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网上银行作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金融业,以其低廉的成本、"3A"服务等优势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使其在中国乃至全球得到快速发展.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不仅与中资商业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领域展开竞争,而且还将借助网络无极限的优点,与中资商业银行在网上银行领域展开竞争,以弥补外资银行网点少、规模小之不足.对此,中资商业银行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及早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尽快解决网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伟  崔毅峰  范广萍 《活力》2012,(10):134-134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与兴起 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 or E-bank)又称为网上银行或电子银行,其本意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二是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这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我们日常提及的则多为后者,即网上银行服务。作为金融服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银行业务已经不仅仅是传统银行产品简单地从网上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相似文献   

4.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金融电子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我国四大专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 ,其中网上个人汇款和网上支付业务受到广大居民的青睐———过去必须到银行或邮局才能办理的繁琐汇划业务 ,现在通过网上银行即可轻松“搞掂”。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手续非常简单 ,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和需注册的信用卡或储蓄活期存折 (配套取款卡 ) ,到银行柜台填写申请表进行注册 ,开通网上银行账户后 ,便可享受包括网上汇款、网上支付、网上查询等服务。比如 ,如果你想将本人账户资金汇往他人账户 ,或用于支付网上购…  相似文献   

6.
网上银行作为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给广大消费者的银行理财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原来必须到银行柜台办理的业务,如今通过互联网,即可直接进入银行,随意进行账务查询、外汇买卖、银行转账、网上购物、账户挂失等业务,客户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办妥一切银行业务。然而,就在人们享受网上银行便捷服务的同时,与之相伴的风险也一同产生。  相似文献   

7.
网上银行以其方便快捷、足不出户提供银行服务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近年来,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迅猛,网上资金交易和转移日益频繁,公众对网上银行服务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1月份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以来,以网络购物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网络银行的产生。网络银行就是基于因特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手段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或虚拟网站。网上银行的出现,改变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它能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灵活性强的特点,是在因特网上设置的虚拟银行柜台。本文介绍了网上银行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及优势、国外网上银行发展战略,以及网上银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国内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认识网络银行 究竟什么是网络银行?美国最著名的网络银行咨询公司高莫斯要求在线银行至少提供以下五种业务中的一种才具有进入网络银行评价体系的资格:网上支票帐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动服务和网上个信货.  相似文献   

10.
黄英峰 《企业研究》2012,(16):99-100
互联网的应用和延伸引发了银行革命,同时衍生出了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的产生不仅打破了传统银行一揽天下的布局,也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网上银行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客户提供提供一个虚拟的银行柜台。这个虚拟的银行柜台完全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方式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为客户提供服务。故此,开发网上银行业务已成为每个银行的发展重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一种虚拟的银行形式——网上银行应运而生,它是通过电子流和信息流来实现离柜银行业务,借助因特网遍布全球的地理优势及其无间断运行、信息传递快捷方便的优势,突破传统银行的局限性,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全新现代化服务。网上银行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生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和商业银行业务品种不断创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应运而生,它主要是指银行通过电子化渠道向客户提供诸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POS、ATM等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属于一种新的银行服务渠道创新。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柜面服务为主的传统服务逐渐向以电子银行服务渠道方向转变的新型服务方式,为商业银行业务产品创新和拓展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广大客户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的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3.
电子银行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支付系统的网上金融服务系统。用户使用电子银行可以在网上实现银行账户资金查询、银企对账、银企转账、银行账号挂失、公共信息查询等(包括存贷款利率、外汇牌价、银行各项业务介绍);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实现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等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攀 《上海企业》2004,(2):25-28
一、网络银行的风险种类 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在颁布的《网上银行业务暂行办法》中,将网上银行业务定义为“银行通过因特网提供的服务”。当因特网技术在银行业被应用和推广后,银行服务的网络化水平出现了质的飞跃。随着网络银行的形成、发展,网络银行的风险逐渐凸现出来。网络银行作为一个综合的交易系  相似文献   

15.
一、网上银行风险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网上银行以其方便、快捷、跨时空、低成本、全能化经营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银行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网上银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网上银行也由于其基础环境的开放性、技术的复杂性、交易的虚拟性、跨国界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性等因素,使其既面临着传统银行所具有的许多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郝立 《活力》2005,(6):75-75
近年来,网上银行在我国获得了迅速发展。1996年,我国还只有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到2002年年底,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的中资银行占中国现有各类银行的27%。其中中信实业银行和深发银行的网上银行,开通率达100%。华夏银行为88%,建设银行为33%,广发银行为25%,农行网上银行业务已处于试运行阶段。截至2002年年底,国内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客户达166万户,办理业务901万笔,交易金额23446亿元。  相似文献   

17.
喻晔 《企业导报》2009,(9):93-94
在整理网上银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桂林游客为调查对象,分析影响游客网上银行使用意愿的因素并加以剖析,提出银行加强网上服务、增强游客使用意愿的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1引言许多厂商为降低销售成本,吸引全球范围的客户,扩大销售规模,开始建立网上商场。为网上商场提供结算服务,基于计算机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网上银行开始出现。例如美国亚特兰大网上银行,可通过国际互联网为全球客户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各种金融服务,让客户感到既舒适又方便:结算、储蓄、信用卡、对帐等所有的银行业务,只需通过网络浏览器在网上银行主页上进行操作,便能够获得网上银行提供的各项金融服务。可见网上银行是一种虚拟银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兴行、科技富行”要…  相似文献   

19.
新的金融热潮下,越来越多的银行致力于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我国网上银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机遇的同时伴随着风险,网上银行风险的主要来源是网上银行的虚拟性,网上银行不仅要面对传统银行所要处理的各种风险,同时还要面对网络带来的风险。因此在实践中,网上银行的风险监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张庆考 《河北企业》2009,(11):54-54
个人支票是由在银行开设个人支票储蓄专户的个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一种票据,其实质是一种以个人信誉为保证,并以支票为结算凭证的活期储蓄存款业务。1996年我国出台的《票据法》对个人支票的发展在法律地位上进行了肯定。近几年,一些银行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陆续开始推行个人支票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