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胜利 《魅力中国》2010,(4):131-131
一谈起中国当代的戏曲,必谈起一个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一谈起豫剧必谈起河南省豫剧三团,谈起现代豫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朝阳沟》与《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多年前已被文化部列为中国百年精典剧目,《小二黑结婚》也曾被多个剧种所移植。二者都堪称豫剧和现代戏曲中的上乘之作,也是被各界观众和专家学者所公认的,当代豫剧中的名片。  相似文献   

2.
申桂红 《魅力中国》2014,(15):243-244
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中历史文化最为悠久的剧种.听众人数居全国第一。明清以来,有据可查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剧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比较出名的有《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泪洒相思地》等等。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河南省作为戏曲大省,戏曲资源相当丰富,这些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非常高,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刘小景 《魅力中国》2014,(21):100-100
豫剧五大音乐流派之一的现代调是由我国著名的戏剧家杨兰春整合创新的新唱腔。现代调通俗易懂,类似民族音乐,欢畅明快,是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喜闻乐见的一种新的豫剧音乐流派。它对于全国的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中银环的精彩唱段《朝阳沟好地方》和《人也留来地也留》为例,对于豫剧现代调在音乐唱腔的设计与创作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豫剧是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之一。笔者从豫剧的起源谈起,通过对豫剧音乐、角色行当等的分析,阐述了豫剧这一戏曲在传统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带给人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一重要剧种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5.
何雪林 《魅力中国》2010,(16):101-102
《秦香莲》这部戏是我国戏曲多个剧种中的经典传统保留剧目,仅拍成的电影戏曲艺术片就有京剧、评剧和豫剧三个版本。可见,这出戏在全国观众中的影响有多大、位置有多重。  相似文献   

6.
许宏 《魅力中国》2014,(12):73-73
每当我听到戏迷们在河畔演唱“走一道岭来翻过一架山”、“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昨夜晚老婆我做了一个好梦”、“走一道岭来翻一道沟”、“亲家母你坐下”等一段段熟悉的豫剧唱段,我就想起了河南省豫剧三团推出的现代戏《朝阳沟》。为什么过去那么多年了,这部戏还能被不同时代的戏迷所传唱。可以,这部戏的艺术魅力有多大。  相似文献   

7.
张水英 《魅力中国》2009,(20):179-179
我国著名戏曲编导、《朝阳沟》之父杨兰春先生已驾鹤西去,他是我一生最崇敬的艺术家。他有一句名言,“戏曲演员要在舞台上站住脚,要靠拼劲,但是拼到底还是拼文化素养”,他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姚凯 《魅力中国》2013,(17):77-77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传统剧目中的一个经典之作,久演不衰,深受老百姓的喜欢。京剧、豫剧、越剧、河南曲剧、浙江婺剧都曾演过该剧,尤其是由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领衔主演的京剧艺术片《白蛇传》被拍成电影之后,更是风靡了全国,传播到了海外。由豫剧大师常香玉、赵义庭领衔主演的豫剧折子戏《断桥》在整个中原地区影响甚大,几十年来一直是河南各级戏曲学校的教学课。  相似文献   

9.
李娜 《魅力中国》2013,(16):108-108
崔兰田大师创立的崔派艺术是豫剧旦行艺术的重要流派。崔兰田擅演悲剧,其常演的《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等剧目被人们称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塑造这些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使她的唱腔表演形成了深沉哀怨、含蓄蕴藉的特点。声腔往往是区分剧种与流派的主导因素,能开宗立派者其声腔必有其卓尔不群的艺术感染力。在豫剧界内,崔派艺术的悲腔寒韵尾可谓独树一帜。我师承豫剧名家范静。崔兰田大师为我师从流派的宗师。我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通过恩师范静的言传身教,进而对师祖的艺术有了较为深人的体悟。  相似文献   

10.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本文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以河南省偃师市岳滩镇赵庄寨为田野点,全面展现豫剧文化的发展变迁以及对群众文化生活的巨大影响.同时阐述豫剧这一传统的剧种在当代社会的表现形式,探讨其本身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在文化变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河南豫剧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李红晓 《魅力中国》2013,(17):95-95
河南豫剧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居全国地方戏之首,在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为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河南豫剧,不能不说豫剧音乐,更不能缺少在豫剧音乐伴奏中占有半壁江山的豫剧锣鼓,也就是打击乐。因为打击乐是戏曲乐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康传广 《魅力中国》2013,(17):119-119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相似文献   

