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商》2016,(9):218-219
未成年人激情犯罪是在未成年犯罪比例中最高的一种犯罪类型,各国刑法都对激情犯罪作出了相应量刑规定。就我国现行刑法而言,尚没有针对未成年人激情犯罪进行明确规定的例行条款,因此,对未成年激情犯罪人的量刑难免有失公允,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本文主要探究影响量刑的因素,简要对未成年人激情犯罪特征、量刑现状以及完善建议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商》2016,(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矛盾也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在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不能合理有效发泄不良情绪,容易造成极端暴力犯罪。据调查,近几年的暴力型犯罪中,有三分之一左右属于情绪性犯罪,六起命案祸起激情。激情犯罪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刑事立法对激情犯罪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对激情犯罪的适用完全取决于法官的个人素质,导致对激情犯罪的审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因此,将激情犯罪引入刑法,将其作为法定量刑情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周光富  赵芩 《消费导刊》2009,(17):147-147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犯罪问题不容忽视。国外大都有关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特殊规定,然而我国的现行刑事立法并没有相应体现。从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正当性根据、刑罚本质属性来看,都应该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  相似文献   

4.
《商》2016,(1)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竞争十分激烈,社会矛盾页不断激化,这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而且内心十分脆弱,激情犯罪随之不断发生,病逐渐引起了社会大众对激情犯罪的关注,现阶段我国刑法并没有对激情犯罪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对激情犯罪的量刑还缺乏一定支持。本文就激情犯罪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国内外关于激情犯罪的研究规定作了简要分析,对我国激情犯罪的量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1997年的刑法以总则加分则的方式,确定了单位同自然人一样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但对犯罪单位立功的认定以及刑事责任的承担等问题,现行刑法并未明确规定。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鲜有对犯罪单位立功进行认定的案件发生。学术界现有对犯罪单位立功的研究,多遵循与犯罪单位自首、自然人立功的比较研究路径,因而在是否需要增设有关犯罪单位的立功的规定、是否存在行刑过程中犯罪单位立功的可能性、犯罪单位立功后的刑事责任以及由于单位与单位成员的复杂关系造成的立功认定的标准问题等四个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激情犯罪是在强烈而短暂的激情推动下实施的爆发性、冲动性犯罪。造成激情犯罪的原因主要有犯罪主体人格上往往存在缺陷,人员大多为社会弱势群体,诱因多为强烈的刺激事件。应提高行为人个体素质,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惩违反犯罪现象,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防治,同时要把青少年作为防治激情犯罪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军人违反职责罪中并不存在单位犯罪的问题。但是,随着军事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现实中已经出现军事单位实施犯罪的现象或者存在这种可能性。军事单位作为独立的主体,不仅具有自己的认识和意志能力,同时还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立法上应当重新考量军事单位的犯罪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超 《商》2014,(47):204-204
聚众斗殴犯罪不仅是多发性、常见性,极易发生罪质变化的犯罪,也是我国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之一。聚众斗殴转化犯必须符合所转化罪名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不应简单地以结果定罪,应依据共同犯罪理论认定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一般而言,虽未实施重伤或杀人行为但具备一定条件的首要分子和致人伤亡的共同实行犯要对重伤、死亡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商》2015,(47)
虽然我国明确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立法的些许不足之处也逐渐暴露出来。随着犯罪逐渐低龄化和老年化,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和下限的改革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7)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以及暴力化等诸多特征。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的讨论也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从历史、域外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特征等多维度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进行论证,并从必要性及完善路径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公证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中“严重后果”之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杰 《消费导刊》2009,(16):141-142
2009年1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公证员出具公证书有重大失实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将公证员在履行公证职责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公证文书有重大失实的行为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三款,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追究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对该罪名的认定普遍存在着口径不一、难以协调的问题,公证机构及公证员也因对该罪构成要件诸方面的不理解,而不能明确相关的刑事法律责任。笔者结合有关法条的规定和公证行业的现状,对于公证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中的"严重后果"提出几点具体的认定标准,以期能为司法部门准确认定本罪及公证机构有效预防犯罪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谢卓 《商》2013,(3):139-140
激情犯罪是刑事案件中一种较为特殊的案件,通常由于短暂的且突发的情绪体验而爆发,其具有暴力性、突发性和不计后果性等特征。外部情境是引起诸多消极情绪体验从而造成激情犯罪的客观因素,而行为人的心态丧失平衡超越自身承受能力为激情犯罪的主观因素。由于激情犯罪危害严重,破坏巨大,而激情犯罪人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探析激情犯罪的特征从而根据其提出针对性的疏导对策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控制与预防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立案的前提标准是有犯罪事实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然而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立案标准却与刑诉法的规定有所矛盾,即立案的标准往往与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相脱节。笔者在本文中就该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浅陋之见。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9)
确定什么年龄开始负刑事责任作为刑事立法中的重要问题,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要条件之一。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中,对于少年儿童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以教育、改造为主。体现出我国刑法的合理化、科学化的原则。本文通过刑事责任年龄的世界发展现状的分析,强调了如何正确把握犯罪主体要件的本质以及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正确的犯罪适用。  相似文献   

15.
刑法(摘登)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_卜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于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二、单位犯罪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三、生产…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七)>对偷税罪作了三处大的修改,一是定罪量刑标准不再规定具体的数额;二是删除了关于"偷税"的规定,将其修改为"逃避缴纳税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自2009年10月16日起施行,取消"偷税罪",改为"逃税罪";三是增加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打击逃税犯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税收征管秩序,保证国家税收收入,对于初犯,经税务机关指出后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履行了纳税义务,接受行政处罚的,可以不再作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文针对初犯免责的问题,结合相关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任何犯罪行为都由犯罪主体实施,必然离不开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即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十七条规定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已满16周岁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未满14周岁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对于一般抢劫罪的犯罪主体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存争议,但对于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能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承担刑事责任,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一定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关于醉酒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虽然简单易于操作,但不符合当今社会醉酒人犯罪的复杂性这一客观事实。借鉴国外的合理处罚依据,才是刑法完善的最好途径。外国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释思路。  相似文献   

19.
《商》2015,(8)
<正>未成年人犯罪在目前的社会犯罪中愈加凸显,未成年人群体的有关触犯刑法的现象层出不穷,并且有关未成年人尚不在刑法规定的负刑事责任范围内,但行为确实侵犯刑法保护的犯罪客体的案例有着上涨的趋势,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程度越加增高。一、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一)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尚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人实施的违反刑法和有关相关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然而,未成年人概念的划分在国际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第10章中对违反该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作了若干规定,其中多处提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此相适应,八届人大常委会又于1995年2月28日通过并公布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且于公布之日起施行。为了准确认定和打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活动,本文拟对《决定》新规定的各种犯罪的罪名和特征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关于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犯罪的特征《公司法》第206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办理公司登记时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