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进口品技术提升通过竞争效应、学习效应和依赖效应引致规模异质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创新产生差异性变化,对企业规模均匀分布产生抑制和促进的双重效应。研究就进口品技术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均匀分布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进口品技术提升会抑制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的整体均匀分布。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效应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和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及国有企业中体现,但在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中,进口品技术提升会促进企业规模均匀分布。进口品技术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创新的提升作用随企业规模增大而增强,这是它抑制制造业企业规模均匀分布的主要原因。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进口品技术水平较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产品创新的提升作用更强。我国进口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及国有企业的支持,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规模均匀分布,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
成本加成率是度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与国外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结论不同,中国高生产率的出口企业反而比低生产率的非出口企业具有更低的成本加成率,企业出口陷入“低加成率、低利润、低创新能力”的恶性循环。为此,可采取发展质量阶梯较长的产业、提高中间投入品的自主生产能力、推动创新发展等措施促进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率溢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出口贸易、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模型,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出口行业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其中制成品出口的要素配置效应大于初级产品出口的要素配置效应。中国出口产业技术水平高于非出口行业,对非出口行业产生了技术外溢,人力资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因其与出口产业发展不相匹配,出口行业不能通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运用2002年~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的数据,依据理论模型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及出口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均能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且后者的促进作用更强;控制了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规模后的研究表明,从不同来源地进口中间产品均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目的地的增加,且来自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的影响作用更大;进口中间产品通过互补效应和技术/质量转移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低价机制和技术/质量机制是中间产品进口影响企业出口多样性的两种机制.我国应积极实施中间产品贸易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出口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07年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8个行业面板数据,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考察了进口和出口对制造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002~2007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而非技术效率的增长。从制造业总体回归来看,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出口则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都为正,其中进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出口的影响显著。行业分组回归表明,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程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程度不断加深,贸易自由化形成的竞争效应与资源在不同生产率企业间优化配置,促使一国出口企业总体加成率水平得以提升,但与已有研究 "低加成陷阱"结论相悖。本文采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基于全球价值链参与的视角展开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融入全球价值链有效提高了加成率,但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且不同企业类型具有异质性。进一步分析机制检验发现,技术溢出和目的地市场效应可以改善加成率,但成本节约效应作用有限且随嵌入程度加深会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问题,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为2004~2007年386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找到与其可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投资动机、投资目的国的发展水平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性;在使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替换核心被解释变量进行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结合8个省的相关统计数据,从投入产出角度对2009年~2015年苹果生产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苹果生产成本和每亩产值基本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投入产出率及成本收益率较高;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技术效率较低。辽宁省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最高,完全依靠技术进步的提高而获得,陕西省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最低,主要受技术效率的影响;辽宁、甘肃和宁夏3个省区规模效率达到最优状态,其他省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江苏省2003—2009年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十年间,江苏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4.3%,其中制造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2%,技术效率增进年均增长率为2.3%。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增长缓慢。因此,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提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增进指数必将成为提升我省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研究了2001-2005年期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及其变迁情况,并对其子行业和地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那些影响制造业上市公司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1.9%,相对比较低,呈现出波动性特征.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共同引致的;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生产率也比较高,而高度垄断以及开放度低的行业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生产率就比较低.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东部最高,中部和西部次之,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1.7%、0.4%.股权集中度、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年龄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生产率的提升显著正相关,而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的性质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显著;企业年龄与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没有必然的关系,而企业规模对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两部门例子出发,说明了由于行业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E—G两步法、ADL模型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后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二产业、房地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解和比较,对云南第三产业就业进行实证分析,较充分论证了云南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并指出了就业有效增长的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选择.研究表明:(1)近10年,云南一、二、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分别为27.8%、2.2%、69.9%,新增就业岗位的69.9%由第三产业提供,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就达1.56万个,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2)云南第三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就业吸纳空间;(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区服务业将是云南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主要行业,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则很难有较大吸纳就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运用西部大开发前后相关统计数据,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显现,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GDP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而且二、三产业的效益及效率高于第一产业;此外,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横向比较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金融企业是经营特殊商品的企业,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在其内容、项目的划分与归类、现金流量的列示、流入流出的界定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对金融企业现金流量表与工商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加深对金融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关于工业增加值率指标的探讨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 ,地区工业增加值率的高低往往会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 ,一是部门结构 ,二是专业化分工。因而在采用该指标衡量宏观经济效益时 ,可能会与实际情况相悖 ,影响经济效益评价的科学性。因此 ,用工业增加值率作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适用于专业化分工程度接近的同一行业、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利率政策为核心,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中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工业行业层面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即着重探讨八个工业行业对利率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并导致行业层面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之谜"现象,而利率政策的变化确实能够对行业层面的"价格之谜"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中央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以后,东北三省全力以赴抓振兴,从而使东北三省的加工业发展迅速,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但在产业结构布局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尽合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准确定位政府的职能,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和振兴,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走绿色生态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53-2010年统计数据的研究表明,三次产业调整速度能够显著地影响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函数图像表现为非对称的“U型”曲线。调整速度存在着最优区间。调整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在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的情况下,产业发展规划要防止因为结构失衡而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另外,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信贷投放与财政支出等政策必须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工业废弃地不仅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而且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在尊重科学规律基础上,应将工业废弃地纳入城市文脉的保护视域下,传承城市工业的文明,实施适度的旅游开发,契入公共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20.
贾鸿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7,17(2):69-70,100
由于重庆高新园区经济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需要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其中,银行信贷是重庆高新区筹集建设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科学预测未来的承债空间,合理举债,这是重庆高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债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