13.
张松田 《魅力中国》2014,(2):100-100
一谈到豫剧,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豫剧板胡。戏曲板胡作为戏曲乐队中的领奏乐器,在乐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豫剧板胡音域高亢、响亮、穿透力较强,宜于表现欢快、热烈、宽广、华丽、嘹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军芳 《魅力中国》2014,(23):261-261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称之为豫剧,具有鲜明的河南地域特色的优秀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15.
汪相奇 《魅力中国》2014,(23):80-80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他笔下的人物性格迥异、形象丰满,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的故事有很多被搬上戏曲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戏曲常演的剧目中多以“三国戏”、“宋代戏”、“明代戏”、“清宫戏”较多,而越调剧团在河南“三大剧种”中又以擅演“三国戏”而闻名全国。由此而被人美誉的“河南活诸葛--申凤梅”就是越调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吊孝》、《斩关羽》在这三出戏中都有张飞的出现。熟悉戏曲的观众都很喜欢张飞的性格,他粗狂、鲁莽、傲慢;而又粗中有细、勇而有谋、嫉恶如仇、嗜酒如命;但凡有违桃园结义的事他是决不妥协。他的另一面颇有女性的‘娇柔、妩媚’的可爱之处。就我在三出戏中饰演的张飞,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曹会芳 《魅力中国》2013,(11):63-63
豫剧古典戏《抬花轿》是一出豫剧传统老戏,又叫《香囊记》、《文武换亲》。这部戏是蕴含着悲欢离合的大喜剧,所以在很多时期都深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喜欢,尤其是在人们家中遇到结婚、过寿、生子等大喜时,往往就点这部戏来演出,以增加喜庆气氛。这部戏在清末开始流行,至今仍然被当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点播欣赏、点单演出,可谓经久不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之初,这部戏并不是豫剧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而是一部一般性的演出剧目。那时,各个剧团领衔主演在演过多部吃功戏后,观众依然热情不减,非要再看领衔主演演的大戏,这个时候班主就会为了让领衔主演减轻一下压力、舒缓一下体力而安排的一个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主题鲜明、人物众多、场面颇大、唱少白多、表演简单的偷闲戏,于是就安排上演《抬花轿》。  相似文献   

17.
胡曙光 《魅力中国》2014,(15):64-64
豫剧是我国古典的五大剧种之一。豫剧的唱腔磅薄大气、抑扬顿拙、唱腔婉转、吐字圆润、韵味悠长、表现生动,以善于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物和细腻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而著称。本文泓豫剧《抬花轿》为例谈对人物的分析及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8.
高双强 《魅力中国》2013,(20):261-261
戏曲在戏剧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标志着—个剧种的自我特征。戏曲表演是指由演员扮演的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戏剧表演以高度的艺术震撼力和冲击力赢得了无数观众的青睐,戏剧艺术也得以风靡全球,成为艺术品位的象征。近年来我在周口市豫剧团工作期间饰演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西湖公主》的龟将、《杨六郎招亲》中的傅丁奎、《骨肉恩仇》中的常德、《大祭桩》中艾迁、《小红袍》中的朱灿、《挡马》中的焦光普、《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这些角色我感悟都很深!《西湖公主》的龟将是一个武丑,不但要演出他的武功精湛,又要演出他的滑稽幽默,但滑稽而机智;  相似文献   

19.
李雪梅 《魅力中国》2010,(22):54-55
中国豫剧一代宗师、戏曲教育家崔兰田在继承豫西调前辈艺人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崔派艺术,并且培养出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传承人。我的恩师张宝英就是崔派第一代弟子中的杰出代表,并被专家和观众誉为崔派艺术的掌门人。现从崔兰田大师的表演艺术风格和张宝英老师学习崔派艺术的成功经验谈起,浅谈一下中国豫剧崔派艺术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冯勇 《魅力中国》2014,(19):121-121
有一件事,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是我的恩师王冠君先生的生日,老师邀请了几位相知,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家庭聚会,老师给我一一作了介绍,来者都是文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 专家聚会,三句话不离本行。席间话题几乎全是艺术。他们谈论了六大流派和各自的风格特点,高度赞扬常香玉大师的创新精神。一个艺人,在完全没有音乐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开始了豫东、豫西两大不同调式的合流,这创举堪称奇迹,它的意义绝不亚于京剧“二黄”和“西皮”的大融合。他们谈论豫剧唱腔音乐改革,称《朝阳沟》的唱腔为空前绝后,里程碑式的作品。称赞豫剧音乐改革的领军人物王基笑老师对豫剧音乐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