时,信用贷款比重越高的银行通过发展金融科技降低信贷风险、提高经营绩效的效果更加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商业银行顺势而为所进行的金融科技布局的微观经济后果,也为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