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把“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评价目标。提出:要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并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揭示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他们的生态观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为今天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自然崇拜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意在发掘少数民族自然崇拜中人类早期的生态文明观 ,展示了少数民族宗教对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生态本位理论是世界文明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和实现观。把2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放在以生态为本位的框架内,在理论上旨在使可持续发展学说成为以生态为本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践上旨在使人类超越只把自身需要与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实践选择的唯一的、终极的价值尺度的狭隘眼界,追求各种实践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实现世界系统运行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双赢”的发展轨迹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黄臻 《当代经济》2018,(8):70-71
面对人类资源的枯竭问题,本研究以贵阳市为研究对象,以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为出发点,通过对贵阳市现有的生态立法及生态补偿的实践现状进行分析,以现有的贵阳市的生态产权界定为依据,从而构建完善贵阳市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资源、环境及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类开始不断反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负效应,努力寻找一条既不影响人类福祉追求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国外形成了"弱可持续性"经济学、"强可持续性"经济学、生态社会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生态文明观,而这些生态文明观几十年来的争论与演化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许多启示。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伦理与环境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伦理作为科技时代的一种新型道德现,属于最广义的社会公德范畴,具有对全人类共同的约束性和评判价值标准的统一性,因而它是对人类最深刻的生存关怀。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加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消费也悄然兴起。它不仅是对传统消费的深刻变革,而立对传统生产方式的转换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应大力倡导环境消费,构建生态伦理道德观,做合格的环境人,从而保征人类的长远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吕峥 《当代经济》2008,(6):38-39
耕地作为土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以往人们常常只注意到了耕地的生产和使用价值,却忽视了耕地生态价值的存在。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耕地在环境改善方面对人类所具有的价值。并重点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结构和存在的问题,以期通过规范耕地保护的立法、执法、守法过程来达到保护耕地及其生态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和谐技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观是某一时期人们对技术的总体评价。工业技术观是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技术价值观。生态技术观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科学地开发和保护资源的技术价值观。和谐技术观是以人为本,强调技术与人、经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均衡,互动中实现各子系统与整体性的和谐状态的技术价值观。树立和谐型技术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技术观是某一时期人们对技术的总体评价。工业技术观是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技术价值观。生态技术观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科学地开发和保护资源的技术价值观。和谐技术观是以人为本,强调技术与人、经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均衡,互动中实现各子系统与整体性的和谐状态的技术价值观。树立和谐型技术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生态文明观教育、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