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2015,(44):70-7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战略选择,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内生增长模式"的关健,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和核心是在人本思想和视角下更加关注农民工城镇化,即农民工市民化,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仅要探讨农民工以及城郊失地农民的身份与权利等问题,更需要关注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意愿和意识,使其更好地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界定农民工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传统的户籍管理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体制根源;城镇化滞后难以保障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市民化意愿淡薄是难以融入城市的内在根源。鉴于此,只有改革二元格局的户籍管理制度,还农民平等的公民权;统筹城乡就业,使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城乡统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三管齐下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才能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城镇化的关键就在于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民工关系到"四农一村"(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城中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城镇化就是要从体制机制层面深入解决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转为市民的融入问题。本文以贵州省为例,着重探讨我国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未来城市健康发展、经济统筹协调、社会和谐稳定需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产物,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群体。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社会分层、城乡二元体制、社会保障机制等带来的阻碍。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步伐,可以采取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措施,为农民工融入城市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口城镇化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但面临着种种困境。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对于推动这一进程义不容辞。本文分析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中地方政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作用,并结合部分地方政府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伴随着这一进程,越来越多农民工从农村涌向城市,目前有2亿多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他们在对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融入城市、完成市民化的问题。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新的庞大的阶层,农民工进城不但为自己增加了收入,更为城市市民提供了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农民工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取决于城市的包容性,这是现代城市的价值理念,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继续向前推进时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融入的视角,根据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来了解当前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现实生活状况,并探索农民工平稳融入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在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市民化进程滞后,大量农村转移人口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课题通过对部分省辖市和直管县的调研,构建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模型,度量分地区、分类型的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并在分析农民工市民化与相应制度改革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将农民工转型为合格的城市产业工人。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民工成长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工人的关键力量。因此,分析当前针对农民工进行的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建立适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失业保险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建立并完善农民工群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汇总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河北省与全国新生代农民工现状的对比分析表明: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农民工的主力军,解决失业保险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问题,并针对当前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保险现状和需求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蓉 《消费导刊》2009,(5):34-35
"浙江村"是北京有名的外来人口聚居区。随着城市农民工数量的日益增多,这样的聚居区在各个城市也逐渐增多。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社区形式主要有三种,"浙江村"是比较典型的"准社区"类型,此外还有进入社区类型和没有进入社区类型两种,总体上来说农民工的社区融入不容乐观。本文在介绍了三种社区类型之后,分析了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难的原因,最后阐述了通过社区支持解决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0)
<正>河北省处于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都市圈,农民工流动从方向和数量上看都是不平衡的,主要是河北籍农民主动进入北京天津这两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一定程度上给北京和天津带来巨大的人口和社会安全压力。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入城市、融合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原因,找出解决方案,是加快河北省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更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困境分析(一)制度性因素农民工问题是改革开放政策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农民因政策的开放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的本质是实现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城镇化政策的核心也应是促进人口的城镇化,城镇化战略就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种种问题是城镇化战略的一部分,正确的选择是让进城的农民工留下来,让他们的家属进城来。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本地化和农民工家庭化。一、农民工市民化城镇化的基本路径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就是让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达到一定条件后成为本市的永久居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3):78-80
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民工潮"的出现,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举家流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到城市生活、学习。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问题变得至关重要,他们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对推进城市化进程、稳定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在蓉的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状况,发现他们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在城市文化接纳、归属感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一定缺失。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如何去推动和陪伴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等建议和颁发。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新型城镇化战略与智慧城市建设正是深化改革的大课题,也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特色"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正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和提升。这对于河北而言,则是开启了广阔的发展之门,更为当前河北省1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提供了新契机(目前,全国共有19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互联网思维、人本理念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视野为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和机制保障,可以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者入手,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第三方组织、企业进行"复合型"协同型参与的三维结构下的多元主体复合治理机制,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对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内需、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界现有研究集中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融入现状和影响因素、融入困境及破解思路等方面,指导实践的作用比较有限。通过构建基于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的"四维度"分析框架,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进程、水平和效度测算提供了新方法,有利于结合各地实际提出加快城市融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市民化在广义上的意义是指农民工群体在社会地位、身份、社会权利、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心态等各方面向城市居民转化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从农村迁到城市,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从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社会融入三个方面提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两后生"是新生代农民工中最年轻、困难最大、困惑最多和最需要得到全社会关爱的群体,他们融入城市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我发展,更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在全国范围内的对新老两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对"农村两后生"的基本情况、城市融入意愿、城市融入条件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滔 《现代商业》2011,(11):271
农民市民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地为本的城镇化。而农民工市民化则是农民市民化的核心进程。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的必然要求,而这一进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农村与城市的矛盾、户籍制度的制约、政策的缺失等等。为此,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平等就业,加强城乡居民的互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刘金凤  魏后凯 《财贸经济》2021,42(2):134-148
中国城镇化进入了以提升质量为特征的减速阶段,农民工有序完成迁移第二个过程,即在城市定居下来,这是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速上涨的城市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首先构建中国城乡人口迁移两个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城市住房价格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其次将2012-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88个城市数据匹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高房价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定居意愿,而定居意愿下降将会阻滞城镇化的进程.机制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主要通过提高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预期购房成本进而降低其定居意愿.此外,本文还进行了个体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检验.个体异质性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代、低受教育水平和本地无房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大,对更高收入水平、更大发展空间以及可获得公共服务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小;城市异质性检验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高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影响的负向作用逐渐增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抑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提高农民工收入和福利水平、提供更为平等的公共服务,以及解决好进城农民工"三权"有偿退出问题,可以增强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