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失地农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的急速推进,城郊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严重,尽管各地市在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存在层次低、覆盖低、待遇少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城郊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为农民市民化提供基本保障,适应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完善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通过对南京市城郊深入的实例调查研究,在明确了该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之后,运用社会保障等相关理论作为指导,明确地提出了必须为该群体建立科学、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作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一种独特模式,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一致关注。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过程既需要土地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等层面的创新,又需要失地农民自身转变生活方式,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辽宁地区城郊旅游发展的问题,以"互联网+城郊旅游"的思路,构建了一个面向辽宁地区城郊旅游市场的服务平台,集聚城郊旅游供应,整合城郊旅游需求。"互联网+城郊旅游"这种全新旅游服务模式,有利于活跃城郊旅游市场,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村产业经济升级。  相似文献   

5.
论被动型城市化中失地农民就业转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婷 《商业时代》2007,(19):8-8,69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许多城郊农村被动地加入到城市化行列,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农民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农村非农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发展。被动型城市化即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对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也应由政府主导。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的就业转移可遵循"123"转移机制,即一个"领导小组"、两个"中心"、三种"就业模式",并由此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机制,从而将失地农民的就业与培训纳入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弥勒县城市建设的加速,位于县城中心的弥阳镇城郊的大量土地被国家征用,部分村民成了失地农民,发展后续新兴支柱产业、缓解农民持续增收难成了该镇党委、政府的第一发展要务。为此,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辐射,  相似文献   

7.
《商》2015,(44):70-7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战略选择,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内生增长模式"的关健,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和核心是在人本思想和视角下更加关注农民工城镇化,即农民工市民化,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仅要探讨农民工以及城郊失地农民的身份与权利等问题,更需要关注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意愿和意识,使其更好地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8.
张林林  叶蕊  易婷  邹红  刘程炜 《现代商业》2014,(24):164-166
以城镇化建设中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安徽省部分地区农民失地后我就业的现状、影响就业的因素及特点,并对此进行分析,得出原因,结合国际及国内城镇化部分示范地区关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先进经验,进而提出一些关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及建议。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案,系统的研究安徽省部分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机制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而其养老保障功能尤为突出。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城郊农民失去土地的风险增加,其面临的年老时收入降低的风险也增加,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年老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失地农民自愿参保积极性不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定位不清、失地农民个人缴费负担过重、各区养老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而将失地农民纳入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自身能力和素质不足的原因,很难适应城市社会生活,这就导致他们在失去土地后很难找到工作。从而引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长沙作为国家"两型社会"试验点"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对其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进行关注无论对于长株潭地区还是湖南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浙江安吉县城西郊为例 ,认为现阶段安吉县城西郊规划建设中所采取的跨越式发展的结构布局、走生态化之路的主导产业选择 ,并在外部环境上辅助予快速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较好的郊区居民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郊地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郭媛媛 《现代商业》2011,(2):272+271
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本文从理论角度对失地农民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失地农民适应城市生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刘虹 《消费导刊》2010,(2):124-12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严重缺位,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又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因此,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应当坚持"土地换保障"的总体思路和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原则,政府应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主体,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还要配套制定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建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在我国农村地区土地与农民之间相互依存,土地与农民的一切基本权利息息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的大量集体农用地被征,产生了大量的"特殊弱势群体"--失地农民。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现阶段国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结合目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不完整、保障内容不全面、保障资金筹集困难及保障制度缺乏法律保护问题,为了保障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的基本权益,政府需在建立合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健全征地制度,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征地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个迅速膨胀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加之当前征地工作中的问题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为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通过征用变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数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提升,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产生了倍受关注的"失地农民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征地制度及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的现状,揭示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并通过对国内现有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各种尝试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办法,以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春双 《华商》2008,(2):64-65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由此引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然而,由于在具体的操作中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以及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落实到位,失地农民与政府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妥善安置好失地农民,解决好他们失地后的生计发展问题,不仅是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依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尝试性地给出了张承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两地区"十五"期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地区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最后,文章提出了张承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架。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关系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现行体制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来妥善处理农民社会保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昊然 《对外经贸》2016,(7):111-113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再就业是维持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创业则是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失地农民创业现状的实地调研表明,失地农民创业过程中面临资本不足、创业形式单一、缺少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效果不佳等困境。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拓宽失地农民创业融资渠道;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改善失地农民创业环境;建立农民创业服务机构,健全失地农民创业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