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学界关于经济法价值的观点不尽相同,结合经济法自身的特质以及内控机能,经济法的价值应体现在社会公平、效率、秩序等方面上。经济法是人们运用法律维护市场秩序和弱者利益的产物;经济法强调秩序,追求实质正义。经济法的总论研究体现了经济法以经济秩序和实质正义为理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毛杰 《现代商业》2014,(8):276-276
市场交易看上去是两厢情愿,公平公正,实际上,由于交易双方的力量不平衡,信息不对称,每一笔交易都是不平等的。每日每时无数笔不平等交易的积累,就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的趋势,最终迫使弱者联合反抗,使社会陷入周期性的动荡和混乱。事实上,经济危机就是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动荡的具体形式,其根源恰恰在于交易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与不平等相对应的社会正义是法律的最高要求,更是劳动法的不二追求,因为劳动法的本质要求社会正义.本文论述了社会正义应作为劳动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社会正义原则在劳动法中的体现,并剖析了社会正义视野下,我国劳动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与不平等相对应的社会正义是法律的最高要求,更是劳动法的不二追求,因为劳动法的本质要求社会正义。本文论述了社会正义应作为劳动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社会正义原则在劳动法中的体现,并剖析了社会正义视野下,我国劳动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股东平等与股份平等的背离是大小股东闯权益失衡、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股东有限责任和资本多数决为其提供理论基础和制度支持。从股份平等向股东平等的回归是法律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民商法公平和效益价值原则间的冲突和妥协的外在表现。寻求股东之间的实质平等是实现正义价值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吴兵  苗丹 《商业时代》2012,(11):100-101
公平是法律的精神与灵魂,是法律价值目标的体现。传统法律体系从形式和外部对公平的需要以及体现进行保障,但这种意义上对公平的实现是与当下复杂的经济格局不相适应的。而经济法与传统法律体系不同,它在承认现实人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了自身的公平体系,赋予了全新的公平理念。  相似文献   

7.
马小花 《商场现代化》2007,(26):276-277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弱者地位,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从法律关系看,《消法》保护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与生产者、销售者形成的生活消费关系。但何为"消费者"、"生活消费",立法不明确,造成司法实践中由于认识上的不统一带来适用上的混乱,生活消费的主体应为消费者,界定消费者身份,明确生活消费的性质,对当前实践中出现的新的消费趋势中的汽车消费应从立法上明确为生活消费而依据《消法》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8.
赵婷婷  王玉杰 《商》2014,(28):169-169
目前,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在国际民商事的交往中不平等的现象也愈加严重。在国际私法立法中应当重视弱者保护原则,世界上也有很多的国家重视弱者保护原则,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作为唯一一部法律有关弱者保护原则,是极大的进步。然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于弱者的保护仍不足够,也并不能够证明我国在国私法立法中已经确立了弱者保护的原则。至此,我国实践中对于弱者的保护从立法与实践方面仍有不足并须运步完善,在社会中重视对于弱者权利的保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弱者保护的机制。由于以上原因,弱者保护应当被重视起来,在我国能够得到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马小花 《商场现代化》2007,(9Z):276-277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弱者地位,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从法律关系看,《消法》保护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与生产者、销售者形成的生活消费关系。但何为“消费者”、“生活消费”,立法不明确,造成司法实践中由于认识上的不统一带来适用上的混乱,生活消费的主体应为消费者,界定消费者身份,明确生活消费的性质,对当前实践中出现的新的消费趋势中的汽车消费应从立法上明确为生活消费而依据《消法》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8):234-235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罗尔斯的《正义论》,其间有浩繁的著作在讨论着公平正义的话题,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所最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实中,社会公平常被肆意破坏,其原因有很多,来自不同的层次和不同方面。当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方法不止一种,当时法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守护社会公平的一把利刃,给予社会公平以明确和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保证行政执法体制执法的公正与高效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公正包含公平、正义与平等,平等是其核心内容。但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执法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平等上,而且还对执法的效率提出了高效的要求。因此,公正与效率也就成了现代法律最本质的内在目标,这一目标体现在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全部法律活动中。近年来,不少国家继立法、司法后将注意力转移到执法环节,尤其是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建设上,各国的行政执法部门更是把公正、高效执法作为其工作宗旨。一、完善内部制约体制行政权力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内部制约体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生活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提升,在对社会的公平、正义的追求中,对社会经济方面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无疑成了追求的重点。而会计作为对经济生活监督和核算的手段,对公正的要求更高、更直接。本文通过对会计公正问题内涵的探讨试图能找到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实现会计公正必要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余浩 《商》2014,(47):199-199
公平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体现了人类社会对正义的认可与渴望。但抽象的正义观不可避免的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化为法律原则,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将法律原则体现出来。笔者将其具体化为一般部门法中的法律依据和在特殊部门法中的法律依据以向读者展示该原则在我国条文中的体现。此外,笔者将阐述该原则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能产生的在体现法的价值和推进司法实践两方面的现实意义,以及公平责任原则的现实意义需要法律依据的系统化而更好的实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创新与发展。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指的是通过限制公共立法权来达到维护公民实质性公平、正义的宪法性法律。面对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的缺失,本人提出合理性建议,在宪法中规定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从而弥补现行部门法之间出现的不合理漏洞,实现公民的实质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9)
强制缔约义务在民法上讨论较为普遍,但就其关键问题,即其适用范围的讨论并不多见,该制度是为了平衡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两种价值目标,纵观世界各国法律,强制缔约义务一般出现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产品以及在某行业事实形成垄断的企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弱者的保护,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两者一致,相互促进;有人认为两者矛盾,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理论,进而导出不同的实践和结果。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差距过大,据“焦点访谈”报道,珠海市和贵州省晴隆县人均国民收入相差86倍,实际上,人们感觉到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比分布的数字大得多,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对公平的理解以及在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的做法并非不无关系。当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效率的看法上,而在于对公平有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有鉴于此,笔者对公平以及它与效率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一、公平的内涵 公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多层次的涵义。 (一)机会平等。它是指社会成员在享受教育、就业和投资上的机会平等。机会平等是以社会成员在社会  相似文献   

17.
闫云  赵艳 《中国市场》2012,(52):108-110
本文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出发,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进行探究。从而可以看出,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实践中却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现象。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不平等主要表现在教育起点不平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结果不平等方面,而基础教育不平等的根源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导致的,为此必须从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机会的平等调制入手加以解决,实现基础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了最低限度的保障,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守则,是公民强有力的保护伞,是国家控制力的基本体现。法治社会的建设,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需求,让每位公民都能时时处处感受到法律赋予的权利,体现的公平和正义。文章通过分析保险业现有的险别设计、适用的人群,拟在构建一种更为简洁方便,覆盖面更加广泛,同时由国家立法作为强制性保障的微法律保险,把保险与法律紧密结合,实现法治社会下每人都有保可依。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历来是人类追索美好社会的向往,深深渗透于中西文化的发展过程,从多学科、多视觉、多层面作了透视探求。阐释其内涵的价值意蕴,建立其价值构架和完整体系,推进公平与正义的社会践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包容性增长”的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是公平合理分享发展的增长,是通过发展实现人的发展的增长;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增长,是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是强调实现全体人民利益的增长,是强调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增长。它的首要基本内涵是增长,核心是实现公平、正义、平等、民生和人民利益。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并且我国还正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增长"是"包容性增长"的第一要义和首要内涵。因为要实现发展为了人的目的,所以,"包容性增长"就必须坚持以实现公平、正义、平等、民生和人民利益为核心,这也是经济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