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政  郑伯红  贺清云 《经济地理》2011,31(3):404-408
1980年代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中心。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职能等级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历程的研究,指出其空间结构为多中心模式,即主次中心城市带动组团城市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空间结构模式的成因以及其对于城市扩张、制造业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认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模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控制城市规模、促进制造业发展、缓解城市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托,城市群的职能结构及其合理性对于域内城镇化的职能分工和产业发展规划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提出的"5+9+6"的城市群空间格局为背景,采用优化后的Nelson职能分类法对20大城市群进行职能特征的分析,基于规模效益、职能强度和职能多样性三要素,结合职能结构对城市群职能体系特征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结论显示:(1)城市群职能规模方面,国家级城市群整体较高,区域级城市群空间分化较为明显,城市群职能规模从沿海到内陆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2)城市群职能强度呈现出东南沿海最高,中部地区城市群较低,西部地区城市群较高,华北城市群强度中等的整体空间分异规律。(3)城市群职能多样性方面,区域级城市群职能多样化指数较高且整体较为均衡;地方级城市群中黔中城市群较低。(4)利用沃德误差聚类法将城市群职能体系分为三大类,各类别城市群职能体系特征差异明显,据各类别差异及问题提出了城市群职能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7):50-60
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城市群空间结构不断优化、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城市联系更为紧密和均衡,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过程。运用分形计量模型、修正引力模型以及熵值法,对成渝城市群发展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质量较高,表现为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开始显现,城市整体空间布局较为均衡,城市之间交通网络通达性较好。(2)成渝城市群规模结构质量欠佳,表现为城市规模结构体系发育还不成熟,中间位序城市缺失,尚未形成大—中—小城市梯度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城市联系依然呈现放射状非均衡结构,城市群边缘区和省际接壤区存在城市联系"洼地",成都—重庆双核城市间联系尚不充分,城市群城市联系质量有待提高。(3)成渝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同步,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差异明显,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双核"特征突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4)完善成渝城市群交通网络,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强化边缘区和接壤区跨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能有效推进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出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趋势。探究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在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中的特殊作用,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使用十大城市群164个地级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了城市群多中心发展对群内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约束条件。结果表明:(1)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地区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的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目前部分城市群扁平化的空间结构抑制了地区收入差距的下降。(2)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城市群分工深化和市场一体化是多中心发展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3)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城市群规模强化了多中心发展的收入缩减效应,而基础设施与多中心空间结构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荣朝  苗长虹 《经济地理》2007,27(1):104-107,92
生态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将会促进城市群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生态学原理深入分析了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机制,构建了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对全球尺度、国家尺度、省级尺度和地区尺度等不同层次上的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①城市群范围内城市规模大小合理、密度适宜,空间组合有序,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高效,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互利共生、协同进化;②“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必然趋势;③“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下形成的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曾鹏  黄图毅  阙菲菲 《经济地理》2011,31(4):603-608
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对推进我国城市群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运用地理软件和空间分形理论,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分维数和回归方程入手,探寻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的城市群整体呈现出倒"T"型结构;且各个城市群都是高度集中于某一地理要素,核心城市主要以高速公路及铁路干线为扩散轴向外扩散延伸;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是中西部地区。随着城市群战略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群可扩张土地的减少,使得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出现了一定的"挤压"效应。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问题的研究——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艳 《经济问题》2007,334(6):43-45
运用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研究中较为成熟的分形理论和方法,对陕西省关中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拟合认为其人口、经济分布的分维值均小于1,表明关中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分散,尚处在发展的初、中期阶段.为了加快关中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强化西安市的作用,重点发展宝鸡、咸阳两市,扩大渭南、铜川两市的规模.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规模、结构和集约三维视角,构建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发育程度相对较好的16个城市群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益中等,空间差异性大.采用熵权法计算规模、结构和集约三大因素的得分,再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将中国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益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高效城市群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突出;中等城市群以规模效益为主,结构效益次之,集约效益偏低;部分低效城市群仅结构效益尚可.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了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对微观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并确定出这种影响下中心城市的门槛规模。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微观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中心城市规模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当中心城市规模低于门槛值时,强调要素集聚的单中心结构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在中心城市规模超过门槛值以后,适度疏解并及时形成多中心化结构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运用演化经济地理学分析了城市系统的不同层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城市群形成的动态过程、特征以及驱动因素。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案例分析指出,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城市群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的内源动力;企业空间组织结构变迁和产业升级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催化剂;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有十分积极的引导作用;政府良好的规划和管理制度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政府间合作,避免人口、产业过于集中,对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产业、功能进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1.
黄文华 《当代财经》2006,(12):97-100
城市经营是城市政府的特殊经济职能,而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则不仅包括城市经济方面,也包括城市政治、社会等方面。但就城市经济方面而言,城市经营是确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并整合营运城市内外资源实现该目标的经济活动,城市治理是协调不同主体确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战略导向的经济活动,城市管理则是为了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目标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任务导向的经济活动。城市经营可视为城市治理与城市管理的交集,既包括确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治理,又包括为实现城市经济战略目标的管理,但关键是确立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经营城市与营销城市是近年来我国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理念,成为政府部门、学者专家们热切关注的重大课题。笔者对经营城市尤其是经营城市土地与营销城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与自然的原因,拉萨市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西藏经济的振兴。为了早日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只有首先实现城市--特别是辐射力强的城市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如拉萨。由于拉萨的城市竞争力目前相对较弱,其发展不宜采用常规的思路,因此,利用企业经营中的品牌化理念来经营城市,是拉萨市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人类的结晶,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发展的不同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没有城市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即城市政府职能;探讨了在新世纪情况下,城市政府职能如何转变才能使城市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Sex and the City     
Throughout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 young women outnumber young men in urban area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such a pattern may be linked to higher male incomes in urban areas. The argument is that urban areas offer skilled workers better labor markets. Assuming that there are more skilled males than females, this alone would predict a surplus of males.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males with high incomes may attract not only skilled females but also unskilled females. Thus, a surplus of women in urban areas may result from a combination of better labor and marriage markets. Swedish municipality data support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漫谈经营城市和提高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正 《发展研究》2002,(11):5-8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之后,城市主要是各种服务业的聚集地,成为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文化教育医疗中心、旅游娱乐中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二、三产业的发展,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一个城市所拥有的二、三产业的竞争力。但城市的竞争力又要求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有自己的产业链,有与众不同之处。城市竞争力是“独树一帜”和“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我国的多数城市,  相似文献   

17.
运用城市流相关理论,对城市联系作出分析,利用城市流强度来对安徽省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进行划分,并作对比分析,证明城市流理论对城市规模等级的划分是实用的、客观的、全面的一种科学方法,且能为政府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战略与中心城市、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城市化与城镇化 关于“化”,近年来使用频率极高,但对其确切含义的认识不一。“化”其实是个多义词,本义为转变、转化,而跟在其它名词后面则表示某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动态过程。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事物都是呈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因而往往表现为相对性、动态性和不彻底(无终极)性。譬如,同化与异化、国际化与本土化,都是一一对应的相对概念,而诸如现代化、城市化等则大多是动态概念,表示事物的发展方向,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生,包含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张及城市功能提升等…  相似文献   

19.
铜池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两市的优势集成、协同共赢。目前,铜池一体化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基于铜池两市基本市情的比较和对铜池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历程的基本评价,对铜池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问题提出了修正性意见,针对进一步推进铜池一体化发展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