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人物与普通自然人均应平等享有隐私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但由于公众人物生活在公众视野下,其隐私权又可能与公众知情权发生冲突。所以要求我们正确协调两者关系,平衡双方利益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性,即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保护具有不完全性,即在保护的同时要进行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商》2015,(43)
随着社会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成为了逐渐受人关注的话题。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隐私权利的保护,使得隐私权逐步成为了很重要的独立的人格权利当中的一种。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界定对于解决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和大众之间的知情权的冲突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公众人物是否存在,公众人物隐私权的范围是多大,从法律对这些概念进行界定已经称为必要且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之一。前言目前为止,我国仍无任何法律对公众人物作出明确界定。我认为,公众人物应该同时具有一定范围内被广泛知晓和关注以及其言行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两个特征。而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也同样缺乏相关法律进行界定和具体定义。下文我们将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3.
《商》2015,(34)
从网络诞生起,就被誉为强大的足以改变世界的技术力量。在网络日益占领生活空间的今天,网络环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有和谐也有冲突,网络侵权层出不穷。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谐与冲突的基础上,探索网络环境下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商》2015,(5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际手段、传播媒介愈来愈现代化,对隐私权的关注日益突出,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社会知名度、关注度、号召力都不是普通公民所有的,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也就有了探究的必要。本文首先对公众人物、隐私权做了概述,继而探究了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和保护,最后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权与救济做了论述,从而形成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较详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十几年的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公众人物隐私权侵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隐私权不可避免地与新闻舆论监督权、公众知情权存在冲突。应该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给予无条件的保护还是适当的限制值得我们仔细甄别。  相似文献   

6.
《商》2016,(15)
新闻自由的存是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保障,是人民可以获得社会第一手讯息的渠道。但是享有新闻自由的同时,应当关注已经在镁光灯下曝光许多的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权,所以在此时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就发生了冲突,本文主要就二者出现的冲突现象进行阐述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加强新闻立法、加强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上和司法上的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十几年的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公众人物隐私权侵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隐私权不可避免地与新闻舆论监督权、公众知情权存在冲突。应该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给予无条件的保护还是适当的限制值得我们仔细甄别。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媒体平台也随之兴起,由于缺乏对应的规制与监管,每个人的隐私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犯。在这一方面,公众人物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作为公众人物必然会或多或少的暴露一些隐私的信息,但是公众人物所公开的信息应只限于跟工作有联系的讯息,其他涉及私人的隐私权同样应该适用隐私权的保护,而且因公众人物的特殊性,对其隐私权的保护则主要由更完善的民法体系来对其给予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论隐私权     
隐私权是公民(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是一种具体的人格权,属目前,我们在人格权保护上,其制度的法律比较完善,但仍然没有形成价值趋向明确的体系,特别是隐私权法律没有明确的条款加以保护,只是参照相关人格权中相关的名誉权来予以保护。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加剧,有效保护隐私权已经成为关系个体生存质量的重要社会任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出现,今年来有隐私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完全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可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违反了法律.因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大力度,无比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出现,今年来有隐私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完全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可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违反了法律.因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大力度,无比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8)
当前我国互联网业发展迅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网络用户隐私权屡遭侵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成为隐私权法律制度中的热点问题,这使得隐私权保护面临新挑战。因此,应当根据"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健全和完善适应"互联网+"发展需要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时代隐私权保护的法治新常态,实现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小报媒体利用弱势群体恶意策划"隐私假事件"来报道新闻,不仅从法律上侵犯了受害者隐私权,而且超出了社会容忍的限度,触及了媒体侵害隐私权的道德边界,即新媒体环境下基于伪公共利益的对非自愿公众人物隐私的侵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网络隐私权保护成为了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在不妨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下恰当的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针对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遭受侵犯的现状,在分析与研究国外现有对隐私权及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宋卉 《中国电子商务》2012,(15):230-230,232
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公民自身权利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进一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逐步被提上日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隐私权的保护仅仅停留在原理阶层,缺乏可操作性,使这项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护,也成了现代法治建设一个巨大的困难。因此,进一步完善此项权利,使其成为公民基本的宪法性的权利,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作为民法中人格权的一项基本权利,得到各国法律广泛承认与保护.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利的保护、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国家的民法典中并没有把隐私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利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而其他法律有所涉及,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在发生隐私利益受到侵害时,一般采用名誉权或者一般人格权的形式予以救济.这种没有法律依据的状况,对于隐私权的保护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领域,技术与手段的不断发展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搜索工具,人肉搜索引擎就催生了无数的网络事件,这就使得隐私权的保护是现在的当务之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功能也日趋完善.网络打破了个人隐私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将人们的隐私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使隐私权的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自我隐私保护的观念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程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法制和文明程度。世界各国对公民隐私权保护都有相关的立法,然而,我国法律在隐私权保护方面的立法显然不足,同其他国家相比在隐私权保护方面  相似文献   

18.
邢利利  盛开 《消费导刊》2010,(4):121-122
金融隐私权是基于保护个人金融信息而产生的隐私权。强化对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国际立法趋势之一。当前我国金融隐私权的保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空白,本文在围绕金融隐私权基本问题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中的不足,并就如何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法制制度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隐私权的保护,为了人们更好的理解隐私权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笔者对隐私权的基础知识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建设健全我国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史艳艳 《消费导刊》2009,(23):133-13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强化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网络隐私权的涵义、内容、保护模式及立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